APP下载

基于实证的福建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探析

2018-04-23胡晓娟

大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公办福建满意度

胡晓娟

责任校对:黄海军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围绕以科学技术发展为中心的现代社会,聚焦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使命,关注高等教育的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与科学研究水平的进步,然这些都建立在“人是目的”的基础上,大学中的学术追求除贡献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外,还应是培养人的重要方法与手段,且人才培养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的。发轫于理性人本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高等教育发展取向,对进一步深化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新时期,评价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1]高等教育在践行自身使命的过程中,需将学生的满意度作为办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是顾客满意度理论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延伸。一方面,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利益相关者,是教育活动的直接体验者,接受教育所获得的心理感受、自身增值等与心理期望值的差异,影响学生对所在高校的认同度;另一方面,以学生满意度的视角探究高等教育,一定程度上能监控高等教育质量的高低,有助于确立“一切为学生”的办学理念,回归教育本位。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16年5月—6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的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中福建部分的结果。调查组以12%的比例选取了福建省11所高校作为样本,其中3所公办本科高校、1所民办本科高校、6所公办高职院校、1所民办高职院校;并以等距抽样方法,在11所样本高校中原则上每校抽取140名毕业班生,共计1,540名学生参与调查,但实际发放问卷略高于原定计划,有效问卷达1,548份,其中本科有效问卷562份,高职有效问卷986份。从样本分布情况看,女生占48.2%,男生占51.8%;本省生源占87.2%,外省生源仅占12.8%;来自城市的学生占48.1%,来自农村的学生占51.9%。

一、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总体情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成为我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作为其重要利益相关者学生的满意度,既关系到学生个体价值的提升,也关切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本调查研究中学生的满意度包含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4个方面。就总体而言,目前,学生对福建高等教育(含本科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总体满意度(70.15)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指数(69.42),[2]学生满意度的4个方面的指数亦均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且高职教育满意度高于本科教育。一定程度上表明,2016年福建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居于全国中游,但这与同年福建GDP总量位居全国31个省(市)第10位,增速位居第8位的经济发展状况相比是略有逊色的。[3]

(一)本科学生满意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各校差异明显

以高深学问为基础的本科教育作为现代高等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当前我国建设“双一流”大学的基础,承载着大学办学的社会影响力,在高端人才培养中位居基础性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福建本科教育的总体满意度指数(68.83)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指数(68.15),与福建高等教育的学生满意度情况相当;但具体从各本科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及4个方面满意度指数看,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被抽样的3所公办本科高校中,除1所“985”高校的学生满意度高出福建平均指数7.31、全国平均指数7.99外,其余2所公办地方性本科高校(非新建本科高校)的学生满意度均低于福建平均水平,甚至其中1所公办本科高校的学生满意度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14。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福建公办本科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校际间办学成效的差距较大,部分公办本科高校的育人工作甚至居于全国的中下游。而被抽样的唯一1所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满意度指数则高于全国及福建平均水平,体现出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学生受教育的主观幸福感指数优于公办高校学生。这一结果与许多传统学术观点相悖,究其因,可能主要由于当前我国民办本科高校相对于公办本科高校而言,更多是一种“顾客”支持型的教育机构,学生满意度除影响其社会声誉外,还关系到学校的后续生源,是与其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故而福建民办本科高校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中更注重顺应学生的各种求学期待。

福建本科教育学生总体满意度虽然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教育期望值、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4个方面的满意度,仅教育公平与教育环境的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指数,学生对本科教育期望值与教育质量的满意度不高。具体来看,样本校中,仅“985”高校学生对调查的4项主要指标的满意度整体偏高,2所公办地方本科高校的则全部低于福建与全国的平均水平,1所民办高校除教育期望值略低于福建平均水平外,其余3项主要指标的满意度均偏高,甚至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的满意度高于“985”高校的指数。这一定程度上暴露出福建地方公办本科教育存在许多的问题和危机。

(二)高职学生满意度略高全国平均水平,但各项指标存在差异

高职教育作为与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教育事业,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阵地,担负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其核心竞争力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福建高职教育的总体满意度(70.87)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指数(70.72),但从各项指标看,情况不一。由于学生对福建高职教育的期望值较低(67.86),因此对高职教育的质量、公平、环境的满意度相对略高,指数分别为71.05、70.50、70.90;且福建高职教育质量与公平的满意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指数。

