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发展综合评价

2018-04-19卢琳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区域物流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卢琳

摘 要: 文章以12个物流节点城市为例 从4个层面构建了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域物流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作了定性的讨论。

关键词: 区域物流;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区域物流是围绕着大、中城市的周边经济和范围的,在辐射范围内,实现物品的有效流动,将物流的功能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提升区域范围内各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区域物流涉及两个层面,政府和企业。政府主要涉及到物流战略规划、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开发管理。企业主要涉及到具体物流活动的实施,保证物流效率、服务和成本。

在国内外,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区域物流都有大量的研究。在国外,Taniguchiet(2000)在城市经济和环境保护角度中对区域物流有了新的理论研究。而更多的研究是在企业资源的配置和政府在区域物流中,起到的宏观作用Kouvelis 和 Meir J.Rosenblatt(2002)。

在国内,90年代才刚开始有区域物流的研究出现,最早是借鉴国外的政策和战略对我们的促进作用,戴禾等(2002)对区域物流中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布局进行了研究,董千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1998)、周恒(2003)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物流的发展,对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体系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1指标构建和数据采集

根据指标构建的原则,结合我国大中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以静态、动态结合的,能反映区域物流质量的指标。文章以2016年12个地区统计年鉴数据为准,从4个层次,确立了12个二级指标。

一級指标四个:物流需求指标、物流供给指标、物流成本指标、物流效益指标。二级指标12个。其中物流需求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区域总货运量;物流供给指标有区域总货运周转量、大型物流企业数量、专业物流企业数量;物流成本指标有货物损耗费用、物流管理费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比例;物流效益指标有物流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物流企业盈利增长速度、物流企业利润总额。

2实证分析

本文以经济较为发达的12个城市,2016年统计数据为样本,对各地区域物流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注:数据资料来源于各城市的 2016年的统计年鉴和精讯数据,由于篇幅有限,数据资料在此省去。)

2.1因子分析

本文在检验因子分析法适用性时采用KMO和bartlett检验方法对因子分析法的适用性进行检验,检验后的相关系数矩阵绝对值均在0.5以上适合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利用SPSS软件对选取的指标进行分析, 提取的因子为特征值大于 1 的特征根的数目, 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 并计算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因此, 计算出的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与贡献率如表1所示.

表2表明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有4个大于1的特征值7.456、3.275、2.315、1.123。若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提取公因子则取4个公因子它们包含的贡献率占73.217%。表明表1中的4个一级指标可以作为4个公因子可以对区域物流发展状况的总体水平进行描述。

将表1中的四个主因子建立因子得分模型,再将原始指标值代入因子得分模型得到每个样本的主因子得分,见表2.

从区域物流综合得分情况看,上海货运周转量大,在各产业中物流需求量最大;在物流供给情况中,得分最高,说明上海物流行业整体发展要领先于其他城市,物流供给能力最好;在物流投入中上海也是投入成本最高的城市。总体评价上海物流发展水平最高。

同时也看到在中、西部城市中,和上海的差距较大,但也有自身的优势。如成都在物流企业数量上优于重庆、西安。但重庆临江,在交通运输水平上较高于其他西部城市。

3区域物流的聚类分析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将指标间的相近性将区域物流城市进行归类。将前面主要因子的得分得到聚类分析的样本矩阵,然后采用系统聚类的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聚类树形图。(由于篇幅限制,树形图在此省略)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12个城市分为三类。

第一类包括:苏州、杭州、广州、深圳四个城市。代表我国区域物流较发达地区。

第二类包括:南京、重庆、武汉、成都、西安。代表我国区域物流相对欠发达地区。

第三类包括:上海、北京、天津三个直辖市。表明在全国区域物流中有重要地位,物流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

4 结果分析

(1)西部和东部发达城市间物流水平差距较大,但西部城市在物流企业数量、物流效益上都有所增加。但区域物流的辐射能力还有限。因此,在西部城市中,应注重从发展自身区域位置和地理优势发展多种运输方式。

(2)在中西部四个城市中,重庆整体优势比较明显,其次是武汉。在这几个城市中,应提升物流信息化程度。建设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升资源利用率。

(3)中西部城市物流起步较晚,发展现代物流的观念薄弱,国家应加强对重点物流联系企业、重点物流项目的资金扶持,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加大物流行业的优惠范围和力度。

参考文献

[1] 魏修建, 解芳. 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商界, 2008(12):61-62.

[2] 周泰, 王亚玲. 基于模糊物元的区域物流发展水平评价[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10(3):37-41.

[3] 殷辉, 张砚, 李道芳. 我国区域物流节点城市发展的统计评价分析[J]. 现代管理科学, 2011(3):43-45.

猜你喜欢

区域物流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区域经济环境下区域物流发展机理研究
区域农产品物流交通量分布预测系统的设计
产业集群视角下高职物流教育与区域物流协调发展的合作机制研究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北京市区域物流配送运输调度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