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

2018-04-19奎晓燕夏佳志李小兰杜华坤

活力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双一流新工科

奎晓燕 夏佳志 李小兰 杜华坤

【摘要】美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曾被誉为国际学术的“黄金标准”,本文在新工科背景下结合美国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点对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结合中美文化背景的差异来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规律,以夯实基础、面向应用为原则,建立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高等学校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推进“双—流”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帮助。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双一流;高等教育

引言

从2017年开始,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受到关注。事实上,国内外一直在探索工程教育发展的新途径。2001年,美国工程院发起“2020工程师”研究计划,分别于2004年、2005年发表了《2020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培养2020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等报告。MIT等联合制定的CDIO工程教育能力大纲-要求,“工程毕业生能在现代团队合作环境中构思-设计-实施-运作复杂有价值的工程体系;在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解决问题和批判创新等综合能力”。

近10多年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工程教育的新途径,如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建设微电子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等。2015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围绕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当前和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培养竞争人才的需要,这些都为新工科教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研究

当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美国高校在全球大学排名中始终位于前列,世界排名前十位的大学一半以上均为美国高校,这给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美国著名学者佩立肯(pelikan)曾提出,研究生教育不是本科教育的延展,而是教授研究的延伸。研究生培养与本科生培养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它主要通过提供更多的研究空间构建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生教育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是教育体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保障体系等诸多内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决定了整个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一直以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其研究生教育管理和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值得世界各国借鉴和学习,然而基于国情和体制等原因,我们不能全盘套用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需要在借鉴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高校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良,从其广泛的招生范围、灵活的培养目标和跨学科、跨学校辅修计划等对我们具有启发意义的相关经验中提炼构建出适合我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提高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水平,促进学校和湖南省“g2--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加快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深化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研究生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是培养高素质信息人才的摇篮,其特点是学科发展速度较快,新的技术和方法不断涌现,知识更新非常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必须紧跟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根据中国国情和教育背景,有效结合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法,突出学科前瞻性,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特色进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这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为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我校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双一流”建设工作,本文在对有南方小哈佛之称的莱斯大学、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德州南方大学、休斯敦大学以及全球著名的安德森癌症中心、贝勒医学院等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对美国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有效学习,特别是对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跟踪调研和分析对比。相关研究表明,美国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反映了当今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动向和发展趋势,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启示,以促进和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总体来说,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教育工作可以从综合化教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综合化课程及价值取向和跨学科教育改革等方面着手。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以实践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改革

首先,我国应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从被动式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目前我国研究生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在许多学校,遵循着“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上,缺乏针对学科领域研究动态的调研,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积极探讨,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学生难以触摸到学科前沿。在教学方式上,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激发,除了接收和记忆外缺少探讨和思考,不利于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培养研究的习惯。

因此,可借鉴美国研究生教学中所体现的主导理念“学生为绝对的主体地位”,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先进思想指导下结合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改革,在課堂教学中将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贯穿于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并重点关注学生的参与、互动和研讨,重视各种探究式教学方式如专题研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及社会调查等,让“教为辅学为主”从始至终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最终实现“知识领域、探究方式、重点探究、能力培养”这四个教学目标。

(二)“分段式”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和改革

目前国内的人才培养从本科到研究生教育大多是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注重知识传授和知识点的掌握。一直在延续一种“教知识一学知识一用知识”的模式,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思维大都会定式地从“知识库存中”查找是否有现成的解决方法,而不是像美国学生那样,首先研究该问题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进程,进而明辨规律,用变通和移植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将吸收美国教育模式中注重能力培养和训练研究性思维的先进理念,将目前高校注重知识传授和理论修养相结合,在保持目前研究生教育知识传授优势的前提下加强研究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这也是新工科所要求的工程素质。此外,在制定培养方案时要考虑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将实践能力培养分为“课程教学实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方法与实践”和“专业技能实践”三个不同阶段。采用“分段式”模式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研究性思维的形成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构建基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研究的质量评价和保障体系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业的评价体系比较单一,公共课一般通过统一考试来进行,专业课也大多通过完成一篇论文或一个实验报告来考查。考核方式单一,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很少对教师进行正式的反馈和评价,即使有,反馈的结果也一般很难在第一时间反馈给授课教师。而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则采用多样化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平日作业等在成绩中占很大比重,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积累相关知识,而不是考前进行突击;在实训阶段,让学生动手投入实战项目的训练,积累项目开发经验;在科研方法探索方面,给学生制定详细的研读计划,让学生有序地开展论文研讀和科研方法创新,用多元化手段改善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效果。

因此,我们应多借鉴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先进理念,把具体实训项目引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环节,项目的进行将在导师指导、学生项目经理的领导和项目团队合作研究的基础上,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运用系统论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开始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提高研究生综合能力的目标,从而建立有效的基于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研究的管理机制和专业学位研究生质量评价保障体系,促进“双一流”建设。

结语

在“新工科”和“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需要进行相应改革才能适应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文借鉴了美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先进的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经验和优势,结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了适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培养方法,反映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先进的教学理念,构建的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值得在今后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研究生双一流新工科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重视和发挥中介机构在产学研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硕士中的作用
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危害控制技术课程创新型教学平台建设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分析与协调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