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DSA联合roadmap技术介入诊治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分析

2018-04-19崔永强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崔永强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脑血管疾病属于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常见疾病,及时对患者病情做出明确诊断,并及时开展对症治疗,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现阶段临床诊断血管疾病的主要方法,也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金标准”[1-4]。但对于2D-DSA诊断来说,其在解剖结构、瘤体与血管关系确定上存在一定局限性[5-6]。3D-DSA则能进一步提高检出率,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开展roadmap技术操作进行介入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总体诊疗效果[7-8]。本研究选取2013-04—2016-10 200例脑血管疾病就诊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就诊资料,总结其临床诊断及治疗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所选病例均满足脑血管病相关诊疗标准[9],男56例,女44例,年龄8~72(56.89±3.63)岁,发病至入院接受治疗时间为3 h~5 d (2.52±0.17)d。选取同期10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0~71(56.92±3.60)岁。2组临床表现主要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部分患者合并脑实质、脑室出血症状,且出现严重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症状,6例患者为外院确诊病例转入。2组患者对临床检验相关情况知情同意,且本研究满足伦理委员会相关标准。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10-11](1)合并器质性病变及全身系统严重性疾病者;(2)具有明显诊疗风险及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3)多种因素致治疗中断或无法耐受相关治疗方法者;(4)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5)合并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者;(6)无法定监护人或陪护家属者;(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3诊疗方法

1.3.1 诊断方法:观察组采用3D-DSA诊断方法,对照组采用2D-DSA诊断方法,详细操作方法如下: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提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型号为zee fool),对图像工作站进行明确。采用对比剂(非离子型碘佛醇350),严格对流速进行控制,一般为3 mL/s,流量则控制在18 mL左右。同时,将诊断操作压力设置为180 Pa,曝光延时设置为0.8 s。在此基础上,要对三维重建程序进行选择,使其达到最佳诊断标准。要求患者刚开始诊断时取侧位,旋转平均27 F/S,1.5 °/F转速,并使其整个旋转,度数为204°,用时不能超过5 s。对照组换共得151幅二维图像,将所得数据上传给相关工作站进行处理。观察组患者按照上述操作方法进行共得156幅二维图像,将这些二维图像上传给工作站后,对其进行三维重建,可获相应的立体图像,矩阵为256×256×228,像素灰节则为12 bit。对三维图像进行任意旋转,找到最佳角度,方便对图像内容进行展示。同时。要对工作站移动C型臂相关图像进行激活处理。在透视作用下,激活roadmap技术,手推造影剂,待造影显示图像比较满意后,停止透视处理,即可打印出roadmap图像,清晰显示脑动脉血管内部影像。

1.3.2 治疗方法:在roadmap技术的有效引导下,行介入治疗。本组患者中,部分患者行电解(或水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39例脑动脉狭窄者则行支架植入术。行介入治疗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手术操作流程为患者行手术治疗,保证其就诊安全,并做好术后抗感染及并发症预防工作。

1.4评价指标对2组患者动脉瘤检出情况、动脉瘤瘤颈显示比、斑块形态显示比、血管狭窄率精确测量率进行比较,做好详细记录。同时,对2组患者roadmap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 X射线辐射剂量进行比较

2 结果

2.1 2组诊断图像比较2D-DSA与3D-DSA影像图像比较见图1。

图1 颅内动脉瘤2D-DSA与3D-DSA影像图像比较 A:2D-DSA正位显示动脉瘤,但瘤体形态未能体现,瘤颈与供血动脉难以区分;B:2D-DSA侧位显示动脉瘤,但瘤体重叠于供血动脉及瘤旁动脉,未见瘤颈部;C:3D-DSA正位显示瘤体形态清晰,瘤颈与供血动脉完全分开呈现,瘤体、瘤颈周围无明显血管干扰;D:3D-DSA指示下roadmap显示弹簧圈在瘤体呈三维盘旋,弹簧圈外层贴壁良好,“成篮”与瘤体形态吻合,后续弹簧圈入路清晰

2.2 2组诊断情况比较观察组动脉瘤检出率(84.0%)、动脉瘤瘤颈显示比(64.0%)、斑块形态显示比(71.0%)、血管狭窄率精确测量率(46.0%)均高于对照组(56.0%、54.0%、52.0%、3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诊疗情况比较 [n(%)]

2.3 2组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roadmap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 X射线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均具有显著影响[12-17]。众多报道[18-19]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多种因素的诱导下,脑血管病患者可发生血管堵塞及痉挛,引起供血不足,进而出现脑梗死、脑缺血[20]。与此同时,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产生明显影响,同时造成患者语言功能障碍,可导致肢体偏瘫、神经功能损伤等表现,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活质量[21]。

在为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前,要对其病情进行进一步明确。权威文献报道[22]认为,颈动脉粥样硬化表现是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同时若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则会加重病情。因此对患者血管斑块形成情况及血管狭窄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对制定疾病诊治方案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一般情况下,斑块主要发生在颈内动脉起始段上,同时颈动脉分叉处也是高发部位。左右两侧可出现同时受累情况,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存在密切联系,可加重颈动脉内膜的损伤程度[23-25]。

