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特点(附152例分析)

2018-04-20文钟青玉凤易婷周京国

山东医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发型

文钟,青玉凤,易婷,周京国,2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南充637000;2成都医学院)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炎症性疾病,主要累及韧带、附着点、软骨及骨,以骶髂关节炎和附着点炎为主要表现,主要影响骶髂关节、腰椎及以上脊柱[1]。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中成人型强直性脊柱炎(AAS)为最主要的类型,男女比例为3∶1,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20~30岁[1]。AAS的早期诊断率及疾病缓解率已大大提高。但是对于45岁之后发病的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LAS),其发病率仅为3.5%[2],临床少见,不论是关节受累情况、关节外表现,还是检验指标、影像学特点都与AAS不同;且LAS比AAS临床表现更为严重,更容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而耽误早期诊疗,大大增加致残率。本研究通过对近20年国内报道的152例LA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进行总结,并与收集的175例AAS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LAS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临床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来源及分析方法

1.1 病例资料来源 以“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迟发型强直性脊柱炎”为检索词,检索万方、知网、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1997年1月~2017年6月收录的病例资料完整的文献。LAS诊断符合1984年修订的AS纽约标准或2009年国际脊柱关节炎评价工作组(ASAS)颁布的中轴型SpA诊断标准,并排除致密性骨炎、骨关节炎及其他脊柱关节病。采用NOS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满分9分,6~9分为高质量研究,0~5分为低质量研究。以检索到的AAS相关文献资料做为对照。

1.2 病例资料分析方法 总结LAS的首发症状、关节受累情况、关节外表现、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等资料进行分析,并与AAS病例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纳入LAS病例基本情况 共检索获得LAS相关文献17篇,纳入患者共152例[3~19]。纳入文献NOS量表评分均在6分以上,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的152例LAS患者中,男88例、女64例,男女比例1.375∶1;发病年龄45~76岁;病程1个月~23年。选取AAS相关文献1篇[19],共纳入175例AAS患者,男女比例3∶1,发病年龄16~45岁,80%的患者30岁以前发病,发病高峰20~30岁。

2.2 LAS首发症状 以中轴受累为首发症状者70例(46.7%),以外周关节受累为首发症状者74例(48.7%),中轴、外周关节同时受累为首发症状者5例(3.3%)。

2.3 LAS中轴、外周关节受累情况及症状 中轴受累症状包括腰痛46例(23.7%)、臀区疼痛16例(10.5%)、翻身及起床困难4例(2.6%)、转颈疼痛或困难17例(11.2%)。外周关节受累症状包括髋痛59例(38.8%)、肩痛21例(13.8%),膝痛49例(32.2%),踝痛30例(19.7%),足趾疼痛13例(8.6%),腕关节疼痛6例(4%),肘关节疼痛7例(4.6%),手指疼痛10例(6.6%)。其中,LAS患者的腰痛发生率低于AAS患者,髋痛、膝痛、足趾疼痛发生率高于AAS患者(P均<0.05)。详见表1。

表1 LAS、AAS患者中轴、外周关节受累症状发生率比较(%)

注:与AAS组比较,#P<0.01,△P<0.05。

2.4 LAS关节外表现 附着点炎:足跟疼痛29例(19.1%)、足底疼痛11例(7.2%)、眼炎13例(8.6%)、肢端凹陷性水肿15例(9.9%)、肺间质病变1例(0.7%)、心脏受累1例(0.7%)、镜下血尿3例(2.0%)。全身症状:发热25例(16.4%),其中5例为中、高热,其余20例为低热;消瘦、乏力、食欲下降8例(5.3%)。

2.5 LAS、AAS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由表2可见,LAS患者贫血和ESR升高比例高于AAS患者(P<0.05)。另外,接受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检查的94例LAS患者中有73例呈阳性(77.7%)。

表2 LAS、AAS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患者所占比例比较(%)

