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纸媒如何保持生命力
2018-04-17徐菊
徐菊
【摘要】在全媒体背景下,纸媒该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生命力,不被读者所遗忘?笔者认为,在阅读快餐化的时代,纸媒可以在坚守权威性、可读性、服务性等方面下功夫,发出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纸媒;生命力;权威性;可读性;服务性
每到岁末年初,对于广大纸媒工作者来说,最热的话题,无非是又有几家纸媒宣布休刊。虽然在这些休刊的告别语中,无一例外地提到了重新出发,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新不再是我们熟悉的新闻纸和铅字,而是依托于网络的电子新闻产品。那么,作为依旧坚守着的纸媒,该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自己的优势,保持生命力,不被读者所遗忘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这些方面做出努力。
坚守权威性,传播最可靠的声音
权威,是报纸的立身之本。这就要求报纸不盲从网络热点,对热点新闻事件要有理智的判断,做个冷静的观察者,不跟风,不人云亦云,不做假新闻和低俗新闻的助推者。应该选择到现场去核实,寻求相关部门的权威说法,并将之传递给广大受众,以正视听,引导舆论,做权威信息的发布者。此外,报纸还应该做到不用夸张、容易让人有误解的标题作噱头吸引眼球。
举个例子,2018年2月初,笔者所在的滁州市的部分网站、微信群和朋友圈中流传着这样一则消息:“温馨通知,还没有去琅琊山办理人脸识别的,赶快带身份证去北门办,5号截止,以后有身份证也要买票啦!”受这条“温馨通知”的影响,琅琊山实名信息录入处很快“火爆”起来,每天來录入信息的人几乎是平时的三到四倍,长长的排队照片又再度在各个媒介间传播,愈演愈烈。究竟事实如何呢?一直关注此事的记者来到现场,采访了市民,又采访了管理部门,最终了解到所谓的“2月5日”只是集中采集时段的截止日期,2月6日起进入日常采集阶段,未参加信息采集的市民仍可凭有效身份证件进山游览。消息发出,被纷纷转载,起到了很好的辟谣效果,社会评价也很高。
坚守可读性,将新闻做得更精彩
新闻产品可读性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新闻素材本身,但如果是同样的新闻素材,用不同的方式写出来,用不同的编排方式表现出来,或许精彩程度也会大有不同。笔者认为,纸媒要想在同样题材的众多新闻报道中被读者所关注,就必须把稿件写得更深更透,并使用图片、版式等予以助力。
(一)做好深度报道,把新闻稿件做深做透
从新媒体兴起之初,诸多传统媒体人就开始直面危机并探索出路,其中普遍为众人认可的就是走深度报道这条路。在面对繁杂到让人迷茫的大量信息面前,有没有什么能让人静下心来阅读并思考?新闻事件发生后,在众多信息的狂轰滥炸之下,有没有一篇报道能告诉读者,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笔者认为,这就是报纸深度报道的发展方向——为读者做信息的整理分析。
举例来说,在新能源汽车可以在滁州上牌之后,记者没有浮于表面地报道这个动态新闻本身,而是由点及面深入了解了目前滁城能不能买到新能源汽车,车子充电方不方便,目前哪里有充电桩,今年将建多少,位置在哪,以后新建小区里充电桩将成为“标配”等等,最终得出结论:“滁城新能源汽车不久可‘放心跑”。将这些读者最关心的内容,通过一篇深度报道全面分析出来,有现场、有数据、有结论,满足了读者的需求,读者必然愿意读下去。
(二)使用图片图表,化普通阅读为立体式阅读
读图时代,几乎所有的媒体都很注重图片的使用,作为传统的纸媒来说,正确有效地使用图片尤为重要。因为某种程度上,图片决定了一篇文章甚至一张报纸的吸引力。而在图片使用上,笔者认为报纸其实是有优势的。
首先,报纸有着严格的选稿审稿流程,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图片的质量,尤其是在普遍重视图片运用的当下,很多优秀的图片被大胆的放大使用,冲击力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这一点充分体现在目前诸多报纸都采用杂志式封面的样式,将质量高、冲击力强的图片放在一版,再配以简短有力的标题,非常夺人眼球。
其次,报纸可以运用版式设计等诸多方法组合用图,从而产生“1+1>2”的效果。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重大的新闻事件,比如笔者所在的滁州开展的中国农民歌会、正月十六走太平等活动,精彩的图片集中刊发,从点到面,大场面、小细节面面俱到,往往给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另一种情况是一些组图策划,比如笔者所在的报纸就为此开设了“视觉”版,不定期地刊发整版的图片,这些图片可以是新闻图片,也可以是文艺图片,通过编辑编排设计,一般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片标题简洁凝炼。每每刊发,都获得极高评价。比如年前节日氛围浓厚,摄影记者拍摄了众多精彩图片,将这些图片集中刊发,“年味”跃然纸上。又比如夏荷盛开之际,集中刊发了一组关于荷花的图片,清新自然之风似乎迎面而来。这些都是组合用图所达到的集聚效应。
