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附3例病例报告)

2018-04-18范玉兰

当代医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行为障碍睡眠期周期性

范玉兰

(吉林省吉林市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1)

快速动眼期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指REM睡眠期肌肉迟缓消失,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复杂运动行为的一种异态睡眠形式,可引起自伤或同床者受伤并导致睡眠中断。“演梦”是其主要特点。RBD最早是在猫的睡眠中被描述。1986年美国医生Schenck等[1]将其作为一种新的睡眠行为疾病首次进行报道。刘氏[2]按照发病程度时间分为急性(≤1个月)、亚急性(≥1个月,但≤6个月)、慢性(≥6个月)。自2016年5月~2017年4月,本科收治了3例慢性RBD患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1,男性,62岁。因“反复夜间睡眠中行为异常2年,加重2月”于2016年5月13日入院。既往健康。2年前,患者在睡眠中出现行为异常,表现为咒骂、大吵大闹,手脚乱抓乱踢,时有捶打自身,经常踢其爱人,每次症状持续10多分钟,家人将其叫醒后患者自述在做梦,具体内容记不清,自觉胸闷,很快缓解,正常入睡,次日无何不适,上述症状大约每周发作1次。2个月前,上述症状发作频繁,大约每晚发作1~2次。查体:血压138/75 mmHg,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内科查体正常。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功均正常。头颅CT检查:双侧基底节区、侧脑室旁及半卵圆中心见点状低密度影。头颅MRI:脑干、胼胝体、双侧基底节、放射冠、侧脑室周围及双侧额、顶、颞叶皮层下可见多发点片状长T1、长T2信号影,T2Flair部分呈高信号。头颅DWI未见异常信号影。头颅MRA:未见异常。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监测:REM潜伏期60 min,共有5次,且全夜REM睡眠时肌张力迟缓状态消失,脑电图视频录像监测2~5个REM可见频发手足、肢体运动、暴力攻击行为、破坏性行为,伴有梦语。AHI 13.3次/h,阻塞性呼吸事件82次,中枢性呼吸事件0次,混合型事件0次,低通气4次。最低血氧饱和度91%。腿动309次,腿动指数46.8次/h,周期性腿动8次,周期性腿动指数1.2次/h。根据该患者的特点及PSG特点,诊断为RBD。给予“氯硝西泮”治疗,1次半片,睡前口服。随访,12个月,无发作异常动作出现。

例2,男性,68岁。因“睡眠行为异常6年”于2016年12月14日入院。既往健康。6年前,无何诱因反复夜间睡眠中出现行为异常,开始出现是反复夜间梦语,半年后出现睡眠中行为异常,表现为猛烈粗暴动作,如拳打脚踢、翻转喊叫、打人、摔东西,常常伴有自伤及伤及同睡者,时有坠床,多发生于午夜,醒后有时可记忆起与发作有关的梦中情景。患者从不醒于暴力行为中,睡眠也不被打扰。起初1~2个月发作1次,未介意,逐渐加重,3~4 d发作1次。3年前,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氯硝西泮”治疗,1次1/3片,睡前口服,逐渐增加至1/2片睡前口服,仍有发作,1~2 d,发作1次。自行停药半年,仍频繁发作,几乎每晚具有发作。查体:血压120/80 mmHg,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内科查体正常。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甲功均正常。胸部正位片未见异常。正常心电图。头颅CT:腔隙性脑梗死。头颅MRI:双侧脑室旁、额顶叶、皮质下区间斑点状等、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T2Flair像见相同位置呈高信号。头颅DWI未见异常信号影。头颅MRA未见异常。PSG检查:REM潜伏期199.5 min,共有4次。REM期可见频发短暂肌肉爆发活动,持续时间0.1~0.5 s,波幅为背景肌电活动4倍以上。脑电视频录像监测4次REM期均可见暴力倾向的活动,梦呓。AHI 4.1次/h,阻塞性呼吸事件0次,中枢性呼吸事件4次,混合型事件0次,低通气21次。最低血氧饱和度86%。腿动317次,腿动指数51次/h,周期性腿动15次,周期性腿动指数2.4次/h。根据该患的特点及PSG特点,诊断为RBD。给予在“氯硝西泮”1次半片治疗基础上加用“普拉克索”治疗,1次半片,睡前口服。随访4个月,无发作异常动作出现。

