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徽派古村落旅游发展对比初探
2018-04-22汪戈一
汪戈一
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皖南泾县黄田和查济两个徽派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的现状,系统探讨了当前徽派古村落旅游业态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向和策略。研究显示:具有相似地理区位和旅游资源的两个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相差悬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除了投资經营主体不同、管理水平存在差异外,多景区联动发展也是其中很重要原因之一。笔者认为,当下皖南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关键词:皖南;徽派建筑;古村落;民居;保护;旅游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民众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旅游业,尤其是以古村落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满足这种精神层面需求的重要载体。其中皖南徽派古村落因为具有众多完整的古村落实体、极其鲜明的建筑风格和相当深厚的文化底蕴等,成为中国传统乡村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正因为如此,皖南徽派古村落旅游业发展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实际上,因为地理区位、资源配置以及管理水平等原因,皖南内部不同古村落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别。
本文以泾县黄田、查济两个极为典型的徽派古村落为例,通过对比研究,探讨发展差异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及发展旅游经济同时,如何正确认知过度商业化的负面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建设。
一、黄田、查济古村落旅游业发展概况
徽州地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始,徽州及徽文化就在中国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清两代,徽州一府六县政区稳定。但徽文化的辐射范围和影响区域远不止于此。泾县隶属宁国府与徽州相邻,言语、服饰、风俗、建筑等等均与徽州相同。因此,泾县虽然在行政上不属于徽州,但却是极为典型的徽文化区的组成部分。
黄田与查济是国家级文保单位,两个古村落位于泾县东南部,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的明、清古村落之一,均保留了大量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其中,查济村现存古代建筑140余处,桥梁40余座,祠堂30座,庙宇4座。黄田村有古建筑56处,单体建筑135栋,总建筑面积33058平方米。两村徽派建筑均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温婉与灵动,承载着博大精深的徽文化。
查济、黄田两村相距不足100公里。就地理区位、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而言,两个古村落不相上下,然而,两村旅游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水平却具存在着巨大的悬殊。
表1统计的是2016、2017两年黄田、查济两村的游客人数,从表上数据可以很清晰地看到,2016、2017两年,查济与黄田的游客数量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增长速度来看,黄田的旅游业发展都远逊于查济。比如2016年,查济的游客人数是黄田的10倍,到2017年更是扩大到11.5倍。从2016年到2017年,查济游客绝对数量增长超过16万,年均增长率高达46.7%。而同时期,黄田的游客人数绝对数量仅增长了不足1万,年均增长率为28.2%。
相对于成熟度较高的查济旅游业,黄田的旅游业发展仍处于较为原始的起步阶段。在两地条件相似的情况下,造成如此悬殊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不同方面进行探讨。
二、黄田、查济旅游业发展差异原因
实际上,导致黄田和查济两个典型皖南古村落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原因有很多,这其中,即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即有自然原因,也人为的原因。但是,如果我们进行综合的梳理和分析,就会发展。造成两者旅游业发展差异显著的原因,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管理模式差异
查济旅游开发较早,2002年地方政府和查济村共同出资创办了查济古建筑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专门负责开发、管理村里的旅游资源。该旅游公司注册资本高达1亿元,查济村可以获得景区12%的门票收入。旅游公司成立后,就开始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比如硬化路面、修建公厕、疏通管网、景观照明、合理布局宾馆、酒店等等。同时,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群这一旅游业的核心资产进行了彻底地专业维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一个原生态的皖南古村落改造成了一个可以满足现代游客需求的旅游村落。除此之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景区的推介方面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发力线下宣传,重视网络营销,关注游客旅游体验,极大提高了景区的知名度。通过实施一系列营销措施,查济景区取得了较好的旅游经济效益,促进了旅游经济的发展。
反观黄田村,曾经长期由私人个体经营,直到2014年地方政府才收回景区的经营管理权。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该村旅游业发对处于无序的状态。同时,部分具有特色的闲置建筑未被开发成景点,景区的总体规划有待完善。由于前期开发较晚,资金投入较少,基础设旅较差,根本无法很好满足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旅行体验较差。另一方面,景区的对外宣传力度也比较弱,景区知名度较低,很多来泾县的外地游客只知查济而不知黄田,由此,也就不可能把黄田作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二)景区联动效应差异
对于地方旅游开发来讲,除了首位度第一的景区外,其他景点必需要充分关注景区的联动效应。因为首位度较低的孤立景点会极大的增加游客的出行成本,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这一点来讲,查济景区的确比黄田景区有更好的区位优势。现代游客出游,除了自然风光带来的视觉享受外,传统文化的体验也是极重要的方面。查济景区紧靠著名景区桃花潭,同时,离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都近在咫尺。查济在丰富了环黄山旅游资源的同时,也极大地大提升了自己的对外知名度。借助黄山景区联系效应,凭借差异化的旅游资源,查济在皖南古村落旅游中飞速崛起,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前来观光。
反观黄田,虽然同在泾县,同属皖南环黄山旅游区,且与查济直线距离不过40余公里。但是,因为皖南多山的特殊地表形态,从黄田到济查实际的路网距离有80余公里,且山路崎岖,交通不便,游客到达并不容易,景区联动效应较差。从另一方面来看,虽然黄田的古建筑群也极有特色,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查济还更有特色。但是,由于两个古村落的旅游资源同质化严重,对游客来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一般游客到过查济之后,基本不会再来黄田。
(三)基础设施修建差异
