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果娃娃来排队”游戏中的学习
2018-04-19曹静
曹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3~4岁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周围物体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对不同的形状感兴趣”,“能注意物体较明显的形状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联想到平时小班幼儿很喜欢玩糖果,如给小动物喂糖果,给糖果娃娃找家,把糖果装进盒子里等,我进一步设计了“糖果娃娃来排队”的区域游戏,将幼儿的发展目标隐含其中,让幼儿通过操作材料获得知识经验。我投放了各种颜色的糖果(见图1)和操作圖卡(见图2),引导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特征。其中操作图卡是这样的:在大卡纸上用彩色纸条贴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恰好与若干颗糖果一颗颗横向排列起来一样,其中正方形的每一条边上能放6颗糖果,三角形的每一条边上能放7颗糖果,长方形的长边、短边上分别能放9颗、6颗糖果;每个图形里面都画有若干与一颗糖果横向摆放的长度一样的线段,其中三角形内部的线段数量由上往下分别为1、2、3条,正方形内部的线段是按照图形二等分左右对称来设计的,长方形内部的线段是按照图形三等分来设计的。
我跟踪记录了几个幼儿从小班到中班的游戏片段,从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
片段一
欣欣、浩浩、璨璨、豪豪各自选择喜欢的图卡来游戏。璨璨围着圆形图卡一颗接着一颗给糖果排队,他一边摆放一边说:“这是我的糖果球。”浩浩也围着长方形图卡一颗接着一颗给糖果排队,说:“这是我的糖果汽车。”欣欣一边给糖果排队,一边模仿老师的语气说:“糖宝宝排好队,我们的火车要开了。”豪豪一边挑选糖果进行排队,一边说:“我的是黄色的,妈妈的是绿色的,爸爸的是蓝色的,妹妹的是紫色的。”不一会儿,四种颜色的糖果整整齐齐地排列在了正方形的四条边上(见图3)。接着,他不断地变化排列方式,先用黄色的糖果排出一个正方形,后来又分别用紫色、蓝色、绿色糖果排出了正方形(见图4)。
分析:幼儿都有一个一个排队做运动、一个一个有序上下楼梯、将彩笔一支一支整齐排列的经验。在这次游戏中,有的幼儿能有意识地按照几何图形的外形将糖果一个接着一个排成封闭的形状,并能根据形状将其想象成自己熟悉的物品,有的幼儿已能按照颜色给糖果分类并排队。
片段二
看到孩子已关注到颜色特征,我就有意识地把糖果分类放在篮子里,想看看孩子有什么反应。
欣欣和豪豪来到活动区。豪豪拿出正方形图卡,毫不犹豫地拿出几颗黄色糖果一颗接着一颗排队,接着在黄色糖果后面排上了几颗绿色糖果,然后在绿色糖果后面排上几颗蓝色糖果,最后再排上几颗紫色糖果。他一边操作一边说:“黄色的第一,绿色的第二,蓝色的第三,紫色的第四。”后来,豪豪反复用这四种颜色的糖果变换着排列的方式。
欣欣选择了三角形图卡,分别将紫色和绿色的糖果排列在三角形的两条斜边上,又在三角形的底边上用“紫—绿—紫—绿—紫—绿”的规律排列糖果(见图5),她一边排一边念着做早操时用的儿歌:“小朋友们来排队,整整齐齐做早操。男孩拉着女孩的手,一二一二站一排。”
分析: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把相同颜色的糖果排在各种图形的每一条边上,乐此不疲。教师将糖果分类投放,为幼儿自主学习有规律排序提供了支持,比如欣欣的排列方式中就出现了AB模式,豪豪则从排列不同颜色的糖果的顺序中运用了序数的经验。
片段三
重复性行为是幼儿游戏的一个明显特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孩子们乐此不疲地按AB模式给糖果排队,积累了不少有关按模式排序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在活动区补充投放了一种形状较大的橘黄色糖果。
欣欣和浩浩非常喜欢“糖果娃娃来排队”游戏,早早就来到了活动区。欣欣先被这种鲜亮的橘黄色糖果吸引住了,她选择正方形图卡沿边交替排列着橘黄色糖果和紫色糖果。由于橘黄色糖果较大,欣欣遇到了问题:横向排列时最后剩下的位置放不下一颗糖果了。于是,她一会儿把露在外面的一半糖果藏在另一颗糖果的下面,一会儿试图把这颗糖果掰成两半,一会儿又干脆把这颗糖果拿走,反反复复地摆弄着……不久,我看到她把那颗糖果竖放在这一排最后的位置上。有了这种成功的经验,欣欣开始尝试将糖果按“横—竖—横—竖—横—竖”的规律进行排列(见图6)。
旁边的浩浩挑选了两种颜色的糖果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进行“绿—紫—绿—紫—绿—紫”的有规律排列,中途发现紫色糖果被欣欣用完了,只好用篮子里剩下的绿色糖果来继续排列,不过他又很快把绿色糖果拿走,去看篮子里是否还有紫色糖果。这时,我问浩浩:“你想做什么?”他说想用两种颜色的糖果来排列,可是已经没有紫色糖果了。我追问道:“绿色糖果比紫色糖果多,应该怎么做才能把两种颜色的糖果交替摆放在图形上呢?”浩浩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不停地调整糖果的排列顺序,一边操作一边用手去数还剩下几颗紫色糖果。通过反复操作,最后他按“绿—绿—紫—绿—绿—紫”的规律完成了排列任务(见图7),而且还多出几颗紫色糖果。我肯定浩浩想出了新的排列方式,并让欣欣和浩浩比较一下他们排列的糖果有什么不同,以引导他们感知AB模式和AAB模式的不同之处。
