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障碍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的案例报告
2018-04-17成永新
成永新
〔摘要〕目的:探讨情志顺势心理治疗对睡眠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运用中医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患者的睡眠障碍得到极大改善。结论:情志顺势心理治疗对睡眠障碍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睡眠障碍;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10-0043-03
情志顺势心理治疗是张伯华教授结合中医情志思想与多年临床经验,开创的有中医特色的心理治疗技术。它着眼于求助者情志心理发展趋势,顺势表达情志体验、调整认知、开发积极潜能,可应用于各种心理障碍、心身障碍等的治疗。下面介绍用情志顺势心理治疗一严重睡眠障碍者的过程。
一、来访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18岁,高三学生,面临高考。父亲经常出差,家里常只有母亲陪伴。学习成绩良好,父母对其教育比较宽松。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初中时回到父母身边。患者个性内向,不善表达,要强,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经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总分19分(PSQI总分范围在0~21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表明患者有严重的睡眠障碍。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诉
失眠一月多,入睡困难,常上床后一两小时都睡不着,睡着后常因噩梦而吓醒。
(二)个人陈述
一个多月前的某晚,睡觉中梦见已故爷爷奶奶,说了很多话,欲醒时梦见爷爷说“考试时别看窗子”。周三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晚自习时,无意中看了一眼窗户,看到一具血淋淋尸体的影子,好像是自己,极为恐惧。趴在桌子上,恍惚中似见爷爷对自己说“回家吧”,于是请假回家。回家后,问妈妈是否相信鬼神,并哭诉了事情经过。此后一直感到恐惧,上课提不起精神,走路似踩在棉花上,失眠,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常做噩梦,吓出一身冷汗,想不明白为什么会看到这些,感到十分痛苦。
三、观察和他人反映
心理治疗师观察到,求助者身体和智力均发育正常,意识清楚,情绪低落,眼周明显发黑,不敢对视,眼睛始终看着地面。交谈时指抠桌缝,双手微颤,自述双下肢肌肉紧绷,情绪略显焦虑。接触交谈合作,言语流利,无幻觉、妄想,自知力完整,求助要求迫切。父母反映孩子比较懂事,自觉、要强。
四、心理评估和诊断
求助者的失眠有明显心理原因,而这心理原因与面临高考直接有关。虽然他一再说没感到很大压力,但从其成长经历(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初中时回到父母身边)及善于压抑的个性(内向、不善表达,要强,对自身要求严格)分析,他对高考压力及其他有关压力采取了回避的态度。
由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例与心理因素有关的失眠,是由明显的现实原因引起,未影响逻辑思维,未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只有一个月左右,适合做心理治疗。
五、制定心理治疗方案
(一)心理治疗目标
在咨询师和求助者共同协商下确定了心理治疗目标。近期目标为改善睡眠障碍、改善情绪状态,顺利参加高考;调整认知,理解所惧怕内容表达的意义。远期目标为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从心理治疗中习得的方法和技能,以减少今后可能遇到的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促进求助者人格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情志顺势心理治疗原理及方法
1.情志顺势心理治疗原理
情志顺势心理治疗认为人的情志是情志体验、情志认知、情志体感的整合体,三种成分往往交织并存。情志体验即情志中的情绪体验成分,该成分复杂且有具体来源事件。情志认知可理解为经过求助者本人加工之后的事件,即对具体生活事件的认知。情志体感是情志中的身体反应和症状的成分,例如伴随情志体验的失眠、食欲不振等,以及回想某事件时出现的身体感觉。
2.情志顺势心理治疗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诊断评估。治疗初期,评估求助者心理活动,尤其是情感活动的变化趋势。
第二步情志郁结(情绪冲动、心理冲突)的表达。分为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
第三步情志认知的调整。随着情志郁结(情绪冲动)的处理,认知问题自然浮出,可顺势处理认知障碍。
第四步积极成分的强化。随着情志郁结(情绪冲动)的表达宣泄,其心理张力逐渐减弱。此间将出现有利的情况,应敏感辨识,及时强化,助其成长。
第五步心身整合。此时可以推拿督脉,借助上推督脉产生的温热感、气机向上趋势,增强心身兴奋程度。利用督脉对兴奋与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最终达到心身统一和谐的整体效果。
六、心理治疗过程
(一)第一次治疗:2012年4月12日
1.诊断评估
心理治疗师通过会谈法、问卷法收集资料,了解患者主要问题,会谈如下。
治疗师:能帮助你什么吗?
患者:我一直休息不好,晚上睡不著,白天没有精神,学习不下去。
治疗师:(重复他的话“一直休息不好”,并问)这种情况多久了?
