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里尔的儿子:马克思

2018-04-17赵恩国

党政论坛 2018年11期
关键词:马克思

赵恩国

马克思在特里尔出生,至今人们还保留着他的出生证明。2018年,在这个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日子里,特里尔并没有忘记它这位最伟大的儿子。5月5日当天,人们举行盛大的仪式纪念他,他的一位重重重外孙女还来到现场与大家分享了她们家族纪念自己先祖的一些趣事。

特里尔是我这次访学的重中之重,安顿好之后不日我便启程奔赴这里。从波恩出发,经莱布尼茨转车,火车一路沿着林河与摩泽尔河蜿蜒而上。綠树、红花,白云、蓝天,山顶偶然闪现出一座座古老的城堡。火车飞奔而往,两岸的葡萄架如条条长龙一直蔓延到山顶。一座座精致整洁的村庄和小镇如散落在河边的粒粒珍珠。人们的生活环境那样优雅明亮,人们的生活节奏那样悠闲自得。

我第一次到达特里尔时已经过了五月五日将近二十余天,可谓是姗姗来迟。但庆祝马克思诞辰的气氛还未消散。印有大幅马克思彩色头像的公交车穿行于大街小巷,各个展览馆、商店门前摆满了马克思的塑像、书籍,别出心裁的冰箱贴、明信片和像章等也让人流连,特别是欧洲人特制的马克思0欧元纪念币尤其贴合马克思本人“无货币、无剥削”的理念。

一波接一波的旅游者、朝圣者纷纷攘攘,但并未打破特里尔原有的宁静与祥和。特里尔是德国西南部的边陲小城,靠近卢森堡,是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古老小镇。早在公元前16年,罗马帝国皇帝屋大维就把这里作为他的后方重镇。历史上有段时间也被法兰西占领过。这里也成了德国古罗马时期历史遗迹最多的城市,它们如珍宝般散落在小城各处。古罗马的尼格拉城门就矗立在小镇的主街道上。几千年历经战火,再加上早期工业革命时期的空气污染,城门早已黢黑,墙体也已斑驳,但更显庄严肃穆。凯撒浴场虽早已只剩地基和半堵残垣,迷宫般的地下隧道呈现的是这个皇家浴场的热水和排水系统。摩泽尔河上的古罗马桥几经损毁,车马往来依然不绝。罗马古剧场在小城西南,彼时的悲剧、喜剧、笑剧和闹剧也曾轮番上演。小镇中心现今还依然耸立着古朴的大教堂,它是德国最古老的教堂之一,风格则是古罗马式、罗曼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等各种风格的复合体。在德国,我们所见最多的教堂风格是哥特式的,如科隆大教堂,这种多种风格的复合体足以说明它的历史是十分悠久的。

马克思故居就在特里尔城西,从火车站下来走路也不过二十多分钟。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艾伯特基金会特将故居重新布置,并新开了常设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也不乏中国人的身影。马克思故居与一般民居无异,三层小楼还带一个中庭,后面还有一个小花园,这里就应该是少年马克思的“百草园”了。从1818年出生至1835年去波恩上大学,马克思的少年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他的父亲作为当地有名的律师为一家人提供了相当体面的生活保障。精通资本的马克思一生不会理财,花钱总是大手大脚,我想多少也因为早年受到这位勤劳慈善的父亲的“过度”保护吧。故居几经战火,最后由德国社民党购得并加整饬,专辟为马克思的纪念馆。

单说故居展览,它与特里尔市三个博物馆的马克思特展相互配合,设计者调用多种艺术形式多线条地勾勒了马克思的思想、生平,三楼展厅还特别梳理了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的发展历程,内容翔实丰富,立体生动地展现了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生机勃勃。此次还展出了马克思晚年所坐的椅子,据说他正是在这把椅子上面永远地睡去了。展览中穿梭而过的当然有不少的中国人的身影,其中有三位在慕尼黑附近就读的中国高中生,他们驱车四个小时特意赶来参观。他们给我说,其实就想过来见见他们在课本中看到的这个“大胡子”有什么与众不同。展览中还展示了关于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们的历史事迹,他们也看得津津有味。在门口留言簿上,有一页赫然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Long Live the CCP”。因为进来之前翻过,这是最新留言,所以我判断是那几个高中生所写。不论他们对马克思、共产党的认识程度如何,想必他们也是怀着崇敬之情来此拜谒的吧。

