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以兰州文理学院为例

2018-04-20马小莉张同俊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

马小莉,张同俊

(兰州文理学院 外语学院,兰州 730000)

一、引言

大学英语后续课程教学是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扩展,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大学英语的学习任务后,进一步满足英语学习的需求而建立的。《大学英语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除了通用性的特性之外,还具有学术性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1]。大学英语首先要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并过渡到培养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传统英语教学往往过度关注英语用于交际的工具性,而忽略了语言的文化属性。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会有碰撞和冲突,要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国际竞争的能力,语言的基础学习必不可少,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是势在必行。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概述

“跨文化交际”一词源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它以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为主旨,以提高语言教学质量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为目的”[2],从本质上来看,就是来自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借助某一中介语言开展交流互动活动[3]。

跨文化交际能力,即指用本族语与非本族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也指与任何语言和文化背景有差异的人们进行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不仅包括国际文化交际的能力,而且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同一文化圈内不同群体之间克服交际障碍,避免不同社会习俗、价值观念对交际的影响,实现成功交际的原则与途径[4]。

衡量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两个核心标准:有效性和适宜性。跨文化有效性指跨文化交际双方清晰表达信息并准确理解接受信息,免除不必要的语用失误,实现成功的双向沟通交流。适宜性是指交流者的语言和行为符合特定语境的期望和要求,这要求交流者充分了解交际情境中对方能接受的行为规范,遵守当地的风俗习惯及行为约束,避免因违反规则而做出不礼貌的言行,从而做到言谈举止恰当[5]。交际双方符合语境的规范,共享社会规则、交际规则,生活经验的程度越高,跨文化意识、敏感性越强,则有效跨文化交际程度越高。

三、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后续教学,就是在完成大一、大二两年的基础英语教学任务之后,根据学生的个体需求、兴趣爱好和职业规划,实现层次化、个性化、多样化的英语教学,满足学生日后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6],满足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然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大多停留于教授语言知识本身,强调学生应试技能的提高和英语四六级过关率的提升,学生无法进行基本的英语口语交流,英语思维能力不足,只知道词汇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没有深入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浅尝辄止,没有深入理解其文化本质,无法进行国际交流,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忽视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在教学管理方面,缺乏统一规划的课程设置及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方面,由于实证研究方法的欠缺,国内尚未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框架[7]。

此外,教材也影响和制约着英语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发展。教师上课用的材料不适应当前跨文化交际的需求和本校学生的接受能力。跨文化教学中另一个问题是师资匮乏,大部分教师没有系统学习过跨文化教育理论,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著作研习较少。

四、基于兰州文理学院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状况的分析

(一)后续教学中跨文化教学现状

兰州文理学院是甘肃省一所新升本的普通本科院校,目前学校正处在建设应用型综合大学的转型发展阶段,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通识课程的类别和规模还有待拓展,后续课程的建设处在探索阶段,跨文化教学更是薄弱。

表1 大学英语课程学分要求

由表1可见,兰州文理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包含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和拓展英语三大板块,教材选择上继承传统的“《精读》+其他”或“《综合教程》+其他”教材体系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由“《综合教程》+《听说教程》+《阅读教程》+主题拓展教程”组成的全新系列教材,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目前开设的通用英语课程体系多样化,满足了学生听、说、读、写多方位的需求,《综合教程》的主题选自当代生活中的重大题材,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特点,巩固和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使用能力。《听说教程》通过对话、任务等方式,让学生课堂情境演绎,操练各种口语交际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交流能力。《长篇阅读教程》与传统阅读教材的最大不同在于选题完全对应《综合教程》的主题,体裁和题材多样化,巩固和拓展相关主题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适应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1]。

专业英语是针对不同专业类型开设的英语课程,与通用英语课不同,不是全校英语必修课,是方便各个专业学生在其专业领域进行国际化科学研究、使用英语进行学术探讨交流的课程,通常在大三、大四开设,每学期4学分,72学时,为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限选课程。其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一定要求,通常由旅游、计算机、法律等专业具备双语资格的教师担当。如:计算机英语、外贸英语、空乘英语、会展英语、饭店英语和艺术设计英语等。从表1看出,目前拓展英语,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英语的课程设置较少,只有英美文化概况、英语影视欣赏等课程,不能满足新时期学生跨文化交际的需求。