患者: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前……(诱发失眠事件省略。)
施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总分为19分,提示睡眠障碍较重,具体表现为入睡困难,常做噩梦。
通过以上评估,了解患者情志郁结的状况。包括诱发失眠的客观事件,事件伴随的情绪体验,对事件的认知,与情志体验并见的身体症状和感受等。本案例中患者即将高考,一次模拟考后的晚自习,无意中看到玻璃窗现一具尸体映像(以下简称“玻璃窗感受”),当晚梦见与已故爷爷奶奶对话,产生焦虑、恐惧、忧思的情志体验。同时并见紧张、颤抖、入睡困难、多噩梦等身体症状与感受。由此可诊断为恐惧为主的情志郁结。
2.情志郁结的表达
为促进患者能将不愿示人的情志郁结表达出来,首先以尊重的态度运用共情等技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然后以患者主诉为引子,与其交谈,在某些表现出情感冲动的细节上,反复探讨,力求细致准确,借此释放其压抑的情感。例如患者讲述“一个多月前的晚上,梦见了已故的爷爷奶奶……”,哭泣不已,释放了对最亲的人压抑已久的情感。此外根据患者心理发展的趋势,让其表达一直克制的对于考试压力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
以下为心理治疗片段。
治疗师:说说你的历次重大考试,比如中考。
患者:那时考试很频繁,中考就和平常的考试一样,基本天天都要考试,最初很让人心烦,后来就无所谓了。
治疗师:再说说高中后的重大事件吧。
患者:高三第一次模拟考,担心考不好,很紧张,最终真的没有考好。
……
(二)第二次治疗:2012年4月19日
1.情志认知的调整
将“玻璃窗感受”与梦中事件联系起来理解。患者领悟“玻璃窗感受”是自己被考试考得“血淋淋”的代名词,“是我压力極大的一种象征”。梦到已故爷爷奶奶不是“梦见故人为不祥” ,而是“我怕别人轻视自己,总是故作轻松,其实心理承受的压力极大。我感到内心虚弱,无力支撑,爷爷奶奶是我最亲的人,我需要他们”。至此,患者的问题实质和解决之道浮现出来。患者给自己设置了无法承受之重——高考分数要大大超过本科一批录取线。需要降低其高考目标,从“至少一本以上”到“争一保二”,这需要患者自己领悟。
治疗师:妈妈对你的期待是什么?
患者:考上一本。
治疗师:(问妈妈)你对孩子的期待是什么?
妈妈:争一保二吧。
治疗师:(问爸爸)你对孩子的期待?
爸爸:尽力吧。我经常不在家,一般都是妈妈管他。
治疗师:你对自己的期待?
患者:(决绝地)至少一本以上吧!
治疗师:班主任怎么说呢?
患者:班主任说我努力就可在一本线以上,不努力就是一本线以下。
治疗师:(重复着三种观点,并问)是这样吗?
患者:(沉默)好像是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啊。
……
治疗师:考一本(重点大学)和考大学是两个不同的目标,它们对心情的影响是怎样的?哪个更从容一些?
患者:肯定是考大学。
治疗师:为什么从容?
患者:心里有底。
治疗师:想考重点时什么感觉?
患者:心里没底。
治疗师:心里有点发慌?
患者:对。
治疗师:把目标定为“心里有底”的,如何?
患者:那就保二争一。
……
2.潜能发掘与强化
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患者常梦到已故的爷爷奶奶并和其交谈。患者从小是爷爷奶奶带大,二老对他疼爱有加。爷爷奶奶的爱可视为患者内心力量的源泉。治疗师需要将这一潜能引导出来,让患者带着爱生活学习。
治疗师看到爷爷奶奶的爱一方面是他努力高考的原因,“我想考得好些,对爷爷奶奶有个交代”,一方面是支持他内心稳定的力量。通过与爷爷奶奶的对话,向患者澄清“爷爷奶奶看到你的进步很高兴,会给你力量让你顺利考试,看到你健康成长就很高兴,不在乎考试结果。你的事情你都可以处理好,我们相信你。”通过引导其与爷爷奶奶对话,一方面减轻患者内心压力,另一方面开发其潜能,获得内心力量。部分对话如下。
患者:我是爷爷奶奶带大的,初中才回到爸妈身边。爷爷奶奶很疼我。
治疗师:爷爷奶奶很疼你。
患者:是的,一直给我鼓励,从来都不责骂我,好吃的都给我。
……
治疗师:闭上眼睛,和爷爷奶奶做个对话吧。(请爸爸妈妈出去)
患者:我想你们,我那时候太小不懂事,经常让你们生气。
治疗师:经常让你们生气,说出来。
患者:我小时候总让你们生气,太不懂事了,现在很后悔……
治疗师:对爷爷奶奶说“我长大了,要参加高考了”。
患者:恩,我想考得好些,对爷爷奶奶有个交代,也弥补我的亏欠。
……
治疗师:爷爷奶奶对你说话了,“我为你高兴,看着你长大了,懂事了。祝福你能考上大学,目标太高会紧张,还是保二争一好些,这样能发挥好。”(模仿)爷爷奶奶对你说的话,听到了吗?
患者:嗯(使劲地点头)。
七、心理治疗效果评估
患者评估:“感觉心里轻松了很多,压在自己心里的石头落了地,睡眠也好了”。
治疗师的观察:患者最后一次心理治疗的表情比初次轻松了很多,脸上露出了笑容。
父母评估:心理治疗结束后的一周,患者母亲电话中反映患者情况不错,回去之后未再出现幻视,睡眠改善,正在积极备战高考。
问卷评估:二次心理治疗结束后,让患者重测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总分为8分,睡眠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济南,250014)
编辑/赵 磊 终校/丁 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