目前,高职教育在福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占比较高,达58.43%。被抽样的7所高职院校中,仅3所高职院校的满意度高于全国的平均指数,其中2所的满意度还高于福建的平均指数;而唯一1所民办高职院校的满意度指数最低(62.72),且其4项主要的满意度指数均低于全国及福建的平均指数,一定程度上表明民办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与公办的存在差距,已成为福建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之一。从主要的4项满意度情况看,教育质量、教育公平、教育环境的满意度高于全国平均指数的高职院校均占42.86%,教育期望值高于全国平均指数的高职院校占57.14%,表明学生所接受的高职教育与其预期存在不小的差距,从而影响了福建高职教育的满意度指数,凸显了以学生为本的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根据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学生满度量表的问题设计,从中提取重要因子,分3个部分呈现调查结果,分析本科与高职2种办学类型的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与服务等内容的满意度差异,以便从一个侧面客观地反映福建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由于此次调查问卷采用李克特式七点量表,因此从低到高,分别记1.0至7.0分(以整数计分),4.0分作为理论中值,分值越高满意程度越高。

(一)教育教学满意度差异

教育教学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依据对相关数据频数统计结果显示(图2-1),本科生与高职生对教学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满意度大多持肯定态度,选择区间主要处于“一般”至“完全能”之间。从占比看,持否定态度的高职生占8.43%,略高于本科生3.08%。从学习投入程度看,高职生持比较投入及以上态度的占49.80%,本科生则占54.80%;这部分学生中,有55.19%的本科生认为课堂教学能或者完全能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高职生则有47.72%认同。综合而言,本科课堂教学效果强于高职,本科生的学习努力程度强于高职生,但无论本科教学还是高职教学的效果皆有待提高。

从不同办学类型的教学满意度结果看(表2-1),本科教育教学师生课堂研讨的比例较高达60.60%,相较而言,课外师生交流较少些。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关注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高校给予本科生参与研究与学术讨论的机会越来越多,80.39%的本科对此表示满意。但从各校看,公办地方本科高校的本科生仅49.47%的学生认为参与科研讨论的机会充裕,比民办本科高校与“985”高校分别低13.65%、12.68%,这可能与民办高校办学灵活,“985”高校办学目标有关。

与本科教育教学不同,高职教育较为重视学生的实操能力。89.84%的高职生对所在学校与企业开展活动持肯定的态度,这也凸显高职生对校企合作方式的认可,及对提高自身技术技能水平的迫切,顶岗实习收获满意度中持比较多及以上态度的学生占76.12%亦可佐证此观点,当然这也反映了福建高职院校在此方面的建设日益完善。为此,高职院校中既能讲授理论又能讲授实操的教师队伍庞大(表2-2),这与近年来福建省教育行政部门鼓励高职院校培养“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取得的成效相关。另外,从师生课外交流的情况看,满意度高于本科教育,这主要与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育人目标有关。

表2-2 高职教育教学满意度分析表

(二)课程满意度差异

课程在教育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高等教育的目标与价值是通过课程来呈现的。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主要通过教育对象受教育的效果来衡量,因此学生满意度是评价课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表2-3显示,本科课程满意度4个因子的均值皆超过4.0,学生对本科课程满意度大多持肯定态度,其中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与理论课、实践课比例合适的满意度相对差一些。从标准差与方差看,学生对课程门类满足需要的满意度选择最为集中,对课程内容的吸引力的满意度选择的离散程度最高,因此需进一步加快更新本科专业课程内容。

表2-3 本科课程满意度因子分析表

表2-4数据显示,高职课程满意度各因子均值皆大于5.0分,且数值高于本科,说明课程满意度的判断上,高职生选择区间主要落在“比较满意”至“满意”之间,表明福建高职教育课程学生满意度较本科教育更高,更符合学生的课程期待。并且学生选择的离散程度高,超过了本科,高职生间的看法不一,除学生个体差异因素外,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福建高职院校发展不平衡,各校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未达成统一观点。

表2-4 高职课程满意度因子分析表

(三)教育管理与服务满意度

任何教育要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都离不开教育管理与服务的保障协调工作。且现代教育管理与服务都应围绕以生为本的理念开展工作,根据师生关系与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相关因子分析,得出每个因子的均值与标准差,如表2-5所示。各项因子的均值,无论本科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均大于4.0分,表明福建高等教育学生对师生关系及学校管理服务的总体情况较为满意,但高职学生的满意度较本科的更高。具体来说,在就业指导方面,高职学生满意度较本科高出0.43,这主要是由于福建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较为密切,如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产教融合办学等形式,对学生就业有较大帮助,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效率较高。在学校管理部办事效率与心理咨询方面,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分别高出本科院校0.33、0.23,这可能与本科院校教育行政部门机构相对庞大,学生群体多,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效率有关。

表2-5 人际关系与学校管理服务满意度

表2-6数据显示,高等教育学生权益的各项因子均值皆大于4,虽然各数值不一,但仍能说明学生对福建高等教育尊重学生个体,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情况总体较为满意。从均值的排序上看,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向学校反映意见、建议的畅通性、对学生权益的尊重方面,本科高校要弱于高职院校;在学业考核评分公平性与育人为本的落实方面,本科高校要强于高职院校。但从各因子满意度的标准差与方差看,学生选择的离散程度偏高,看法不尽相同,本科院校学生的选择相对略微集中,这可能与不同教育类型的办学水平差异较大有关。