临床在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临床诊疗过程中,需及时作出明确诊断,并对其颈动脉情况进行观察,根据诊断结果科学制定诊疗方法,对患者预后意义重大。DSA技术是诊断脑血管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其临床应用优势明显[26]。同时,2D-DSA技术虽然能够发挥一定诊断效果,但在微小、复杂动脉瘤诊断中,2D-DSA技术尚存在一定劣势,可出现血管扭曲、血管重叠现象等,导致瘤颈显示不清,严重制约临床整体诊断效果[27]。

3D-DSA技术能够利用三维空间显示技术,进一步明确瘤体与周围血管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脑血管疾病实现全方位检查,对其瘤体、瘤动脉进行详细观察和准确测量[28]。根据血管病变情况,对患者治疗措施进行确定,并对其治疗安全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作为临床诊治工作的主要依据。此种诊断方法,操作便利比较,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与此同时,可清晰呈现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且具有稳定性,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应用价值确切明显。在此基础上,采用roadmap技术,对三维图像进行进一步处理,能够清晰显示血管病变情况,帮助患者做出明确诊断,并为医师制定临床诊治方案提供原始依据[2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动脉瘤检出率、动脉瘤瘤颈显示比、斑块形态显示比、血管狭窄率精确测量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roadmap成像次数、造影剂用量、 X射线辐射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30]结果基本一致,通过本研究相关结果,证实3D-DSA技术临床诊断效果明显优于2D-DSA,若与roadmap技术进行联合,则能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手术顺利操作提供便利条件。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病例收集数量较少,对临床结果延伸性造成一定影响。本研究只是初步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开展DSA技术检查情况进行分析,并对3D-DSA技术临床使用价值进行探究。由于病例收集数量较少,加之可能受到造影设备自身工作性能的影响,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数据偏差现象,对研究结果造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为此,要对不良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从而尽量规避不利条件的制约,并在今后相关研究中适当增加病例数量,满足临床实践研究需求,减少误差。

脑血管疾病患者诊治过程中,采用3D-DSA联合roadmap技术,能够提高诊断符合率,并发挥良好辅助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1] 刘康,缪南东,任勇军,等.3D-DSA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1):73-76.

[2] 宋炳伟,甄勇,何亮,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合容积再现技术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7,14(10):525-530.

[3] 朱春丽,彭一鹏,欧阳存,等.CT血管造影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2):15-17.

[4] 贺亚龙,高焱.DSA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8):1 260-1 262.

[5] 贠红雨,刘海涛,吴琼,等.不同方式诊断脑动脉瘤的效果对比(DE-CTA、2D-DSA、3D DCE-MRA)[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4):85-87.

[6] 杜希剑,余开湖,章凯敏,等.DSA应用于颅内复杂动脉瘤介入杂交手术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23-25.

[7] 田志,黄纯海,朱英杰,等.3D-DSA在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3):97-98.

[8] 周炜,刘冷.三维CT血管造影与3D-DSA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疑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疗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3):1 565-1 567.

[9] 曾波,黄万龙,熊叶.3D-DSA和3D-CTA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15,50(1):27-28.

[10] 鲍跃,姚春山,阎龙,等.3D-CTA与3D-DSA在测量颅内动脉瘤方面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5(7):1 141-1 143.

[11] 张翔圣,张鑫,张庆荣,等.MRI与3D—DSA融合技术在脑动静脉畸形手术的应用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6,15(4):334-337.

[12] 何苏,黄莺莺,隆世宇.阿托伐他汀联合拜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部动脉斑块及血清OxLDL、hs-CRP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27(1):30-31.

[13] 陈伟伟,隋辉,马丽媛.中国心脑血管病流行现况及防治进展[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2):79-83.

[14] 王跃慧,田跃雷,梁文华,等.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ox-LDL、炎性因子和颈动脉斑块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6,38(11):1 628-1 631.

[15] 谭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DSA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对照研究[J].河北医学,2016,22(5):708-711.

[16] 杜辉,蔡毅,王晓曦,等.老年男性高血压病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病患病率及与血压达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6,18(2):96-99.

[17] 杜文婷,刘萍.颈动脉超声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概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0):1 117-1 120.

[18] 高歌,张扬,晁迎九,等.双微导管技术在颅内不规则复杂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4):377-379.

[19] 刘美玲,崔建国,张清潭.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7,23(3):456-460.

[20] 彭斌.老年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治疗[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11):1 121-1 123.

[21] 赵明磊,毕齐.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3):2 861-2 865.

[22] 段丽英,贾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5):1 765-1 767.

[23] 齐星亮,刘佳林,宋丹丹,等.3D-CTA与3D-DSA对颅内动脉瘤评价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7,14(5):52-55.

[24] 刘灿,黄雨晴,余雪菊,等.高龄老年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9(3):277-279.

[25] 张跃,毕国荣.甲状腺抗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6,24(6):524-528.

[26] 王飞红,吴贤群,陈邱明,等.超早期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1):78-79.

[27] 孙晓辉,罗唯师,王墨,等.3D-CTA与3D-DSA在破裂脑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3):3-6.

[28] 韦可,姚国杰,龚杰,等.MRI与Dyna-CTA/3D-DSA影像融合在鞍旁跨颅中后窝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5,20(7):385-388.

[29] 刘伟,郭庆东,付洛安.3D-DS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首次脑血管造影阴性中的作用[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5,14(1):12-14.

[30] 陈建华,段传志,刘亚杰,等.3D-DSA联合roadmap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5,(3):245-251.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脑血管颈动脉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