例3,男性,59岁。因“睡眠行为异常1年,加重半月”入院。1年前,无何诱因出现睡眠行为异常,主要表现为睡眠期出现不自主运动,如迅速起床,猛烈粗暴的动作,打人,掐人,时有喊叫、踢人踢床,常会自伤及伤及同睡者,影响其同睡者睡眠,时有梦语。起初每月发作2~3次或每周发作1~2次,近半月加重,每夜发作2~4次不等。既往健康。查体:血压110/70 mmHg,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心肺听诊正常。化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均正常。头颅CT未见异常。PSG检查:REM潜伏期64.5 min,共有5次,且全夜REM睡眠时肌张力迟缓状态消失,脑电图视频录像监测在第2~4个REM可见暴力破坏性行为,伴有梦语。AHI 3.2次/h,阻塞性呼吸事件2次,中枢性呼吸事件0次,混合型事件0次,低通气21次,最低血氧饱和度11%。腿动272次,腿动指数37.3次/h,周期性腿动12次,周期性腿动指数1.6次/h。根据该患者的特点及PSG特点,诊断为RBD。给予“氯硝西泮”治疗1个月,1次半片,睡前口服,随访1个月,无发作异常动作出现。

2 讨论

2.1 睡眠各期的生理功能 人类的睡眠由NREM睡眠与REM睡眠构成双时相的结构,NREM睡眠与REM睡眠交替出现几个周期直到清醒。睡眠特征是安静的,通常要求骨骼肌松弛和不存在觉醒时有目的的行为。NREM睡眠期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由睡眠NI期、N2期、N3期脑电波活动逐渐减慢,呼吸、心率逐渐减慢,血压降低,脑血流量逐渐降低,无眼动,骨骼肌保持一定的肌张力,可以有一些翻身的动作,这些生理机制有助于促进生长发育,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动作行为记忆。REM睡眠期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脑电波活动加速,呼吸不稳定,心率增快,血压增高,脑血流量增加,除眼肌、中耳肌外其他肌肉张力极度降低,但不会产生肢体的活动,这些生理机制有助于通过建立神经突触联系,增加认知功能,促进神经系统发。

2.2 RBD的特征

2.2.1 RBD的病因及分型:目前尚不清楚,50%~60%为原发型RBD[2],吸烟、头部外伤、杀虫剂接触史、务农等是原发性RBD的潜在危险因素[3]。继发型BBD的病因较多,多于神经系统病变有关,包括多发性硬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痴呆、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干肿瘤、帕金森、多系统萎缩、慢性酒精中毒等;还与心理因素、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OSA)、影响REM期的药物应用与停用有关。RBD合并OSAS(AHI≥10次/h)的患者发病率为34%~61%,而且,RBD可以减轻OSAS病情,对其有保护作用。一部分原发型RBD患者逐渐发展为继发型RBD,继发型RBD中15%~33%发展为帕金森病,81%~90%发展为多系统萎缩(MS)。

2.2.2 RBD发病机制:随诊磁共振的影像技术的发展,对既往RBD不清楚的发病机制也有新的发现。通过结构性磁共振研究[4],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发现脑干是引起RBD的关键部位;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研究脑干的脑桥及中脑含有调节REM期睡眠的关键神经环路。新兴的非侵入性神经影像学功能磁共振(fMRI)的研究发现RBD的发病机制与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阻滞有关;弥散加权成像(SWI)研究RBD是α-突触核蛋白病的先驱症状[4]。总之,目前研究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干结构的(黑质纹状通路、蓝斑或亚蓝斑、脑桥角的核团、迷走神经背侧核、中缝核、巨细胞网状核核团)的功能异常有关[5]。

