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8-04-19谷成
谷成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是通过职业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课堂学习与工作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一种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从人才培养模式、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重点、研究意义五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模式
要求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校企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企业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这是一种更为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投资主体、培养主体、管理主体、评价主体 。共同研制招生与招工方案、共同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教学研究、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体系,实施过程管理、共同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实施考核评价。
二、工作目标
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法律政策保障体系;探索建立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学徒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文件、管理制度及相关标准;建设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探索建立科学的学徒制评价体系。
三、工作任务
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建立起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组成的一整套招生、培养、考核、就业运行机制。需要教育部门招生政策支持;职业资格考试政策支持。企业需要创新管理制度,制订激励政策,学员学费由企业支付,毕业学员的定职提薪等。学校需要制订相应的教育教学管理办法。推进招生招工制度改革,改革职业院校招考政策;改变企业招工制度、落实“招生招工一体化”,明确学生与学徒的“双身份”学习制度。推进教学改革,开发并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形成“双体系”的校企课程结构,实施“双交替” 教学过程。推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双导师制度,明确双导师责任与待遇,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形成与学徒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标准建设,建立“双标准”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学徒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工作的保障机制,政府统筹、加强政策支持,加强监督检查。地市级单位探索地方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行业开发现代学徒制的各类标准。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的有效途径、 运作方式和支持措施。职业院校探索开展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制度。
四、工作重点
1、学徒制的组织管理
现代学徒制工作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和修改规章制度,确定专业与岗位,对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进行决策、规划、统筹、协调等。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学徒制试点中的教学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制订招生与招工方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
2、明确学校和合作企业的职责
职业院校的职责是负责向主管部门申报招生计划;组织自主招生的报名、考试与录取工作、建立学徒学籍档案;组织行业和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质量控制标准,并制订相应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现代学徒制的合作企业要与专业对接的产业类企业,提供足够的学徒培训的岗位,提供必要的企业指导技术人员,能够代表行业或产业的技术水平,能够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指导,能够代表行业或产业进行职业资格考核。
3、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领域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开发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学校教育与工作本位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重点强调实践的针对性和理论的应用性,在做中学,突出企业特定岗位的技术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养成。因此,现代学徒制“双主体”培养模式必须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力求建立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行业的主导下,行、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的等级标准。
4、形成“双体系”校企课程结构
学徒制的专业课程体系至少应包括培养学徒素质和技术技能的专业课程。培养学徒技术技能的专业课程要从基于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入手,结合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内容,制订专业教学标准,编写适合工学结合的教材、建设基于工作内容的专业课程和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确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打破学科体系,精减课程门类,围绕培养目标设置综合课程。确立职业基础培训、专业培训、职业岗位培训“新三段式”课程结构。调整学时分配,加大实训比例,强化实训教学。校企合作,开发专业“学材”,由学校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开发团队,并在企业人员的支持下共同完成,内容是以职业岗位的具体任务或工作情景为主,给出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步骤、一定的提示、参考资料以及具体操作环节的注意事项等。
5、现代学徒制的教学实施
职业院校和企业双导师共同授课,职业院校导师主要负责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企业导师主要负责企业文化和岗位技能的培养。岗位职业技能以在岗位培养为主,以师带徒方式完成专业课程教学。根据具体教学要求进行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践培训的分配。第一学年侧重学校学习,校企时间分配偏重学校。第二学年校企并重,校企各50%的时间。第三学年侧重企业,企业占60—70%。目前三种成熟的实施模式:“校企交替训教、在岗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模式。“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模式。“岗位学徒” 模式,通过与实际生产全面对接,岗位学徒实现所学到所用的有效迁移,获得胜任岗位的能力。
6、制定考核体系
制订基于企业岗位用人标准和行业技术标准的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学徒的学业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實施校企联合考核鉴定。
7、建立管理制度
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制订学徒管理办法、双导师管理制度、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考核制度,采用灵活有效的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控管理。
8、探索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明确企业教师选聘和培训标准;建立校企教师互聘共用制度;建立校企师资“互学互帮”制度;建立校企师资“双向考核”制度;研究制订“双导师”教师管理办法,规定导师的聘任条件、程序、职责、待遇、奖惩,明确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的权利义务。
9、探索招工与招生制度改革
第一种,先招生再招工,学校先招生,合作企业在学生中招工。第二种,招工与招生同步,学生被学校录取同时还和企业签订劳动合同。第三种,先招工再招生,学校以自主招生方式招收合作企业在职员工。
10、完善配套政策
税收减免政策、财政资助政策和表彰奖励制度等激励政策;职业院校需要的自主招生政策、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和专项建设的资助政策;完善保障学徒权益的有关制度,合理报酬、责任保险、工伤保险等制度 。
五、研究意义
现代学徒制课程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具有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人才培养目标是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以任务中心组织教学;实施模式是校企合作;理念是面向有需求的培养对象。开展现代学徒制能够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创新,能够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庆堂,沈澄英.现代学徒制式顶岗实习的实践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18)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