查济、黄田两个村落旅游资源开发进度和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查济开发起步较早,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都已经基本完成,早期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维修保养也都比较合理,旅游管理公司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节日活动,使得整个景区的特色更加突出,也避免了与附近徽文化集聚地的雷同。相反,黄田景区由于开发较晚,景区成熟度较低,近几年各项维修建设类项目较多,其中,仅黄田文物保护维修试点工程先后就多达19处。目前景区基本上就是一个大工地,到处是施工脚手架及建筑材料。这使得游客旅游体验较差,投诉较多。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景区的对外营销困难,影响了景区发展速度。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黄田景区发展所面临的一系问题中,因基础设维修建设造成的游客旅游体验虽然需要重视,但属于暂时状况,随着基建的结束,这一问题很快可以得到解决。但管理模式问题需要认真对待,景区的联动效应亦需认真规划和考量。
三、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及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加,从官方到民间对于古村落、古建筑等文物保护的意识也在逐步增强。近年来,众多象查济和黄田这样的徽派古村落已陆续被列入国家或地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尤其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地方政府及私人经营单位对徽派古民居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开发。与此同时,古民居的保护也遭受着巨大的挑战。认真分析,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是相当复杂的。
房屋是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首先具有鲜明的功能需求,那就是要满足遮风避雨、避暑保暖、安全防卫等基本居住功能。但另一方面,房屋又是最典型的地表人文建筑,它本身就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是房屋所有者生活追求与价值观念的最直接体现。所以,古民居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古建筑本身,还在于古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功能。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住宅的营造,往往将主人自身的价值观寄托在房屋的选址、结构、雕刻、绘画等方面。因此,古民居是特定时代人、社会和环境协调共生的产物。显然,古民居的功能计设满足的是曾经建造并生活在其中的古人。也正因为如此,这样的建筑在满足现代生活方式方面存在明鲜的功能性缺陷。对于那些居住在古民居当中的现代人来讲,他们是古民居的所有者。对于这些人来讲,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对居住房屋进行现代化改造,并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是完全合理的诉求。但是,这样的改造大部分常常在客观上造成了古民居的实质性破坏。比如,将原来的风格统一的木门窗换成金属门窗,把部分线条灵动的古砖石雕刻替换成现在机器生产的雕刻等。
在皖南徽派古村落的保护中,地方政府与开发公司的作用不可忽视。以查济为例,地方政府和查济村在2002年就共同出资创办了查济古建筑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在科学规划和设计保护的基础上,对村内古建筑和基础设进行大规模地修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因为偏面追求经济利益,查济村变得过度商业化,到处破门开店,原本象征着古朴典雅的古建筑沾染功利气息,景区商贩通过劣质商品招揽顾客,景区的文化内涵得到破坏。另一方面,部分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倾倒的垃圾未能及时清理,从而造成白色污染,不仅带来视觉上的不和谐,而且还污染了当地的水源,对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黄田古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与查济存在较明鲜差异,因为旅游公司成立较晚,黄田村古建筑的保护与缮前期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大笔的投入,私人投资占的比重较大。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旅游人数较少。但也恰恰因为如此,与查济不同,黄村田保留了更多皖南徽派古村落的风貌。在充分借鉴和吸取查济古村落保护和旅游业发展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黄田完全可以避免查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这样的道路,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足够的关注:
其一,在开发古民居的同时,要注意平衡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即在保存古村落的原始文化内涵和建筑风格方面,要尽量利用原有建筑,避免人为随意添加和删减,在符合国家政策和地方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坚守“修旧如旧”的文物保护原则,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同时,着眼于古民居群的综合原始生态环境,如植被、山水等众多旅游元素,形成大型旅游鏈。
其二,为增加游客数量与好评度,古民居中可以建设农家乐项目,使游客体会到古村落文化内涵,同时弘扬古民居的风土民俗;将购物区与景点区进行区分,避免商业化与生态环境的冲突;在景点外围建设宾馆、银行、医院等基础设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其三,在经营管理方面应当强调地方政府的领导职责,防止以追求商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旅游公司成为古村落保护的主导。另一方面,要充分保护古村落村民、古民居所有者的权利,防止把保护古建筑的职责全部压迫在居民头上。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资本对古村落加以修缮、经营,科学管理,避免利益冲突。同时,更要促进古村落群之间的合理竞争,使古民居在统一徽派风格中保留多元化因素,如民俗文化、村落布局等因素。
四、结论
本文将安徽泾县的黄田、查济两个古村落作为个案,探讨了当下徽派古村落旅游业发展的现况、差异,对发展差异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对策。笔者认为,科学管理对于古民居的旅游业开发来说极为重要。因此,应立足村落的实际概况,加以创新,避免一味追究利益化、商业化,最大限度发挥徽派古村落的优势,使得徽派传统文化广泛传播。另外,徽派古村落群的旅游业发展应坚持差异性开发,以古村落的文化风俗、空间构成、标志性景观等差异性特征为基础,构建良好的空间竞合格局。当然,每一种模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在进行选择时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有效地实施创新模式,最大限度发挥其优势,实现古村落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撰写过程中,受到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路伟东教授的指点,在此致谢)
参考文献:
[1]朱桃杏,陆林:徽州古村落群旅游差异性开发的竞合分析.
[2]陈文苑,闵丽:徽州古村落型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模式探讨——以古村呈坎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