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8-04-20段春丽

关键词:智能建筑课程设计电气

段春丽,于 兰,黄 丫

(长春工程学院,长春 130012)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民经济对数字化城市、绿色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各行各业用信息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大势所趋,而建筑智能化是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朝阳产业,社会对“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长春工程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于2009年设置并招生,至今已有9届毕业生大约720人,毕业生去向除部分学生考研外,主要在智能建筑类专业公司、大中型设备安装公司、智能化工程设计公司、金融或商业企业以及政府机关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组织与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工程造价咨询以及设备运行维护等工作。由于学生毕业从事的领域均属于工程实践领域,就要求学生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了解行业的最新知识和最新发展趋势,熟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相关规范、法律、法规以及具体要求等,并且要熟悉工程实践的具体要求[1]。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变得尤为重要。

一、充分调研企业的人才需求

根据学生职业岗位要求和职业发展需求,以满足学生学有所用和学为所用为目标,重构了通识教育平台、学科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与集中实践环节五位一体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体系,力争培养“就业有岗位、深造有基础、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的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前,调研了智能建筑安装公司、智能建筑装饰公司、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公司、智能建筑工程咨询公司、智能建筑造价公司和智能建筑相关产品研发公司及相关产业公司等几十家公司。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聘请了多名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与,采用多种形式与用人单位交流,对人才的终身学习、创新能力、问题识别和解决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项目管理能力、社会责任、团队合作精神、质量控制和保证、熟知与工程相关的法律、信息采集和信息处理能力、分析能力、国际视野、工程设计能力、表达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工程问题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素质等19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调研,认真分析了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在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职业注册考试的同时,把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作为核心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创新培养方式,完善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实习(实验)教学、能力训练和创新实践有机融合。深化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联系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增加工程实践案例,所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专业尤为重要。

二、以工程实例为导向构建理论教学体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就业岗位包括:电气工程师、电气施工员、弱电工程师、水电工程师、机电工程师、机电设计师、弱电项目经理、安装工程师、项目经理、中级工程师、建筑智能化项目经理、弱电设计工程师等等。这些岗位需要毕业生具备全面的基础知识,熟悉工程实践过程,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能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将专业课分为专业主要课程和专业拓展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工程实例”的讲解,课程开始之初,首先给学生讲解本门课程相关的工程实例,以“工程实例”为导向,将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点,穿插到实际工程中,通过具体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工程设计能力、工程的施工组织和管理以及各类系统的集成能力。

三、多环节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体系

智能建筑领域由于涉及的专业知识范畴非常广泛,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其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这就要求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必须将专业最新的知识和相关规范等在具体教学中充分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工程实践意识,

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实践教学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2]。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中,充分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所需的实践知识,将课程实验教学、集中实践教学(设计、实习、实训)和第二课堂实践教学三部分有机组起来,如图2所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思维。

图2 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近几年,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引进了近400万的专业实验设备,由于实验设备中绝大多数与实际工程中采用的设备一致,通过对实验设备有机的组成,学生在校就可以接触和实际工程一样的设备,完成对设备的熟悉、设计、操作及不同设备系统的集成。同时通过实验环节,增加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使书本上抽象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际工程设备有机结合,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实践工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从事智能建筑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施工组织和管理、工程造价、工程验收等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相关设计都是从业者必备的基本功。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设置了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设计、建筑设备自动化课程设计、建筑供配电与照明课程设计、建筑设备课程设计、智能建筑小区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公共安全技术课程设计、建筑物信息设施系统课程设计、建筑电气施工预算课程设计、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课程设计、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课程设计、建筑节能技术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所有课程设计图纸均来源于实际工程,均由具有丰富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每门设计课程每班均设计十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同时针对14周的毕业设计,为了让学生能将4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在毕业设计中得到充分的应用,所有毕业设计题目均来源于实际工程,毕业设计题目总数量均为学生人数的130%,这样可保证学生一人一题,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人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设计过程中,除了讲解相关专业知识,还充分利用实际工程培养学生熟悉专业相关规范和规定,根据每个学生具体的实际工程进行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具有工程意识,具有处理实际工程的能力,具有解决复杂实际工程的综合应用能力。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除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还包含专业各类实习和综合实验等,通过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的实习,可以使学生全方位地熟悉工程实际。通过全国大学生智能建筑实践技能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课外实践活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且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实践环节全学程不断线,从而全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四、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践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积极推行“双岗位”聘任、“双主线”培养。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共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产业行业发展实际需求对接,教育融入了企业的力量后,才真正体现出产教融合的意义。

近年来,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先后与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长春狮岛消防电子有限公司、吉林省璟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实施合作建立了校外的实习基地。使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提升学生与社会的融合、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校内常年聘请多名企业的技术人员参与毕业设计及实用性讲座,用他们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引导启发学生,使他们建立工程的思维模式,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到实际工作中。与此同时多名老师深入企业的具体工作,提升教师的实践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先后参与深圳市松大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MOOC全媒体教材的建设、参与编写吉林省地方标准《低温辐射电热膜采暖技术规程》。先后有多名老师取得了多项国家实用型专利及《国家注册电气工程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的资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学。

[1]于兰,段春丽,王双印.建筑供配电与照明实践教学研究[J].知音励志,2016(8):32-32.

[2]高瑞,黄民德,杨国庆,等.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综合改革的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4,17(1):132-134.

猜你喜欢

智能建筑课程设计电气
八方电气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智能建筑机电设备自动化技术
智能建筑中的建筑设计研究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电气安装工程预算探讨
建筑工程电气接地安装
龙凤元素系列课程设计
中秋明月
智能建筑自动化设备安装技术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