(二)问卷调查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状况,2017年期中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参加调查的学生为一、二年级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共有221名学生参加调查,回收试卷221份。其中,空白试卷2份,答案有漏选的试卷5份,答案有多选的11份。通过对203份有效试卷的分析,结果见表2—表5[8]。

表2 后续英语课程选课目的的调查

表3 英语后续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认可度的调查

表4 英语后续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分类调查(多选题)

表5 英语后续课程(语言文化类)课程授课模式

根据表2数据显示,22%学生认为后续英语的开设是为了继续提升语言水平与文化修养,有64%的学生将英语视做求职或考研的途径,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语言与文化休戚相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9]。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单词、讲语法、讲篇章结构、难点难句,更应穿插讲授其文化内涵,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表3显示有近58%的学生选了传统课,其授课方式为讲生词及构词,再讲文章及文章里出现的难理解的句式、语法等,只有24%学生选择了文化类课程。调查结果表明这部分学生的语言基础不太好,大部分英语四级没有过,听课有一定的困难,缺乏积极性。另有48%的学生认可文化类课程,这部分学生普遍语言基础较好,大部分英语四级已过,对文化类课程感兴趣。这说明语言文化类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基础。

表4关于语言文化类课程进行了细化分类,从表中显示情况来看,各个类型课程比例基本持平,因此,语言文化类课程的设置应该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跨文化教学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大学英语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融合,而提高学生对跨文化教学的兴趣尤为重要,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适合的课程设置,开发适合学生学习的有关跨文化教学的课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循序渐进地推进跨文化教学。表5显示只有26%的学生选择课堂讲授为主,而有74%的学生不满足于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学习自觉性较强,倾向于选择上课前后互联网在线自学+课堂讲授,或以专题讲座等方式开展的模式,因此在跨文化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挖掘各种语言文化学习资源和渠道。

五、大学英语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途径的探索

通过后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状况的分析,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还比较薄弱,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不能满足现阶段跨文化教学的需求,跨文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淡薄等,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具体途径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增强教师跨文化意识,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渗透。目前外语教师大部分都是文学、翻译或语言学专业背景,缺乏系统的跨文化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应兼具深厚的本土文化和西方目的语文化功底,研习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著作。并且通过国内外访学等渠道,扩大国际视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开发优质教材,构建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随着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的深入及教学方式的不断改进与演变,对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材编写应遵循时效性、系统性、适合性、趣味性等原则,鼓励教师结合本校办学特色、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水平,自编符合本院校的、凸显跨文化交际内涵、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教材。同时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媒体手段,建设有关跨文化交际类的慕课、微课等在线课程资料,满足不同对象在不同阶段的学习需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调整评价体系,激发学生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积极性。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主要采取的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法,学生的学科成绩以阶段性考试和期末考试成绩为主。后续跨文化教学涉及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对于一些在线课程,比如我校建立的尔雅网上视频课程,利用网上在线答疑系统与学生沟通交通,实时监控学生学习进度,记录学生学习进展,网上在线对话测试,完善评价体系。

4.拓展课外活动,多渠道营造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学环境。创建大学英语学习网站,如我校目前建立的雅信达教学平台,包含大量有关跨文化自主学习的网络课程,并且模拟教学方便师生在线互动交流;建立国外影视资源库,通过观看影视作品了解外国文化;邀请有国外访学经历的教师进行跨文化主题的讲座,通过老师对国外访学经历切身体会的讲述,更直观地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差异的认知。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到外企公司进行调查、参观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多元文化对企业的影响,通过实践调查活动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10]。

[1]束定芳.对接新目标创建新体系适应新需求——写在“新目标大学英语系列教材”出版之际[J].外语界,2016(2):3-7.

[2]陈凯.从跨文化交际理论探讨英语教学模式[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16-118.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55.

[4]商金,李清晨.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探索,2013(3):43.

[5]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84.

[6]朱晓宁.论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后续教学模式构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57.

[7]张卫东,杨莉.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系的构建——基于外语教育视角和实证研究方法[J].外语界,2012(2):8-16.

[8]常芳,郑丹,陈丹.应用型大学英语后续课程的探索与模式构建——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11):619-620.

[9]赵海燕.论我国英语教育跨文化意识的双向成长[J].中国教育学刊,2013(11):67-69.

[10]单荣琳.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J].普洱学院学报,2014(6):99.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情景交际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交际羊
大学求学的遗憾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