注:与AAS组比较,#P<0.01。

2.6 LAS与AAS骶髂关节影像学分级及脊柱竹节样变情况比较 见表3。由表3可见,LAS患者骶髂关节分级为Ⅳ级比例及脊柱竹节样变发生率均高于AAS患者(P均<0.05)。

表3 LAS、AAS患者骶髂关节分级及脊柱竹节样变比例比较(%)

注:与AAS组相比,#P<0.05,△P<0.01。

2.7 LAS诊断情况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LAS的确诊,但不典型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导致误诊。本组LAS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16例(10.5%)、骨关节炎16例(10.5%)、痛风4例(2.6%)、腰椎间盘突出10例(6.6%)、颈椎病1例(0.7%)、感染性关节炎3例(2.0%)、骨肿瘤1例(0.7%),以发热待诊收入(抗生素无效)2例(1.3%)。

2.8 LAS治疗情况 所有LAS患者均给予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治疗有效。纳入文献中76例患者描述了具体使用的治疗药物,其中NSAIDs药物使用双氯芬酸钠49例(64.5%)、尼美舒利10例(13.2%)、美洛昔康1例(1.3%)、塞来昔布2例(2.6%)。中、小剂量激素短期过渡期治疗41例(54.0%)。免疫抑制剂柳氮磺胺嘧啶使用61例(80.3%)、甲氨蝶呤27例(35.5%)、来氟米特2例(2.6%)、沙利度胺2例(2.6%)。使用生物制剂益赛普2例(2.6%)、强克6例(7.9%)。

3 讨论

LAS作为少见的强直性脊柱炎亚群,发病率低。为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我们对近20年国内报道的152例LAS诊治经过进行总结分析发现,LAS患者男女发病比例为1.375∶1,接近1∶1比例,与AAS(男女比例3∶1)相比,女性发病人数明显增加,所以对于女性LAS的早期诊断更需引起足够重视。LAS患者中HLA-B27阳性率高达77.7%,推测该基因在LAS的发病中同样起关键作用。

从关节受累情况来看,LAS中轴关节受累发生率明显低于AAS,而LAS外周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小关节)受累发生率却高于AAS,可见LAS外周关节尤其是下肢(髋、膝)大关节受累更为突出。除以上关节外,还发现LAS患者颈部受累发生率达11.2%,这与文献报道中LAS以外周关节及颈部受累为主要表现的描述一致[20]。LAS关节外表现中最常见的是足跟附着点炎(19.1%)和肢端凹陷性水肿(9.9%)。肢端凹陷性水肿为LAS特征性表现,易误诊为血清阴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综合征(RS3PE)。RS3PE常为对称性上肢凹陷性水肿,对激素治疗敏感,而LAS为下肢非对称性水肿并且HLA-B27阳性,非甾体抗炎药治疗有效,可以此进行鉴别。另外,LAS患者全身症状也较重,以发热、消瘦、乏力、食欲不振为主要表现。文献报道已证实肺间质纤维化及心血管事件[21]是AS常见并发症,本研究纳入的LAS患者就合并有肺间质病变(0.7%)和心脏受累(0.7%)。所以对于老年LAS患者评估肺部及心血管风险尤为重要。LAS关节外表现中我们还发现镜下血尿有3例(2.0%)。所以,在排除结石、感染、肿瘤等局部因素所致外,需警惕LAS肾脏损害。检验学指标中,LAS患者CRP、ESR升高发生率高于AAS患者,说明LAS在发病期间炎症状态较AAS更为严重,这导致LAS更为严重的全身症状。本资料显示LAS患者贫血比例为51.2%,高于AAS患者,推测可能是由于慢性病贫血导致铁利用障碍引起的。本组资料显示LAS球蛋白水平升高(30.6%),可见LAS存在免疫功能活跃,贫血情况是否与免疫因素相关,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影像学改变中,LAS患者骶髂关节分级为Ⅳ级的比例及脊柱竹节样变发生率高于AAS患者,说明LAS骶髂关节及脊柱损害速度及程度均重于AAS。这一方面可能与LAS疾病本身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由于LAS误诊、漏诊等原因导致病情无法得到早期控制而进展。

