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018-04-19朱守俭

科学与财富 2018年4期
关键词:改变学习能力教学方式

摘 要:为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紧紧围绕培养21世纪最重要的技能--"学习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与学形式,探究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最优化教学、学习方式。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教与学模式,摸索"自学--引导式"或"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改变教学组织形式,以探究问题为载体,不断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只有高质量的有效发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关键词:改变 教学方式 培养 学习能力

一、改变数学教学教育观

长久以来,教师都受凯洛夫在《教育学》里所倡导的“权利主义教育学”的影响,强调强制性的管理,学生在强制性的措施下被动地接受知识。有些教师“以书为本”,教死书,死教书;有些教师“以中高考为马首是瞻”,生怕学生不懂,增添了许多课外内容,整节课“滔滔不绝”,忽视了教学教程中的另外一个学习主体——学生,结果学生“唯师是从”,一旦离开课本,离开教师,就不知如何解题了。数学教材的改革是让我们转变数学教学教育观: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我们的教学设计应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和谐健康的课堂

1、教师要敢于“放手”,也要懂得“收手”

新课程要求数学课堂教学更多地体现出师生共同有效的参与,这要求教师要改变原有的由教师控制课堂的“一统天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加入到活跃的课堂教学中,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许多学生不愿主动与教师配合,即便配合了,也是表面的。要改变这一状况,我觉得教师在教学中,要“放得开,收得拢”。“放”,就是给学生创造能够展示自我,启迪思维的环境和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想象,甚至是异想天开。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也不要强迫学生接受教师自己或书本上的答案。教师在讲解时应给予肯定,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鼓励他们,只要思路正确,计算准确,答案不一定唯一。“收”,就是结合学生学习的需要和教学目标的要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2、教师要以自己的积极情感和精神状态感染学生

教师一定要带着饱满的精神状态进教室,这是上好积极型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教师的良好精神状态,才能感染、带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有了良好的精神状态,教师才会有心思、想办法去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状态(穿着打扮、情绪、眼神、手势、姿态、语言、表情、动作和精神状态)。保持良好的情绪,做到精神饱满、神态自若、富有青春活力,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的感染力量。

3、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有情趣性

沉闷压抑的课堂、死气沉沉的课堂、啰里啰嗦的课堂或充满了训斥和威吓的课堂,都是学生不喜欢的,这样的课堂非但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反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性格发展、习惯养成、智力开发都具有极大的抑制和阻碍作用,甚至造成伤害。所以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使自己的课堂有情趣性。力争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智慧型的教师。

三、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1、培养以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的教与学模式

摸索“自学——引导式”或“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居主导地位,强调“学生自学、教师辅导”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下,课堂上教师尽量少讲,让学生多发言、多扮演。一段时间后,请部分学得好的一些同学上讲台,当小教师,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讲得是否正确,是否有改进的地方。發展到最后,可尽量把更多的问题,请学生上讲台来讲,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努力配合学生学习。

2、以探究问题为载体,不断探索培养学习能力

问题性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特征,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结合所授的课程内容,制造刺激思考的情境,思考问题。只有高质量的有效发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的心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预习习惯

改变教学方式,首先从课前预习做起。预习是一种学习的心理准备过程,是学生独立的探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预习的目:让学生初步了解新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上课时对老师所要教的知识在思想上有所准备;让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与方法,解决教材中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同时对旧知识起到巩固作用;让学生记录下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就会有一种想学、想问、想练的良好心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四.改变教学组织形式

1、教学组织中的问题

我们目前的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多数初中学生反映没有或很少经历自主学习方式;也有部分初中学生没有或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经过分析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组织形式的落后与僵化。

2、教学策略

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同样的教学方法,应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新教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 的学习方式,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中,应教学生自学方法,问题思考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步骤等,而在小组讨论中,全小组怎样合作学习,怎样抓重点、难点,怎样提问,怎样讨论质疑,教师都要重点指导,适时点拨,由面到点,由扶到放,逐层深入。

3、数学课教学尝试分层教学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分层递进教学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每一节课内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渐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总之,改变中学数学教学方式,就是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学工作能力,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学过程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局面;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就要遵循“立足学生发展、注意能力培养,组织有效训练,留有思考余地”的原则,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每个学生都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有成效,努力提高学生主动掌握数学技能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贾汉凯, 中学数学教学,《中学数学教学》编委会。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姜丹丽,构建初中数学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生活教育,2011(10)。

[5]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培训问题研究课题组编,《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朱守俭(1967--),男,汉,甘肃兰州,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改变学习能力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