分析:教师投放的橘黄色大糖果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强了幼儿在游戏中积极主动探索的欲望,但也引发了相应的问题。幼儿在根据颜色特征按AB模式排序这一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不仅尝试改变糖果的横竖方向按AB模式来排列,而且出现了更加复杂的AAB模式的排列,初步感知了AB模式和AAB模式的不同之处。
片段四
已升入中班的幼儿对“糖果娃娃来排队”游戏仍然非常感兴趣。今天,豪豪先挑选了蓝色和黄色的糖果在三角形的三条边上进行AB模式排序,还高兴地对旁边的璨璨说:“这是我的三角形花园的围栏,花园里种着美丽的花。”随后,他一边说着“花儿长高了”,一边得意地在图形中间几处画有线段的地方叠放两颗相同颜色的糖果。由于糖果的外壳光滑,叠在上面的糖果偶尔也会滑下来。于是,豪豪就认真地挑选出上下两面都比较平整的糖果,终于叠放成功了(见图8)。璨璨看到豪豪的作品,也开始模仿他将糖果垒高搭建到第二层,一边搭建一边说:“这是我的家,里面有许多两层高的房子。”
分析:幼儿之前已有的经验是沿着图形的边单层排列糖果,而这次他们根据游戏情景尝试将糖果垒高排列。在垒高过程中,他们发现上面的糖果容易滑下来,如果糖果上下两面都比较平整,只要对齐且有规则地排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片段五
豪豪和璨璨在上次游戏中获得了成功垒高糖果的经验,今天他们早早来到游戏区,璨璨一边说“我要盖一座三层楼房”,一边在第二颗糖果上面垒第三颗糖果,但反复摆放了许多次都没有成功。于是,他又重新挑选了两面比较平整的糖果放上去,但最后还是倒了。此后,璨璨拿着篮子里的糖果一颗一颗仔细观察着,突然兴奋地拿起橘黄色大糖果小心翼翼地放上去,这下糖果全倒下来了,璨璨自言自语道:“这颗糖果太大了。”我追问道:“要怎么摆放才不会倒塌呢?”经过几次探索,璨璨将这颗橘黄色糖果放在最下面,然后选择两颗小的糖果叠放上去(见图9)。旁边的豪豪则将糖果上下横竖交叉叠放,也获得了成功,他和璨璨分享着如何使垒高物稳固的经验(见图10)。
分析:教师的追问给了幼儿继续探索的方向,幼儿通过尝试建立了新的垒高经验:垒高时把大的糖果放在最下面一层会比较稳固,还有把糖果上下横竖交叉摆放也会很稳固。
片段六
豪豪和璨璨一边选择游戏材料一边讨论如何搭建一座糖果动物园。他俩商量后选择了长方形图卡开始给“动物园”搭建围栏,围栏的第一层用蓝色和绿色的糖果交替排列,第二层用同样的排列模式垒高,在搭建第三层时,璨璨提醒道:“不能再垒高了,糖果太滑,放不稳。”豪豪却说:“不行,两层围栏太矮了,‘小动物会跑出去的。”他继续尝试了几次,好不容易放上去的糖果一不小心又滑落了,确实很难固定。这时,我启发道:“想一想可以加些什么东西让糖果不往下掉?”孩子们听后就找来一些雪花片、动物卡片和小夹子等反复尝试,先将这些材料放在糖果上再继续垒糖果。经过实验,他们发现雪花片的大小和糖果的大小差不多,就把雪花片放在第二层糖果上,然后在雪花片上再放上糖果,就这样围栏的第三层顺利搭建成功了(见图11)。
分析:幼儿在垒高排列中使用雪花片增大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使糖果不再滑落。这一办法为幼儿继续垒高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他们在接下来的游戏中表现得更加自信了。
反思
以上记录既反映出幼儿明显的个体差异,又展现了幼儿如何按照自己的速度、节奏获得发展。在自由、自发、自主的游戏中,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得了很多经验。幼儿从自发地、无意识地独自游戏,逐步过渡到有意识地与同伴合作游戏,游戏水平不断提高。
教师耐心、安静地观察幼儿游戏的过程,不盲目干预,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与同伴交往。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试图放弃时,教师通过询问了解幼儿的游戏意图,适时介入,鼓励幼儿大膽地去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糖果娃娃来排队”游戏还在继续,相信幼儿通过探索能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也许幼儿会再增加一种颜色的糖果进行排列,从原来的AB模式扩展为ABC模式;也许幼儿会有规律地间隔一颗糖果的距离进行排列,初步感知长度守恒;也许幼儿在竖着排列糖果和横着排列糖果的方法比较中,能感受到运用非标准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的经验,发现单位长度与总长度的关系;也许幼儿在围合排列中会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封闭的,每个图形分别有几条边、几个角,感受边与边、角与角之间的关系;也许幼儿能在图形内部摆放糖果的过程中积累有关对称、二等分、三等分等感性经验……我们期待在后续的游戏中能够进一步观察到幼儿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并通过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分析和指导来助推幼儿的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