LAS症状不典型,主要依靠骶髂、脊柱及外周关节典型的影像学改变确诊。LAS最易被误诊为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需谨慎予以判断。由于LAS同样可以累及足趾关节,常被误诊为痛风。而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病均为年龄增长脊椎退化的表现,X线检查难以辨别,常掩盖LAS本身所致的脊柱影像学改变而导致误诊,可选择MRI检查予以鉴别。另外,由于LAS全身症状重,本研究中部分纳入患者以发热待诊收住院,甚至误诊为感染性关节炎而进行关节切开引流。

治疗方面,LAS患者年龄普遍偏大,临床工作者需引起注意,在选择药物前需全面进行药物安全性评估。本组LAS患者资料显示所有患者均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并且能有效控制症状。对于炎症较重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激素控制症状,如出现关节外表现,激素使用时间需延长,但是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需预防性地给予补钙、保护胃黏膜、避免电解质紊乱。对于中轴关节受累的治疗,目前更推荐TNF-α阻断剂治疗。但本研究纳入的LAS患者生物制剂治疗普及率较低(≤7.9%),这可能是LAS患者病情控制差及致残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但需强调的是老年发病的LAS在开始生物制剂治疗前要进行严格的感染风险筛查,对有癌症病史和其他合并症患者的评估应比AAS更加严格。

参考文献:

[1] Castro-Santos P, Gutierrez MA, Diaz-Pena R. Genetics of ankylosing spondylitis[J]. Rev Med Chile, 2014,142(9): 1165-1173.

[2] Montilla C, Del PJ, Collantes-estevez E,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of late-onset ankylosing spondylitis: comparison with early-onset disease[J]. J Rheumatol, 2012,39(5):1008-1012.

[3] 张文,孙维生,张乃峥.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二例[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0,4(2):127.

[4] 王彩虹,王来远,李小峰,等.迟发强直性脊柱炎8例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00,29(3):197-198.

[5] 任可,张兰玲.迟发型强直性脊柱炎一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0):1157-1158.

[6] 包军,刘欢,徐沪济.女性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二例报告[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5,26(4):375-375.

[7] 潘文友,刘焱,刘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10例报告[J].实用老年医学,2005,19(3):168-168.

[8] 康春来,魏瑞华.晚发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特点与治疗[J].中国疗养医学,2006,15(1):31-32.

[9] 罗薇,阎小萍,金笛儿,等. 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十例临床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7,11(9):571-572.

[10] 徐刚, 艾脉兴, 林冰. 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7, 21(2):75-75.

[11] 李春先.晚发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9):3280-3280.

[12] 耿洁,叶霜,鲍春德.晚发性强直性脊柱炎19例临床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0,16(2):119-120.

[13] 陶怡.迟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报道[J].新医学,2011,42(3):184-185.

[14] 郭亚平,韩永斌,郭德立,等.迟发型强直性脊柱炎长期误诊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2,25(8):22-23.

[15] 杨明灿,魏秋静,祁军,等.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34例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2):897-900.

[16] 李凤菊,郭学军.女性晚发强直性脊柱炎14例报道及其临床特点[J].医药前沿,2013(14):133-134.

[17] 李晶晶.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4例并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8):147.

[18] 陈秀慧,邱明山,陈进春.晚发型强直性脊柱炎1例及相关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7,6(2):58-60.

[19] 黄少弼,林玲,曾庆馀.晚发强直性脊柱炎及其临床特点[J].中国药物与临床,2002,2(1):28-29.

[20] Toussirot 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late-onset spondyloarthritis: implications of treat-to-target recommendations[J]. Drugs Aging, 2015,32(7):515-524.

[21] Eriksson JK, Jacobsson L, Bengtsson K, et al. Is ankylosing spondylitis a risk factor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how do these risks compare with those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 Ann Rheum Dis, 2017,76(2):364-370.

猜你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发型
推拿联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42例经验体会
中药治强直性脊柱炎有优势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
好别致的发型
当归拈痛汤加减治疗湿热痹阻型强直性脊柱炎28例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壮督除痹汤内服联合活血化瘀膏外敷治疗强直性脊椎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