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2018-04-22钟雪芳刘婉媚邝丽霞崔衬娟钟凤玲韩秀连
钟雪芳 刘婉媚 邝丽霞 崔衬娟 钟凤玲 韩秀连
广东省东莞市寮步医院,广东东莞 523400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是婴幼儿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主要由病原体感染或吸入羊水及油类和过敏反应等,引起患儿的肺部炎症反应[1],明显症状为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以及肺部啰音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患儿可伴有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食欲不振,哆嗦,腹泻等全身症状[2-3]。为有效治疗,应采取综合疗法,以改善通气功能,有效控制炎症,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对患者施以针对性护理服务,本文总结并归纳针对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在我院被诊断为肺炎的患儿;(2)体温升高的患儿;(3)患儿均表现为肺部啰音、发绀、鼻翼扇动、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齐等症状;(4)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的系统性疾病的患儿;(2)存在严重的心肝肾肺器质性疾病的患儿;(3)有精神病家族史的患儿;(4)呼吸窘迫患儿;(5)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且需机械通气的患儿;(6)入院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的患儿。将96例肺炎患儿计算机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研究组:男34例,女14例;年龄5个月~6岁,平均(3.0±1.2)岁;病程2~ 6d,平均(3.21±1.07)d;对照组:男 35例,女13例;年龄3个月~5岁,平均(3.0±1.2)岁;病程2~7d,平均(3.24±1.04)d。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各项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方法
两组患儿常规治疗,包括给予患者血管活性药物、抗感染药物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时雾化吸痰等。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包括对患儿各项体征的监护,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等内容。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针对性护理模式,具体如下:(1)基础护理:保证患儿足够的休息时间是增强患儿抵抗力的基础,降低患儿新陈代谢,减少组织对氧的消耗从而减轻患儿的心脏负担,可有效避免不良反应;患儿休息期间应垫高患儿头胸部,促进患儿的呼吸循环,头部侧向一边,以防止口鼻分泌物阻塞呼吸道造成窒息;(2)环境护理:针对肺炎患儿的病情,应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尽量不打扰患儿的休息;病房温度设置为18~22℃,湿度设置为55%~60%,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注意患儿的保暖,防止患儿受凉;(3)呼吸道护理:呼吸道畅通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前提,口鼻分泌物如痰液的淤积,气管的痉挛、年末的肿胀,均是呼吸道不畅的重要原因,护理期间应针对此类危险因素对患儿实施护理,及时清除患儿的口鼻分泌物,定时为患儿翻身,排痰困难时为患儿拍背,以促进痰液的排出;鼓励患儿咳嗽,促使肺泡与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震动排出;针对痰液咳出困难的患儿,可遵医嘱对患儿进行协助排痰;(4)心理护理:肺炎患儿的治疗时间较长,对此应及早与患儿家属沟通,增强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以提高患儿家属的配合度;应以温和的话语,和蔼的态度与患儿家属进行沟通,缓解患儿家属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鼓励患儿。提高患儿的依从性;(5)静脉通道护理:考虑到患儿对静脉输液通常都存在抗拒心理,为了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穿刺时要准确,尽量一次性穿刺到位,避免重复穿刺导致患儿发生哭闹行为。同时也要注意输液的速度,避免输液过快而导致的各种不良反应。监测电解质平衡情况,避免患儿出现电解质失衡。
两小组患儿均持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肺部啰音、心率异常、发绀、呼吸困难、气促等体征消失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采用()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显示,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进行各自护理之后,选择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方面,均远短于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的比较(±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d)住院时间(d)研究组 48 7.34±1.16 3.01±0.51 32.06±6.13对照组 48 13.08±1.72 6.37±0.68 45.28±8.43 t 11.616 4.224 7.270 P 0.000 0.000 0.000体温恢复时间(h)
2.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进行各自护理之后,选择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在肺部啰音、心率异常、发绀、呼吸困难、气促等体征消失时间方面,均远短于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进行各自护理之后,选择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患儿在头痛、腹泻、食欲不振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体为6.25%(3/48),远优于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的16.67%(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的比较(d,±s)
组别 n 肺部啰音 心率异常 发绀 气促、呼吸困难研究组 48 4.13±0.32 3.01±0.65 0.51±0.14 1.02±0.21对照组 48 6.28±0.34 5.89±0.68 1.59±0.13 1.96±0.28 t 5.235 5.026 4.229 4.032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小儿肺炎多由微生物引起,小儿抵抗力较弱,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发生小儿肺炎[4]。而其气管、支气管狭窄,纤毛运动能力和肺弹力组织发育情况较差,因此肺炎患儿病情极易恶化,其临床早期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细菌性肺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所引起;真菌性肺炎由白色念珠菌,曲霉菌、卡氏肺囊虫等所引起;病毒性肺炎由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所引起[5];此外,支原体、衣原体也会引发小儿肺炎。有些患儿属于直接发生的肺炎,也有一些患儿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发,临床需要及时进行治疗[6-8]。
小儿本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且难以表达其不适症状,治疗期间对患儿的护理及其很总要。与传统的常规护理相比较,针对性护理针对患儿的各种临床特殊性,展开对应性较强的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9-14]。此项试验中,进行各自护理之后,选择针对性护理的研究组在机械通气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在肺部啰音、心率异常、发绀、呼吸困难、气促等体征消失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远优于选择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上述材料,表明在小儿肺炎的护理之中,针对性护理有助于患儿的康复,与武海燕等[15]的研究内容相符,值得广泛应用。
综上所述,在治疗小儿肺炎时,针对性护理在肺炎患儿中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缩短患儿治疗时间,促进患儿临床症状的改善,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