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作用分析及研究

2018-04-20温凤鸾

关键词:缩唇阻塞性下肢

袁 芳,温凤鸾*

(江苏省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 扬州 225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由烟雾烟草等有害颗粒或气体诱导的气道和肺组织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所致,临床以呈进行性发展的气流持续受限为特征,促使患者生存质量、运动耐力明显下降,有较高发病及病死率。对病程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而言,重视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是改善肺功能,促使患者预后最大程度恢复的关键。本次研究选择相关病例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均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在2013年修订的诊断标准[1]符合,并经胸部X线摄片、血生化检查证实。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5.2±2.1)岁,平均病程(5.3±0.9)年;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5.4±1.9)岁,平均病程(5.1±0.7)年。两组均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呼吸内科常规医护手段,包括病情监测、用药指导、感染防控等。

观察组重视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的实施,具体如下。

1.2.1 呼吸功能锻炼。(1)腹式呼吸锻炼:指导患者取卧位或立位锻炼姿势,双手先于胸、腹部分别放置,经鼻做较为轻缓的深吸气动作,腹部肌肉在此种情况下呈松弛表现,横膈呈下降显示,手对腹部上起凸起有所感觉;经口缓慢作呼气动作,肌膈呈松弛表现,腹肌收缩,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腹腔内压力,促使膈肌上抬,对肺部组织构成有效压迫,使气体得以呼出,腹部转为凹陷状状态。(2)缩唇呼吸锻炼:指导患者用鼻作深吸气动作,后将唇缩为近似鱼嘴状,将气体缓慢呼出,吸气用时为2~3 s/次,呼气用时为4~6 s/次,使患者有效掌握。(3)缩唇腹式呼吸锻炼:同时配合开展上述缩唇及腹式呼吸锻炼。(4)立式呼吸锻炼:嘱患者取站立位,做上举双臂动作时,较为缓慢的经鼻吸气,做下放双臂动作时,较为缓慢的缩唇将气体呼出。(5)坐式呼吸锻炼:指导患者采取双腿盘坐姿势,双手于双膝处放置,全身调整为放松状态,缓慢经鼻做深吸气动作后,再缓慢经口将气体呼出,深呼吸可随意开展,但需以不疲劳为度,以免引发意外。(6)吹气球呼吸锻炼:指导患者经鼻做深吸气动作,后将气球一鼓作气尽最大能力吹胀,完成放气操作后,稍作休整,重复实施上述动作,以自觉无疲劳感为宜。

1.2.2 肢体运动锻炼。(1)上肢锻炼:①甩手运动:指导患者取站立姿势,伸直并上抬双上肢,使之与肩部高度相同,做上举动作时,力度约为3分,做向下后方向平甩动作时,力度约为7分。②提重物锻炼:备重为0.5 kg物品,嘱患者手持,做朝向各方向高于肩的动作,待此重量适应用,可适当增加,15~20 min/次,3次/d,以自觉无疲劳及无气促为宜。(2)下肢锻炼:可指导患者做下肢功率踏车锻炼,强度在初始为70%最大运动负荷,将预设的训练时间、强度连续完成2次后,以10%最大运动负荷梯度增加,直至8周末。(3)上、下肢联合锻炼:可采用甩手运动,作此运动时取站立位,为提高下肢肌力,增强下部稳定性,脚趾需紧抓鞋子,收腹,用3分力抬起双手平肩,用7分力做向下后方向平甩动作,再3分力回甩。15 min/次,3次/d。

1.2.3 心理护理。依据患者心理特征,应用鼓励、启发、诱导等支持方式,帮助患者克服负性情绪,增强康复信心,在康复锻炼过程中积极参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后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对比

3 讨 论

就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而言,慢阻肺防治全球倡议(GOLD)的观点认为,需积极开展肺康复干预,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提高肺通气功能,增强生活质量[2-3]。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模式,重视呼吸功能锻炼的实施,包括腹式呼吸锻炼和缩唇呼吸锻炼、立式呼吸锻炼等,可使呼吸的耐受力和肌力增强,降低发病次数;行肢体运动锻炼,上肢锻炼可使上肢肌肉肌力最大程度增强,提高呼吸肌做功效率;下肢锻炼可提高下肢肌肉耐力和肌力,增强自主运动能力。上下肢联合锻炼可提高血气水平,改善肺功能。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配合积极性。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肺通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加强肺康复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肺功能,促进生存质量改善。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王 玲.呼吸肌功能锻炼对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07):127-129.

[3] 张 园,牟 静,周晓彬,等.多学科肺康复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22):25-27.

猜你喜欢

缩唇阻塞性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缩唇呼吸:肺气肿患者最好的呼吸方式
音乐疗法联合缩唇-腹式呼吸法对自发性气胸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定量阻力呼气与缩唇呼吸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对比研究
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腰交感神经节射频治疗糖尿病下肢病变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