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深度报道应加强人文关怀
2018-04-17郭小军
郭小军
【摘要】本文主要站在人文关怀角度对电视深度报道展开分析,从对电视深度报道的焦点变化入手,分析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进而探究改善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文关怀;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多时空、多层次的把新闻事实具有的背景、发展动态、影响以及因果关系加以系统性的呈现,以此来对新闻事件的实质加以揭示,并且对其发展趋向加以追踪及探索的一种报道方式。电视深度报道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已经逐渐把反映人类生存状态当作原则,把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当作基准。
一、电视深度报道的焦点变化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学毕业生成才追踪记》作为深度报道作品,曾掀起了国内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热潮,进入九十年代后,伴随《东方时空》的开播,使得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整体方向发生了转变。在这期间,深度报道关注由细微之处所引发出来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把“人”当作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焦点,电视深度报道体现的人文关怀也从这一时期逐步兴起。
近年来,伴随网络媒体的多元发展,信息的传播路径也日渐丰富。如今,人们虽能在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但更渴望对事件的具体起因、详细经过以及最终结果有全面的了解,这使得深度报道自然而然的变成了一种重要的报道方式。当前,国内不少主流媒体以及地方卫视都创建并推出了深度报道栏目,对焦点事件加以纵深剖析,体现人文关怀的报道也成了各类各级媒体的共同选择。
二、电视深度报道中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一)选题聚焦平民
电视深度报道的选题聚焦平民,坚持以人为本,并对人文关怀加以体现。例如,《新闻1+ 1》节目曾对一名艾滋病患者求医无门的状况进行了报道,患者小峰多次到各大医院求医,但是都被挡在了门外,于是其在无奈之下隐瞒病情。这一报道是基于对小峰这个患者的人文关怀而引出事件,着眼于艾滋病患者群体的生活现状。深度报道注重对人类生存状态以及人的命运起伏的关注,并对社会矛盾及社会热点加以透视。
(二)内容立足于人性的挖掘
深度报道的内容要丰富充实,这就要在节目具体制作期间进行深入挖掘。《东方时空》前主持人曾说,在当今社会环境之中,寻找人民群众和政府都感兴趣的现象及问题,将人民意见与政府相应解决之法加以联系,进而促使问题得以良好解决,这是媒介应当去做,并且完全可以做到的一件事情。新闻内容立足于人性,并且进行深入挖掘,再站在合理视角加以引导,能够对深度报道具体内容加以全面解读。[1]
(三)立场明确并加以引导
站在媒体角度看,电视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对人文关怀加以体现能够以小见大,从而起到对舆论的引导作用。通过赋予矛盾双方平等、公平以及公正的话语权,进而对舆论加以正确引导,这是深度报道应体现的基本责任之一。这对构建媒体公信力,体现媒体的社会功能也有现实意义。
三、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表现
虽然电视深度报道整体发展状况良好,然而处于社会转型期,电视媒体在对新闻事实进行直接展示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采访方式上的不合理
记者的采访技巧对报道质量有着直接影响。记者除了要具备专业素养外,同时也要体现出人文关怀。但如果采访的方式上存在偏颇,就会对事件整体真实度造成影响,甚至还会引起大众反感。例如,2010年,贵州卫视记者在对交警执法事件进行采访时,就问道:你觉得丢脸吗?致使被采访者出现情绪不满,进而引发了伤人事件。前两年,一些娱乐记者热衷报道明星,有时为了偷拍到明星的影像资料,不惜“苦等”、“苦守”,以此吸引眼球、获得更多受众关注,有时甚至和明星、经纪人或助手发生冲突。甚至在一起重大事故发生后,一些记者不顾其家人的伤痛,强行采访家属,对死难者的照片、视频不作任何处理直接发布,给死难者的家属造成更大的伤害。作为记者,要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尊重逝者,尊重其家属的意愿。可见,记者采访艺术的重要性。
(二)语言及态度上的不和谐
电视媒体具有视听结合的传播特性,其在对事件加以还原时,一些节目也存在记者不和谐的肢体语言现象。而如果记者没有人文关怀的体态语言,就会对采访结果造成影响,有时甚至还会带来负面影响。[2]记者若没有提前与采访对象沟通,冒昧采访,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使得采访对象对记者的采访产生抵触情绪,这时候,有的记者会显得急躁,甚至会说出一些对采访对象不够尊重的话语,这样会导致采访难以进行,当然也不可能达到采访目的。特别是在把人文关怀当作主线的深度报道中,记者需用平等方式与被访者交流,不能咄咄逼人,要想使采访顺畅,记者首先就要将自己和被采访对象摆在平等的位置,用心去关注、聆听采访对象的讲述,让受访者打消顾虑,这样他才会敞开心扉,才能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四、改善电视深度报道缺少人文关怀的措施
(一)重视人本思想,准确把握社会和人的关系
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弘扬主流价值取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深度新闻的实质反映了新闻事件和人、社会的关系,其是众多社会关系构成的一个复合体。不管面对何种题材,记者必须深入挖掘事实,对舆论加以正确引导。对人类生存状态加以关注,除了能让节目变得更加鲜明之外,同时还能促使深度报道深入下去。而把人文关怀贯穿到报道之中,能够把新闻媒体具有的职业道德体现出来。[3]只有重视人本思想,把握好社会和人的关系,才能在新闻深度报道中彰显出人文关怀,这样的新闻报道也会更有高度、更有深度、更有温度,自然也更接地气;受众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也不会感到是在说教,而会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直至变为自觉行动,起到了弘扬主流价值观,成风化人的效果。
(二)从批评报道转向建设性报道
深度报道有时把一些焦点问题以及事件当作选题对象,但如今电视深度报道中揭露曝光类的批评报道依然在报道中占据较大比例,媒体在对自身具有的舆论监督功能加以发挥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去年出现了多起幼儿园虐童事件,一些媒体热衷于爆料,但并没有从更深层次去考量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笔者认为电视深度报道应从批评性揭露曝光转向重点报道大众关心的具有带有建设性的问题,这才是深度报道具有的正确的发展方向。[4]
(三)提升记者的平民情怀和专业素养
电视深度报道中,记者的态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节目的整体立场。采访期间,记者需要对新闻事件中蕴含的人文关怀加以深度挖掘,通过多方面、立体化的分析,进行纵向以及横向的对比来引发大众思考。因此,要想使深度报道深入人心,就必须提升记者的平民情怀及专业素养。[5]
综上,电视深度报道对事实进行客观还原以及尊重可以带给人们触动,新闻选题聚焦平民,以人为本,新闻内容立足于人性,并且进行深入挖掘,同时新闻有着明确立场,引导舆论,这些都是深度报道具有人文关怀的集中体现。历经多年的探索发展,电视深度报道已经渐渐走向成熟,但也存在缺少人文关怀这一问题。因此,电视深度报道需重视人本思想,准确把握社会和人的关系,从批评报道转向建设性报道,并且提升记者的平民情怀及专业素养,这样才能促进电视深度报道不断发展。
注释:
[1]王琳.“温度与真情”——主持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人文情怀[J].新闻传播,2017(15):102-104.
[2]徐洋,王子默.广播电视新聞报道要强化人文情怀[J].新媒体研究,2017(06):150-151.
[3]许衍刚.历史眼光人文情怀新闻敏感——有关新闻摄影的三项职业修炼[J].青年记者,2016(25):12-15.
[4]崔萍.深度报道的人文价值取向[J].新闻界,2009(06).
[5]黎家璇.新闻人要有新闻道德与人文情怀[J].中国地市报人,2013(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