再次,根据稿件需要做图。比如根据稿件内容配发地图、表格、漫画等,这样可以更好地传达新闻内容,收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滁州打造“一主四副”城镇群》这篇报道中,详细介绍了滁州将打造以滁州市主城区为核心,以全椒县、来安县、南谯新城、汊河新城为副中心的城镇密集区。稿件说得其实是很清楚的,但是说得再清楚也不如一张图来得直接,编辑将空间结构图放大处理,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发挥版面优势,通过版式版次栏目“说话”
报纸的优势还在于,它不仅可以通过精彩的标题、有冲击力的图片、深度的分析报道吸引读者,它还可以运用多变的版式表达编辑思想。换句话说,报纸的版式也是可以说话的。这种“说话”,笔者认为是编辑思想的表达,也是报纸引导性的体现。因为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并不是缺乏信息,而是在海量的信息中不乏垃圾信息。在诸多的信息中,什么样的信息是读者最需要的,什么样的只需要一带而过,什么样的属于垃圾需要坚决摒弃?报纸都可以通过版次、版面大小和版式来做出引导。
比如笔者所在的《皖东晨刊》就设立有“重点新闻”“综合新闻”等诸多版面。能上“重点新闻”的,基本上都是关系到市民生产生活的最重要的信息,而版面编辑在处理过程中,又将这其中最重要的信息点通过导语的形式放在最醒目的位置,并配以能够说明问题的图片和表格。这张报纸上最重要的新闻是什么,这篇新闻要说什么,最主要的内容是什么,读者可以第一时间抓住,这就是版次、版式的作用。再比如一些社会新闻,放在一些自媒体上,可能就会为了满足受众猎奇心理而放大处理,而作为主流价值观的引导者,报纸在处理这些内容时就会有所取舍,这种取舍最终在版面安排上也会有所体现,比如放在二条或者用小稿子处理等。此外,报纸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开设多种专栏,通过策划一系列的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影响力,体现报纸的人文关怀,这也是追求快餐式阅读的新媒体所欠缺的。
坚守服务性,滿足读者多方面需求
为读者服务,是一张报纸的基本属性。具体来说,报纸要坚守服务性,首先要积极报道服务类新闻,给读者想要的信息。比如2018年春运开始后,记者连续进行了关注,从春运预发多少旅客,到有关部门对春运车辆和驾驶员严格把关,以及高峰路段时段、绕行方案等,颇为实用。春节临近,报纸又编发了一系列稿件,制作“过年手册”,告诉读者过年期间天气情况以及文化活动、客运、公交、医院等方面的安排与调整,可谓“一册在手,过年无忧”,深受读者喜爱。
为坚守服务性,报纸可以积极做好资讯类版面,用丰富的信息为读者导航。比如笔者所在的报纸,一度最受欢迎的是“养生保健”版面,有一些老年读者甚至专门将这个版面装订成册予以保存。这充分说明了读者对于资讯类信息,尤其是经过筛选的资讯类信息是有需求的。因此,在2018年的报纸版面更新变动中,笔者所在的报纸不光保留了这个版面,还积极开拓了新的资讯服务版面,如汽车、旅游、读书、教育等,以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
为坚守服务性,报纸还可以积极发展好副刊版面。因为对于一些读者兼作者来说,作品通过网络传播和见诸报端的体会是完全不同的。因此,在2018年伊始,笔者所在的报纸在进行版面调整时,虽然缩减了一些版面,但是为读者提供发稿途径的文学类副刊版面却保留了下来,并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关注,有一些读者甚至来电反映,希望每周多一些版面,增加发稿量。
全媒体时代,融合是大趋势,但融合是互惠互利的举措,并不存在谁弱谁强、谁主谁次的问题。换言之,纸媒在融合过程中并不是一味的拥趸者或是被动一方,可以主动起来,让新媒体为己所用,促进自身优势的发挥,从而更加具有生命力。作为继续坚守纸媒的媒体人,既不应怨天尤人,也不能固步自封,要适时地开拓自己的视野,有效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互动,使其成为纸媒的有益补充。比如纸媒可以借鉴新媒体,使其成为新闻线索的好来源,也可以依托新媒体,开展较为广泛的读者调查,并及时得到读者的回馈,从而进一步提升报道水平。
总之,任何媒体形式都有自己的优势,作为纸媒,虽然受制于采编、印刷流程等,在时效性上不如新媒体,但却可以找准定位,在权威性、可读性、服务性等方面下功夫,在阅读快餐化的全媒体时代,发出自己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