马克思在特里尔度过了他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代。这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接受的是怎样的教育?特里尔给了这个天才少年怎样的梦想与雄心壮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返回到马克思那个历史时代的特里尔寻找答案。与马克思同时代的画家Anton Ramboux和Wyttenbach都是当时的特里尔人,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一窥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马克思一家和Wyttenbach所创作的另一幅作品《全家福》中所反映的当时特里尔典型中产家庭差不多。他们家里有一幢房子还有一片葡萄园,生活殷实。马克思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无忧无虑地长大。

非凡历史造就非凡之人。1818年前后就是一个不平凡的时代。我们来看看特里尔当时的历史境遇就发现少年马克思成长环境的另一面向。1792年的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摩泽尔河地区也深陷动荡不安之中,一改往日平和风貌。公元962年,特里尔就已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属地。1356年,特里尔大主教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七大选帝候之一,因此,特里尔人一直就是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

1794年8月8日,拿破仑的军队开进特里尔,1797年特里尔成为法国萨尔省的首府,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灭亡,特里尔作为莱茵联邦的一部分,正式并入法兰西共和国。这里,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是,特里尔人从神圣罗马帝国的“臣民”变成了拥有平等公民权利的国民。Anne Trioson在1812年创作过一幅拿破仑的画像,画像中他身穿加冕长袍、头戴皇冠,成了不可一世的法国皇帝。他的最著名的《拿破仑法典》就放在他的右手边最显著的位置。正是这部法典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也影响到拿破仑的征服之地——特里尔。

拿破仑的征服欧洲以及他的滑铁卢,都对马克思一家以及马克思的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转变是非常重要的,虽然这是非常短暂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期内,教堂、修道院被破坏,人们推翻贵族、主教旧势力的统治,开始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参与公共生活。马克思的父亲就曾热切欢迎这些改变。在新的法典之下,犹太人的居住权和参加公职的权利都不再受到限制。歌德曾在1792年创作了一幅水彩画,名字叫作《自由旗杆》。该幅作品以摩泽尔河与卢森堡的申根镇为背景,是歌德随普鲁士公爵出征镇压法国大革命的回程中经过这一地区时创作的。旗杆顶上放置一顶象征着自由的帽子。这一传统源于罗马皇帝凯撒被刺杀之后,刺杀者在罗马广场的一根柱子上放置一个当地人戴的无檐帽,并声称罗马人民已经从凯撒的暴政中解放了出来。歌德画这幅画也表现出了法国大革命的自由思想已经越过摩泽尔河向整个欧洲传播。但是好景不长,至拿破仑1815年遭遇了滑铁卢的彻底失败,特里尔人的命运又发生了重大转变,犹太人好不容易得来的宗教解放在普鲁士王国的统治下灰飞烟灭,马克思的父亲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么继续过这种被限制的犹太人生活,要么放弃宗教信仰来保住自己的律师职位。

那么,特里尔到底给这个天才少年带来了什么重大影响,以至高中将近毕业时就能写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这样极富激情与理想的作文,以至马克思能够从这里出发并汲取了撼动整个世界的能量?

我们用肉眼可见的是特里尔至今留存的精美的古罗马建筑遗迹,但它的内核却是作用于人的心灵的,即特里尔人对古罗马精神的绵延承继。这个千年古城无疑给了少年马克思以罗马精神的洗礼。来自历史深处的英雄主义、刚正不阿的精神品质以及罗马人对法的理性精神,对公共精神、世界精神的不懈追寻想必也深深感染了少年马克思的心。他在中学阶段特别擅长翻译和解释古典作品中最艰深晦涩的词句,并清晰地理出其中的内容和思想之间的逻辑关系。他的拉丁文作文也写得非常出众,文辞的华美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我们来看马克思一生的作品也能发现,古典作品对他的写作、涵养都有着极端重要的影响。美杜莎的头,阿喀琉斯之踵,斯芬克斯之谜,特洛伊木马等这些古希腊罗马神话,他都可以信手拈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的主题也是关于伊壁鸠鲁哲学,据他说这是“罗马精神的原型”。1851年马克思在伦敦参观第一届世博会时就由衷地赞叹这是现代罗马的

