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2018-04-22吴明华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测绘理论工程

吴明华

摘要:信息化测绘体系是以多种对地观测技术为支撑,以地理空间信息网格为基础,必须紧跟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专业课程设置,强化实践环节,创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满足信息测绘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信息化测绘;专业人才

一、理论教学模式改革

理论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播知识给学生的重要途径,对学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通过借鉴美国、英国及德国等的不同教学模式,构建符合我国国情发展情况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工程应用问题的分析,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着重挖掘学生潜力,培育具有创新能力与精益求精水平的高素质应用型测绘工程人才。

(一)创新理论教学体系

由于测绘工程专业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学科专业性较为突出,同时,测绘工程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是空间解算的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创新理论教学体系需要从学校及学生两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一方面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为提高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需要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理论教学特点及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创新理论教学体系,可通过结合工程应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案例辅助教学的学科综合多维立体教学方法。

(二)改革理论考试考核方式

在理论考试方面,为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测绘工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在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将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基本技能、思维能力、科研能力的培养。测绘工程专业课程考试实行多元化理论考试模式,可以灵活采取期末考试、撰写科研论文及实践报告等方式进行考核。

二、满足社会基本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出高水平的成果。围绕这一根本目的,高教界有关人士指出,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除了要求有优秀的思想意识,即高尚的“做人”道德标准之外,还应有一种“左右逢源”的适应能力,一种合理的知识结构,一种宽厚的理论基础和一种创新的学养素质。尽管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毕业生实行国家统包分配,这种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满足了我国传统测绘事业发展的需求,但是它已难以满足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现代测绘科学发展的交叉渗透和集成融合不相适应,更不能达到上述跨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现在的测绘工程专业应该是专业面要宽广,学科要相互渗透,基础要扎实深厚。它的培养目标应是在较宽的测绘专业领域中具有一专多能的人才,使之能适应多种测绘工作岗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的测绘工程专业应该建立怎样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这是众多测绘教育工作者所关心和研讨的问题。

三、信息化测绘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是构建信息化测绘体系的核心。一流的人才需要一流的教育,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时代,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力,能灵活运用各种信息化测绘技术,解决测绘生产和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学院积极探索符合信息化测绘体系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信息化测绘特征和测绘工程专业论证要求,提出测绘工程专业“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测绘科技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多技术的集成、多学科的融合,突出实践环节,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三创”能力。测绘工程专业是一个信息技术、地理科学及工程背景等多学科交叉的本科专业。测绘工程专业要求学生需要学习人文社科、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信息工程、通讯网络、数据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测绘项目设计、技术开发、工程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了解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前沿理论、技术发展动态,掌握扎实的测绘学科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测绘数据分析能力,从事测绘生产的专业技能,能进行测绘工程软硬件系统的集成开发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与沟通能力、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四、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若干課程的集合,课程也是若干知识单元的集合。为了适应信息化测绘时代下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学院改革传统的“书本型”和“技工型”教育模式,课程设置体现“宽口径,厚基础”,分析每门课程开课的先后顺序、内部逻辑关系、教学大纲、知识内容结构以及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学院参照测绘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专业规范,确定测绘工程专业主干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核心知识领域为地球空间信息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理论和方法、测绘信息表达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地球科学理论与空间环境知识。加强课程之间的合并归类,加强课程之间逻辑结构的联系和内容衔接,使课程之间具备连贯性、交叉性和系统性,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专业知识。同时加强相关专业的课程,如地理信息系统原理、遥感原理与应用、航空与航天成像技术、土建工程概论、城市空间信息学、城市规划原理、土地资源管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等方面的课程,跟踪学科前沿知识、新技术和社会热点问题。总之,课程设置高度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性与时代性的结合。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测绘工作的内涵更加丰富,社会对测绘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我国工程师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卓越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理论教学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及相关配套政策和制度改革等内容,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培养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孔维华,逯跃锋,范俊甫,刘丽峰,韩留生.测绘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的对比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6,39(12):83-85+89.

[2]何立恒,陈动,史玉峰.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的实践教学探索[J].测绘科学,2017,42(04):192-196.

猜你喜欢

测绘理论工程
一图看懂宁波金融“五强”提升工程
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的问题探讨
高速透平真空泵工程应用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理论”与“实践”
浅析影响地质测绘质量的因素及提高措施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我国房地产测绘发展现状的浅谈
盛满理论
泛滥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