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018-04-19

教书育人 2018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课程体系体系

一 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但总体上看,中国民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应该说都还处于尚待发展完善的阶段。主要问题如下:

(一)案例探索较多,缺乏理论提升

现阶段,很多民办高校不断探索适合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诸多文章以本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为案例,提炼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范式(以2017年11月在cnki搜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例,共有225篇文章。其中这类文章有34篇)。还有一些研究是从某个专业或者某个行业的维度去切入,并没有上升到理论分析研究的高度,只是单纯的经验总结和规律概括。院校性质类型、专业角度不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那么相应的创新创业者所需的知识、能力也有不同。作为研究方法,案例研究仅仅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一种方法,它是重要的材料积累,鉴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已有30多年的经验,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理应也应上升为理论高度,逐步深化对学科专业的理解,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范式。

(二)研究角度丰富,实质内容匮乏

在很多研究文献中,出现了诸如“实践育人共同体”、“知行合一、分层递进”、“互联网+”、“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背景”、“协同创新视阈”、“新常态”创新教育模式构建等从各个角度、方式的探究(以2017年11月在cnki搜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例,这类文章有36篇),但内容却鲜见有特色:研究内容空洞,给出的建议不切实际;有的将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等同为一体,出现了概念定义错位;有的没有对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甄别关系辨析。对教育主体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国外高校创新创业经验介绍及借鉴、创业意愿调查、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等主题,研究层次不够深入,内容不够丰富,尚未与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等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没有形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体系。

针对我国民办高校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对教育模式的探讨,目前还处在国内外高校经验借鉴、个案经验总结等阶段,观点大多没有长期的实践验证,至今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制度化的教育模式,并具备良好的推广效果。

二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运行模式探索

根据民办高校的性质、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的需求构建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以此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将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型融入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以此来构建我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框架。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知,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目标主导体系,教学进程运行体系,机制保障体系。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进程运行体系是整个体系框架的核心部分,该体系主要由三个模块组成。

维度一:目标主导体系主要包括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目标取向,其精神和设计贯穿于整个体系运作流程中,在整个模型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主导体系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总目标和教育分段目标。

维度二:内部运行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课程体系、师资体系、实践体系。这三大模块体系相互支撑,组成相辅相成的运行体系。下面详细进行介绍。

图1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实施框架

维度三:保障机制体系由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组成。这些机制充分保障了整个教学进程的顺利运行。

模块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目标的实施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课程包括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则涵盖了第二课堂。该体系包括民办高校开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专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和第二课堂。

模块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体系。这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对教育最后的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师资体系主要包括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兼职教师和校外企业指导人员等。

模块三: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这一平台主要由高校、企业和孵化器等创业园区共同承担。包括创新训练类实践基地、创业实习类实践基地、创业实验类实践基地和创业孵化类实践基地。

下面就模块中提到的创新创业教育因子进行分析:

第一,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创新学”、“创业基础”等专业知识和实践指导课程。创业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对创业知识内容的讲授并以此来培育创业精神来完成;创业专业知识则主要依托人文社会科学系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诸如“创造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与创业有关的课程;创业实践课程包括指导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指导学生完成商业计划书和创办自己的工作室、公司等。

第二,创新训练类实践基地。校园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区域,学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验阵地,开展ERP沙盘实物演练。依托人文社会科学系面向全校的学生开展企业竞争模拟训练比赛,学生自由组建团队,模拟企业运行,学生在团队中扮演总经理、财务、市场、采购、公关等不同的角色,老师在活动中参与指导。

第三,创业实习类实践基地。在规定的时间里(如暑假)组织学生创业团队带着自己的创业计划走进企业、城乡。学校给予创业团队经费支持,用于学生在实践、调研中强化自己的创业理念,修改完善商业计划书,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商业计划更接近市场,符合市场的运行规律。

第四,创业实验类实践基地。学生参与科研计划,让学生参与科研,形成初步研究成果,为申请专利和走向市场做准备;依托学校设立学生科技制作室、创新实验区、创业爱好者协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技竞赛和素质拓展训练活动,锻炼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挑战杯”、智能机器人、“蓝桥杯”专业设计等学校创业计划竞赛和学校学术沙龙、科技文化节等,为实现自主创业提供前提准备。

第五,创业孵化类实践基地。学校将已组建团队的创业项目吸收到校内科技创业孵化中心,给予场地、办公用品等硬件支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体验创业,经营创业项目。经营效果良好的可以继续保持下去,从而增加了创业团队的信心;经营不理想的,可以重新调整商业计划或另选其他项目。

由此可以看出,在民办高校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创业者(学生)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获得亲身体会,得到的实践经验反过来补充民办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丰富教育理论体系。这些创业者(学生)能亲身感受到民办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模式教学哪些是有用的,能够给理论教学提供实践借鉴,教育模式就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完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循环圈”就基本形成了。

[1]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

[2]高希,何蔚超,杨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基于国际创新型人才评价理论[J].科教文汇,2015(12).

[3]吴志锋.高校SYB创业培训课程教学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6).

[4]黄可.工科学校“四种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

[5]宋之帅,赵金华,徐姗姗.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3).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课程体系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医学类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民办高校图书馆电子书资源建设研究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