“百神庙”。

特里尔这座千年古城有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它同时又承接着法国大革命所开创出来的新的时代精神。可以说,正是法国大革命所开创的时与势造就了一个不平凡的时代,这个不平凡时代中站在最顶尖的人物,当然也是完全领会了大革命所开创的现代世界的真精神。从这方面来看,少年马克思主要还是受他父亲的影响最大。马克思的父亲——亨利希·马克思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可以说他在思想上是“一个真正的十八世纪的法国人,对伏尔泰、卢梭熟稔于心”(艾琳娜·马克思曾如是评价她的祖父),甚至在1834年还参加过当地俱乐部的示威游行,因为在酒会上高唱代表自由解放的《马赛曲》而受到普鲁士政府的监察、问询。年纪尚小的马克思可能还未能完全理解父亲的心境,但这种理性精神已经深植进他的思想之中。

但马克思的父亲身上还有一个标签,那就是他还是一个普鲁士人。1815年特里尔重回普鲁士后,他放弃犹太教,改信了新教,大部分时间都是温和顺从的,有人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是为了保住他的律师职位。尽管他曾受惠于拿破仑时期给予犹太人的平等公民权利,但在国家认同上他还是一个“老

式的普鲁士爱国者”(《马克思传》的作者梅林所言)。但所幸,马克思是在他父亲1815年改信新教之后出生的,他并未曾受到过犹太人狭隘利己主义的影响,反而在后来走上了批判犹太教和犹太精神的道路(即《<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在马克思父亲那里关于犹太人身份与宗教问题,自由理想与专制统治之间的纠结,也是后来马克思所思考的重点。只是马克思更多地继承了法国大革命所开创的这种自由平等思想,并轻松超越了自身作为犹太人的偏见,向着人类解放的道路前进了。

另外,马克思受父亲的影响不止于此。经历了拿破仑的征服,自由、民主的思想风潮瞬间席卷了特里尔及其周边地区。但拿破仑的滑铁卢又把特里尔推向了普鲁士的统治。人们刚刚享受的平等的公民权利又被剥夺了,而且还被普鲁士报复性地克以重税。1814年并入普鲁士之后,由于关税同盟的影响,再加上当地没有大工业,成片的葡萄园也因为遇到更强烈的其他地方的竞争而亏损。失业、物价上涨,超过四分之一的人需要公共救济才能生活。当地的穷人后来连捡拾枯枝过日子的权利也被夺去了,他们被逮着后面临着监禁受罚的不公正待遇。作为一名律师,马克思的父亲就曾为穷人捡拾枯枝的生存权利而辩护。马克思在1842年当上《莱茵报》的主编之后,也積极为穷人的利益辩护,并写下了诸如《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摩泽尔记者的辩护》等。

除了精神上的礼物,特里尔还给了马克思青梅竹马的爱情。他心目中的女神,特里尔公认的舞会

“皇后”——燕妮·冯·威斯特法伦的家与马克思家仅隔一条街。他把自己满腔的浪漫主义情愫全部倾注在了燕妮身上,《歌之书》和

《爱之书》今天读来都饱含热情、浓烈的情感。这些诗歌被编辑在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的第一卷供世人吟咏。他们相互爱慕,彼此互诉衷肠,到后来私定终身,在经过家人认可之后终于在1843年于克罗茨纳赫完婚。马克思和燕妮共同走过了风风雨雨、相濡以沫的一生,即使身陷疾病、贫困也从未彼此分离。即使人生迟暮,他们都垂垂老矣,两人还像“一对正在开始共同生活的热恋着的青年男女”一般,仿佛他们一直都未曾离开过特里尔。

可以说,特里尔带给马克思的思想遗产是丰厚的,除了罗马遗迹所代表的公共理性精神,还有基督教的人性关怀、德国浪漫主义思想都在少年马克思心里埋下了希望的种子。特里尔给了少年马克思充足的精神营养,让他成长为他的岳父口中不断夸赞的“一位出色、高尚且杰出”的人。当浪迹天涯的马克思后来回家看望母亲的时候,这个特里尔的儿子还对小城的古罗马遗迹念念不忘,对生他养他的故土有着深深的眷恋。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责任编辑 周 巍)

猜你喜欢

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小老鼠马克思下动物园
中国雕塑家创作的马克思雕像在德国特里尔落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和马克思差多远?
别开生面的描绘
《马克思的青年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