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宗炳《画山水序》品古人澄怀畅神之情

2018-04-22严春阳

文教资料 2018年36期
关键词:宗炳

严春阳

摘    要: 宗炳是南朝画家,一生爱游山玩水,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著有《画山水序》,是我国山水画论的开端,以“畅神”言山水画的功能、价值。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是画者对自然万物真切的体悟。

关键词: 宗炳    画山水序    澄怀观道    畅神    以形媚道

南朝宋宗炳在《画山水序》中说:“旨微于言象之外者,可心取于书策之内”。古圣人的思想意旨,虽然很玄妙,又隐微难见于物象之外,我们仍可以通过用心研究书策来了解他们内心的所思所想,况且是亲身盘桓于山水之中,又是反复地观览,以山水的本来之形,画作画面上的山水之形;以山水的本来之色画成画面上的本来之色。有人认为宗炳是卧观山水之画,其实他只是将山水画作为真山水的代替,他的关注点始终在真山水上,只因年老有疾无法再亲生前往所以不得以画作为慰藉,看似观画,实际观的是画所象征的真山水。宗炳漫游山川,西涉荆亚,南登衡岳,想要寻找的就是物与我的统一。宗炳有机会接近名山大川,也就更能体会到画作背后的情旨。

当一个人真正与万物融为一体时,自己的心仿若也开阔起来,变得通透澄明。宗炳自称“澄怀观道,卧以游之”,“澄怀观道”本是禅的境界——拈花微笑里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怀即清心、静心之意,当今世人处于纷扰的世界之中,很难再体会到宗炳所推崇的“澄怀”之道,他们终日被琐事缠身,身边充盈着数不清的信息,也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静下来心来走走停停想想,去访名山大川,去观古人之画,去体会古圣人给予我们的澄净之道。审美,从主体来说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唯独人能够创造,当一个人有美的心怀的时候也自然而然能够发现世间万物的美,因为你的心是美的,所以事物也都穿上了一件美的袈裟,澄怀观道,便能在一个美的世界里,在一种审美情味中悠然闲适地生活。“观道”,就是用审美的眼光去感受事物内在的灵魂与生命,你看任何事物它都是流动活跃而非静止呆板的,你看人也好,景也罢,都无时无刻不兀自流淌着一股灵气,这便是“观道”。宗炳用对真山水的欣赏来作为“观道”的途径,宗炳曾多次提到“山水以形媚道”,可见宗炳追求的不是绘画的技巧,不是美丽的山水,而是山水背后的“道”。什么是道?宗炳在《明佛论》中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两浑,故曰一阴一阳也”,[1]万事万物皆有阴阳两面,日与月、昼与夜、男与女,阴阳相合乃是“一”,阴阳相配才是一个完整的整体。道,自然也,自然即是道。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约而同,统一遵循某种东西,无有例外。它即变化之本,不生不灭,无形无象,无始无终,无所不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过而变之,亘古不变,其始无名,故曰“道”。道教有“玄生万物,九九归一”的说法,所有的事物在经过无数的循环往复之后都会回归到本源。若非道存于自然之中,道家也不会推崇“道法自然”,有的時候确实只能通过“清静无为”来走进自然的世界,澄己之怀,明其之道,抛却心中凡尘杂念来体悟山水背后的曼妙,去获得一种心灵的空灵与澄净。当我们去思考“道”时,它生生不息,于是万物生,当我们去感受它时,天人合,于是万物静。

“澄怀”是对体验者涤除俗念,[2]超越功利的审美心胸,要求人们达到物我统一的境地。“味象”即体味、品味审美对象的内在生命精神,“味”凸显了审美主体的价值,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方式,“味”要求我们要细细地品,“味”是比“品”更高的一种审美感受,它不仅仅需要你体会到事物本身带给我们的感受,还要深入下去,探索表象之后的深情。就庄、玄、佛三家而言,都认为“观道”的途径是“味象”,因此宗炳才会以客观的山水作为“观道”的媒介。山水因何可以媚道?宗炳言“山水质有而趣灵”,自然山水用山川的幽深和河水的灵动,包容了所有的事物,就像思辨的菩萨,或者庄严的佛,以一种巨大的智慧化解了人世间的一切是与非,爱与恨,将浮华归于平淡。

至于“趣灵”中的“趣”包含了三重意味:画家主观情意和情趣的抒写,绘画艺术的笔墨趣味与绘画意境中发生的情趣。但无论怎样,画家首先都有一个充满“趣”的心灵去审视这个世界才能体悟到隐藏于生活细微之处的趣味。随风飘飞的落叶是有趣的,因为你可以细细观察它上下翻飞的姿态,它在风中自由而随意地舞蹈着,每一秒都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感,世人都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不单单是指各自叶子的样子独一无二,更是指它存在于世间的姿态每一秒都不尽相同,但是只有你有一颗“趣”灵才可以发现其中细微的差别,画家要捕捉的就是平常人发现不到的美。正如明代袁宏道所言:“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水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其实袁宏道话中的“会心者”,就是我们常言的能怀抱山林之情趣审视山水的人,所以说,有很多东西其实是光靠书本得不到的,你在书本中看到的永远都是别人眼里的世界,即使你的想象力再丰富也无法真正融入当时的情与景,当你借助别人的双眼去看这个有趣的世界之时,不经意间,你就已经先入为主了。所以我认为宗炳即使觉得我们可以通过研究书策来了解古圣人的所思所想,也还是得亲自走进自然山水,光走马观花似的欣赏还不够,你还必须得怀抱自然的情趣。这样画出的画必是有灵魂的,山水的“质”也就有了,那自然趣也就可以显现了。

