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问题的探讨
2018-04-19王怀友
王怀友
【摘要】人文素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解决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问题的对策是做好顶层规划、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完善课程体系、丰富人文素养教育内容、重视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关键词】人文素养教育;校园文化;新媒体平台
一、优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一)人文素养教育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提供相应价值导向
高职院校在人文素养教育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专业教育中也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教育资源。高职院校通过专业教育向学生传输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及价值理念,其中专业知识包括公共基础知识、技术技能、人文社科等知识;专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理论操作知识、专业实践应用、职业认识与职业发展等。高职院校理论教育、实践应用教育都蕴含大量人文素养教育信息,专业教学也以人文素养教育作为价值导向。高等教育的本质就在于人文特性,人文素养教育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人文素养教育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综合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需要深刻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育人功能,把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本质,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体系,充分发挥人文素养教育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人格、情操中的作用,让高职学生更加具有公民意识,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职业道德,逐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人文素养教育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
文化是一個国家历史的积淀,是民族发展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特别在日渐复杂的外部竞争环境下,需要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学生、地区甚至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渠道。传统文化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提供了素材,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是每一个学生的责任,将其运用到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之中,对学生、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对策
(一)做好顶层规划,确立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
办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与根本。需要从学校层面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把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人文素养的政策落到实处,将人文素养教育列入学校的发展蓝图,落实到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把人文素养教育和专业教育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远大的社会理想、高尚的人格魅力、良好的个人修养、彬彬有礼的行为方式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建立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资源规划,从制度资源、组织资源、物质资源等角度展开,组建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指导委员会,宏观管理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有步骤地推进高职人文素养教育工作。
(二)完善课程体系,丰富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
课程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部分,要做好专业人才培养的调研工作,深入行业一线,确定不同专业的岗位设置,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但不可忽视未来毕业生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调研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同时,也不可忽视用人单位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完善课程体系应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要明确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之间的关系不是互相排斥,而是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未来的职业人——学生。要合理安排两者的课时比例,保证人文素养教育的完整性。二是人文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灵活架构,不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人文素养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制定要体现职业岗位特色,使人文素养课程既有普适性又有职业性。课程设置具体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陛课程。显性课程可分为人文素养必修课、人文素养选修课和人文素养讲座。人文素养必修课除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大学语文等国家规定的课程外,可增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方面的课程。
(三)重视人文素养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院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办学理念,将人文气息渗透校训、校风、校徽、校歌及各类校园活动之中,将人文素养教育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的每一处。大力推进人文特色的校园工程建设,实施绿化、亮化、硬化、美化工程,在校园规划、楼宇设计、庭院景观、装饰装修、设施设备等方面突出人文品位,将人文气息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人文素养社团的作用。同时,要选派优秀教师担任这些社团的指导老师,保证人文素养教育的先导性和深刻性,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受到文化熏染。要紧随时代发展潮流,建立起院校、系部、教师和学生三级矩阵的人文素养网络新媒体平台,以微博、微信等平台为载体,实现三级矩阵的协调统一和资源共享,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宣传辐射作用。高职院校要办好校报,找准校报的办报方向,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让校报体现人文关怀,充满人文气息,满足师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加强校史的整理和研究,使高职院校的优良人文传统得以传承。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文发展战略,积极学习其他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建设的成功做法,努力打造一批优秀人文文化品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