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应用研究

2018-04-21刘潘

考试周刊 2018年38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学前教育教学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专业素养。当下,随着学前教育专业院校的办学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其专业素养特别是音乐素养培养成了一个亟待思考的问题,这也给专业师范院校提出一些挑战。目前我国对学前专业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理论研究成果还不是很丰富,笔者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音乐中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探索出一些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措施和方法,为今后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教学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崛起,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使新的世纪成了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逐渐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转向了对人类自身素质的依赖,因此教育成了发展的战略重点。人们对于教育事业及其成效也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幼儿的教育更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办好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校主要以学前教育专业为特色,为川南地区和成渝地区等培养幼儿园教师,然而随着互联网加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音乐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和理念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今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概念界定

音乐素养是学习音乐的综合素质教育,它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必修课。它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和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当代社会越来越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趋向于将音乐尽可能的融合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利用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提升音乐教育在个人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而在我们国家,一些沿海城市已经开始重视音乐素养的培养,很多地方在社会上也开设了专门的音乐素养课。然而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化社会、大数据、互联网加时代的不断发展,给我们培养新一代幼儿教师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那就需要不断改进我们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以促使我们的学生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变化。

二、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之现状管窥

(一) 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

通过对本校学前教育大一年级学生整体音乐素养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几乎没接触过音乐,而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在中小学时期接受音乐知识的能力有限,面对艺术学习,他们从学习上都有一定的压力和困难,缺乏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音乐教学的质量。其次,对毕业班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以此与大一年级学生前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以后在音乐素养方面有无变化,可以很明显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音乐技能方面有了一定提高,能够基本的弹、唱、跳等,基本掌握了幼儿教师基础技能。然而正是因为许多学校更多的强调和关注学生技能的训练,忽视音乐理论教育对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和长远发展,致使现有课程结构与教育内容偏离幼儿教师音乐教育的理念,导致学生的音乐素养偏低,对音乐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不能适应今后幼儿教育实际工作需求,特别表现在对乐理、视唱、练耳、配奏、音乐基础知识等方面知识较欠缺,学生对于这些音乐常识性知识了解较少。而这样一些音乐理论知识反而在幼儿教师今后工作中更为重要。通过一些学生实习单位的信息反馈,他们认为现在学生在音乐素养方面整体比较欠缺,基本乐理知识点把握不牢固,简单的即兴配奏不熟练,缺乏一定的音乐鉴赏和审美能力,显示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缺少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音乐课程体系。

(二)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单一

现今本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课主要开设有乐理、儿歌弹唱、儿歌清唱,即兴视唱,声乐、钢琴、即兴配奏等课程。学生学习的情况是一周4个课时,其中音乐课2课时,琴法2课时,一学期共48课时。根据学生学习的效果和需要达到的要求,每学期考试内容和学习内容有所区别,但是整体情况是大多呈现出重技能轻素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很多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薄弱,对一些音乐专业知识点理解不透,导致后期音乐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比如很多同学在学习乐理知识的时候,对知识点把握不深入,导致后期的即兴配奏难度较大,严重影响后期学习。而大多数教师为了跟上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又不得不把基础知识加快,最后的结果就是学生越学到后面越吃力,有的学生甚至失去学习兴趣。而关于声乐的学习,很多学校还是按照传统针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虽然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发声练习方法,但大部分学生觉得专业性太强,导致学习主动性不够积极。但是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当下这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求,学生们对网络和流行歌曲的热爱远远大于对传统歌曲的学习。其次,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该更多的关注对幼儿歌曲的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学习幼儿歌曲来源基本是通过网络。而从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学生觉得自身学习能力有限,有少部分甚至还觉得自己知识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这就给我们培养幼儿教师的学校提出了一些反思。

(三) 缺乏对音乐素养的正确认识

目前,我国许多学校奉行的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化教育,但是随着知识不断更新,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那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有必要。研究者在2016年对学前教育学生问卷调查发现,80%以上的同学不清楚音乐素养,对音乐素养的认识比较浅薄,学生更多的学习还是在技能知识的学习上,导致音乐素养处于边缘化,这也是造成学生音乐素养偏低的原因之一。而学校开设的音乐基础课程就是乐理,并没有设立对音乐名人作品鉴赏,幼兒歌曲创编等课程,学生缺乏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比如很多同学对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海顿等中外知名音乐家作品了解甚少,这就说明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过窄,平均音乐素养水平较低。当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些社会培训机构纷纷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很多沿海城市或一线城市,专门开设有音乐素养这门课程,专门针对幼儿音乐教育,一些机构专门研发音乐课程相关软件开发和音乐App游戏,对幼儿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三、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之策略

面对当前学前教育音乐素养的现状,如何改进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素养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音乐素养,构建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适用和推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是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思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 重視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基础理论知识是很重要的,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了才能从本质上进行理解学习,是学生掌握好音乐基础课程和提高音乐素养的根本。学习理论知识不仅仅是乐理课程的学习,还可以开设有一些基础的音乐欣赏,幼儿歌曲创作,中外名作赏析等课程学习,教师也应该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不能仅限于唱歌、跳舞、弹琴上,更应该从理论基础上去学习和创造,以此积累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音乐的魅力,开阔艺术视野,在今后的演奏和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 建立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标准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幼儿教师,所以其课程体系构建应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的实际需求。而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主要包括唱歌、跳舞、音乐游戏、欣赏等内容,其知识点较为简单,但对教师掌握的知识能力要强,涉及面较广。因此,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体系建立应该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改革当下教学模式,以适应新时代下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比如可以结合现代化信息手段,改变教学方式,借鉴有经验的机构和学校,不断学习和总结。

(三) 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和学习

教师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水平,所以只有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才能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因此应重视并加强教师音乐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提升自身音乐素养和专业技能水平,用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积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创新教学,采用新理念、新思想大胆进行教学实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利用课后时间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同时给教师适当提供培训机会,让教师既能走出去,又能引进来。

综上所述,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相关方面的体系还不够完善,关于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对课程体制的改革等方面还需要很多讨论和思考,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丁静.大学生音乐素养培养探析[J].丝绸之路,2013(06).

[2]王新乐.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实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03).

[3]黄娟莉.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强化实用性能力的教学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2014.

作者简介:

刘潘,四川省内江市,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学前教育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多元融合打造音乐戏曲教学崭新课型探究
民歌融入音乐课的教学思考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