2.2.3 临床症状:REM睡眠期肌肉张力迟缓性消失,同时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异常或破坏性行为,也称为“演梦”。其异常或破坏性行为包括说梦话、大笑、做手势、抓物体、抡胳膊、拳打踢腿,翻转、呼喊、咒骂,从床上做起、跳起、坠床或厮打床伴等,严重者可对自身和同床伴造成伤害。暴力行为罕见或一晚上发作几次,睡眠相关的暴力的患病率2.1%,其中38%与梦境扮演有关[6]。文献报道暴力导致自伤32%,导致同床伴伤害64%[7]。本组病例中患者均有与梦境相关的暴力行为的主诉,有自伤及伤及床伴行为。

2.2.4 发病年龄:RBD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通常发生于50岁以上人群,老年人群患病率为3.8%~5.0%。82%~88%为男性患者[8]。本组中均为男性,年龄59~68岁。

2.2.5 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的诊断标准:国际睡眠疾病分类(ICSD)RBD患者的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监测在REM期睡眠发现以下至少1项:①下颌肌电张力增加(4倍以上);②下颌肌电位相性活动增加(50%);③视频脑电录像可见过多躯干或肢体抽动;④视频脑电录像可见复杂的行为。另外,RBD患者的多导睡眠脑电图(PSG)可合并其他类型睡眠障碍,常见的睡眠障碍是周期性腿动、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等。本组1例患者均合并轻度OSA,2例合并上气道阻力综合症,3例均监测到频繁的腿动和周期性腿动,腿动指数分别是46.8次/h、51次/h、37.3次/h,周期性腿动指数分别是1.2次/h、2.4次/h、1.6次/h。

2.2.6 药物治疗可选择方案如下:首选氯硝安定,0.5~2 mg,睡前口服,90%的患者有效。效果不理想时可加用普拉克索,每晚1次,口服,总剂量0.75~1.5 mg/d;或者加用褪黑素,3~12 mg/d。酌情加用卡马西平治疗,1次0.1 g,睡前口服。

综上所述,RBD常见于老年人,睡眠中出现与梦境相关的异常活动或暴力、伤害性行为,多导睡眠脑电图REM期下颌肌电张力4倍以上增加、下颌肌电位相性活动增加(50%)、复杂破坏性或伤害性行为是诊断此病的“金标准”。

[1] Schench CH,Bundlie MG,Ettinger MG,et al.Chronic behavioraldisorders of human REM sleep:a newcategoryof parasomina[J]. sleep,1986,9(2):293-308.

[2] 刘艳骄.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的中医治疗方案[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5):86-88.

[3] Postuma RB,Montplaisir JY,Pelletier A,et al.Environmental risk factors for REM sleep behavior disorder:a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J].Neurology,2012,79(5):428-434.

[4] 帅光英,祝英城,承欧梅.快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的核磁共振研究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6,7(6):469-471.

[5] 盛棋,蔡思洁,华亚芳,等.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合并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1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23(6):547.

[6]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ICSD-2.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sleep disorders.2nd ed.Diagnostic and coding manual[J].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2005:148.

[7] Olson EJ,Boeve BF,Silber MH.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ur disorder:demographic chinical and laboratory findings in 93 cases[J].Brain,2000,123:331-339.

[8] 李燕,高和,刘欣欣,等.老年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2,14(6):470-472.

猜你喜欢

行为障碍睡眠期周期性
老年阿尔茨海默病伴有精神和行为障碍采用奥氮平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做梦不代表睡眠质量差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常做噩梦要当心快动眼睡眠行为障碍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研究:想学习,先小睡
基于扩频码周期性的单通道直扩通信半盲分离抗干扰算法
奥氮平治疗对改善老年痴呆精神行为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做梦是睡眠好的标志
二陈汤加减影响睡眠期上气道-食管压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