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2018-04-19张霞
张霞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是语文的基本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尤其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如何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已成为目前语文教学的重点。以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为切入点,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促进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任务的实现。
关键词:初中语文;表达能力;培养措施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语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接受锻炼的一个机会。与此同时,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技能,为今后学习其他的学科奠定基础。对此,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要十分重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提供一个重要的技能。
一、从教学者方面分析
教学最基本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不能够单纯地依靠教材讲解,这样会使学生厌倦学习。语文教师应该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提高,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多写作。
1.多看专业书
语文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自身如果不提高会被时代淘汰,多看一些有关教学的书籍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经验,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合理,还能够使学生更加喜爱学习语文。
2.多看杂书
教师平时教学中多看一些文学作品,尤其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内涵,还会使语言更加生动,提高人的想象力。教师如果具备这些技能,那么学生也会受到熏陶。文学作品有丰富的内涵,可以使语文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多练笔
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这样才可以指导学生的实践和表达,教师应该自己亲身体验,多注重知识的积累,亲身体会之后才能够有所表达。教师在给学生留写作任务时,自己也要练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将自己的作品拿给学生观看,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这样对学生也是一种促进,增强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变得更加融洽,引发学生主动去学习。
二、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改善初中语文表达教学质量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播放多媒体,将视频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播放的内容与课程相关,丰富了语文教学课堂的内容,使语文教学更具有视听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可以适当挑选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材料,例如,在讲解《壶口与龙门》一课时,当讲解到“它的左岸是龙门山,右岸是梁山,两山伸崖相抱,像两扇巨门把河谷夹住,奔腾的黄河水被紧紧地钳制在人称八十步宽的狭道里”时,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将这样的壮观景象展示出来,使学生观看到课文所描述的景象,学生观看完之后要表达出作者的意图,最终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印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其中加入游戏环节,通过诗歌朗诵比赛激励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优秀的学生给予奖励,以此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创造第二教学课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把大自然当作学习的场所,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学校,在大自然中提高表达能力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大自然的语言》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大自然的美,然后通过课堂的学习对大自然有一定的表达欲望,并且结合自己的情感,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学生在大自然中可以收集相关的素材,积累语言,激发自己的表达欲望,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四、开放教育理念和教育评价体系,摆脱应试教育条框的束缚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具备创新思想,摆脱传统的教学思维的束缚,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思想较为单一和落后,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枯燥,这些都使学生厌倦课堂,厌倦语文的学习,也限制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邓稼先》时,教师应该给学生介绍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给学生讲解原子彈等自然学科知识,给学生介绍氢弹与原子弹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变宽,为今后的表达积累素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一些,教学目标不要仅限于教学大纲,注重课外的拓展,教学大纲只是一小部分较为重要的知识,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课外的积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自然和社会等广阔的空间下,学生学习会更加自由,可以积累到更多的素材和知识,开阔视野,使学生的语文素养获得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表达能力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和知识,灵活运用素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肖震宇.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1):21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