而这一切的结果,就是到达“畅神”的境地。何谓“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神本义指的是关照自己、关照万物的精神,现代人认为,神是一种精神物而非自然物,人们常将“心”与“神”连用,其实心和神本就相互影响,牢牢牵引,是不可分隔的一个整体。道教尊崇神仙,渴望通过求仙问道来获得永恒,但其实他们追求成神仙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飘飘然遗世独立。“畅神”说指的就是审美进入自觉状态,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发掘现世中的美好,你是自由的,你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欣赏不需要被世俗名利所束缚,也不会存在官高一级压死人的现象,你只要心有其意,便可以使灵魂自在遨游,心神畅然自在。宗炳自由自在行走于大江南北,用山水画记录与表达自己对于自然美与人格美在超脱于生存的视觉领域中的独特发现。与宗炳同时的另一位画家王微在其所著《叙画》一片中指出山水与地图的区别,并强调山水创作的“致”和“情”,“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自然山水形象是能够带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的,故宗炳西涉荆亚,南登衡岳,为的就是寻求山水予人的畅然之感。所以即使宗炳认为通过一幅好的山水画同样可以了解古圣人的思想意旨,他还是更倾向于亲身盘桓于山水之中,这样不仅可以用自己的眼去记录世间的美,用自己的笔去描绘大好河山,还可以借此机会享受物我统一的畅快,达到心灵与自然相呼应的境地。

但是世上总会有人没有机会去亲自领略自然的美好,故而需要有人用笔去描绘那些隐匿于尘世背后的风光,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将山水画画好,就是因为宗炳经历过无数的美丽的山川景物,发掘出山水美的真谛,所以他才能够在畫山水时,“以形媚道”,畅其神韵,大千气象自在他的脑海中,他所画的不过是他数十年来所见过的图景,他笔下流淌的是数十年在山水间游走的那种气定神闲的气韵,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以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如若一个人从未体会过物我相合之绝妙境地,又怎能在创作时,将自己的情感夹诸于画卷之上,用自己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对待自然景物,做到比自然更真实,更完美,更集中呢。想要人们通过欣赏你的画卷来体会那种亲身游览山水的快意,如同让人们通过用心研究书策来通达古圣人精微思想的前提是你的画作必须是活的,是有灵魂的,你的作品所记录的是你真实的想法,如若作品无“我”,恰如人失去了最重要的“魂”,欣赏者看到的只是一条又一条肆意摆放的线条却丝毫感受不到线条背后画者的良苦用心,当一个人只是单纯的描摹眼前景物时,画是死的,当你满怀蓬勃感情时,局外人亦可同你一道走进你的内心世界。

年及花甲的宗炳作《明佛论》,记其于庐山学佛之经历,这是他第一次和庐山结缘,我们都知道庐山乃求仙问道之绝佳去处,葛洪在《抱朴子》篇中就说:“山无大小,皆有神灵,山大则神大,山小即神小也”。佛教与道教虽是两个不同的宗教,但同样有相通之处。这次求佛经历让宗炳将对自然美的探寻变成了他生命的强大推动力,这也是他光辉灿烂的人生的起点。从此宗炳喜欢上了肚子一人远游的习惯,一个人的旅行可以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没有同伴的压力,自己一个人便是一整个世界,因为自己的内心早就能够包罗万千气象。这种旅游方式是个人化的,是自由的是老庄式的,走到哪里变是你哪里,累了便可以自行休息;高兴了,也可以自我行吟几句,这种方式最能释放他的潜能,可以让他安然自在的行走于世间。有的时候,深处人群反而无法停下脚步细细观赏这个美丽的世界,当你愿意抛却凡尘杂念时,你也就会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在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它干净纯粹,空灵又美好。

宗炳一生游山玩水,不论远近,他都要前往登临,晚年因病不能涉足山水于是只能将平生所游之地用他的画笔、他的心绘于室内墙上,虽然无法再次亲往游览亦可凭此之往山水之间,再在竹林中抚琴一曲,生亦何忧,死亦何憾。

所以想要让人与你的作品达成共鸣的前提是你的作品得首先要有感染人心的因素,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你对笔下之物的真切的体悟,因为只有一件作品首先把自己感动之后,才可以去感动别人,而没有真实经历的画家所绘的画卷也必然是索然无味的。

参考文献:

[1]周维娜.以“观道”始,以“畅神”终:宗炳《画山水序》的美学内涵[J].兰州大学学报,2014(7).

[2]王婧,王菡薇.中观佛学对魏晋画论的美学渗透途径研究[J].云南社会科学,2016(5):140-144.

猜你喜欢

宗炳
宗炳与郭熙“卧游”思想的对比
宗炳《画山水序》之管见
从宗炳的《画山水序》看中国的山水画
从山水画的起源看山水画的发展
浅析魏晋山水画论
宗炳《画山水序》中道家思想对山水画的启示
宗炳《画山水序》研究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