表2-6 高等教育学生权益的满意度因子分析表

三、提高福建高等教育学生满意度的建议

通过上述调研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福建高等教育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较好,但不同院校、不同办学类型的高等教育学生对受教育的满意度体验有着显著差异,为此,福建高等教育改革还应更具针对性,各项教育教学相关建设需更具紧迫性,以有力地提高学生的满意度,进而促进福建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加快区域内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缩小校际间发展的差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其中高等教育内部各级各类教育之间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等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部分,对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亦是其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目前,福建高等教育内部不同类型,如“985”重点高校与地方本科院校、公办本科高校与民办本科高校、国家或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与一般公办高职院校、公办高职院校与民办高职院校间发展平衡,导致学生满意度选择离散程度较高,不利于福建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性提高。为此,在现有教育制度下,福建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共赢、协调、发展”的原则,从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视角出发,自上而下协调好各高校,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教育资源共享运行机制,打破各校“单兵作战”的局面,并科学制订相关的评价机制推动各高校落实资源共享规划,逐步缩小各类院校的发展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区域高等教育内部的平均发展,而是以优助弱,尤其是能营造有利于民办院校发展的健康良好的氛围,发挥其办学灵活的优势,与公办高校共同提高;地方本科高校则应运用共享资源强化自身发展特色,立足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加快转型发展。

(二)完善教师评价、奖励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是推动教育教学进步的关键,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教学课堂效果弱于本科,除学生自身学习投入的因素外,还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制订一定的教学奖励机制,建立教学津贴制度,并出台相关的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意见,加大学生评教的比重,根据学生评教反馈对有关教学情况进行相应跟踪,以确保评教的客观、有效。同时,要注重对教师队伍的培养,构建校级教师教学培训平台,鼓励青年骨干教师长期投入教学,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对于本科高校而言,应加大推进正高职称教师多承担教学工作的力度,尤其是为本科生授课;提高教学型正高职称教师的薪金,并建立教师教学研究机构,以助于提升校内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新型的教学方法,巩固高校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地位。

此外,各院校要理清办学过程中人的关系,鼓励教师与学生在课内外多交流与沟通,提高师生的亲密度,进而提升教学的学生满意度。

(三)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突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针对性

课程是体现与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载体,其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专业兴趣的培养及教学效果,关系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随着高等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的日益加深,课程内容的切合性、适用性要求越发凸显。从调查结果看,学生对本科课程的满意度弱于高职,这与高职教育的职业属性强不无关联。本科高校要改变传统以来“课程精神主要追求理论”,例如,追求普遍原则和综合范式,追求固定顺序和一成不变的内容,追求假设条件下的固定型或循环型的分类建构,转向追求“实践、准实践和折中”。[4]这意味着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切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在确保专业知识逻辑体系完整与凸显专业特色的前提下,拓展专业课程的宽度,增强其与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优化课程结构,提供模块化课程设置,挖掘专业课程深度,并科学合理地设定理论课与实践课比例,注重满足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发展需要,以利于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

(四)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处理好内涵发展与外延建设的关系

高等教育管理以其“无形、服务、异质”的特质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有满足学生受教育需求的工作要求。调查结果表明,福建高等教育管理的学生满意度上仍有提高的空间,尤其是在落实以生为本,尊重及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事务等方面。为此,各高等院校可在确保提升本校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上,一方面,转变传统的办学思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适度让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畅通学生反馈意见建议的途径,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增强学生教育利益主体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教育幸福感。另一方面,提高校内管理的办事效率,贯彻民主化的管理原则,落实奖惩机制的公平性。且加大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力度,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就业规划,通过建立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平台,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展相关活动,如专业技能竞赛、开办就业政策讲座等,以助学生形成较强的就业技能;适时强化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缓解角色转换的焦虑,提高未来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注释: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A]. 巴黎世界高等教育会议,1998-10-05.

[2]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全国高等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N]. 中国教育报,2017-05-17(004).

[3]微福州. 2016年福建GDP增带情况公布 九地市排名出炉[EBOL]http://fj.qq.com/a/20170210/032629.htm,2017-02-10.

[4]Ian Westbury,Neil J. Wilkof. 科学、课程与通识教育——施瓦布选集[M]. 郭元祥,乔翠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1):237-238.

猜你喜欢

公办福建满意度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十一月 福建党史上的今天
那个梦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益阳:推进公办幼儿园建设
福建艺术战“疫”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神数据
公办中小学不能成为平庸教育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