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2018-04-16钟琳琳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诵读拓展赏析

钟琳琳

摘 要:古诗词的诵读鉴赏一直是古诗教学的难点,以《使至塞上》的教学为例,通过“以读串学”“品析词句”“探究背景”“拓展迁移”等教学环节的开展,来探寻古诗教学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诵读;赏析;意境;背景;拓展

随着诗歌鉴赏被纳入中考范围,古诗的教学越来越被重视。但纵观古诗教学课,课堂的学习活动基本停留在诗句的背诵和理解上。往往忽略古诗词的鉴赏美读,忽视古诗词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古诗教学如何才能取得突破,有效达成“鉴赏”的教学目标。笔者就执教的《使至塞上》为例,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设计诵读

古诗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到位的诵读指导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体会诗歌的音韵美和神情妙趣,这与以背默为目的的读是迥然不同的。因此笔者在执教该课时,就是以“读”来贯穿诗歌的整堂教学。

先從比较师生读法的区别入手,让学生了解诵读需要注重断句节奏和声音的抑扬顿挫,并适时补充“平长仄短”的方法,体会吟诵读中“连而不断”的韵味。而后则是通过品味诗歌中的语言,体悟王维出使边塞心情的复杂与变化,从带着孤独愤懑之情被排挤出朝廷,到看到壮阔的边塞风光,听闻边塞传来的捷报,心情顿时振奋激昂。这种情感的变化就可以通过诵读充分地展现出来。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同学们的脑海中出现一个个画面,形成一个切合诗歌意境的情感氛围,并达到以读入诗、以读冶情、以读促悟的效果。

二、用心锤炼字句

所谓“文循言迹”是指教师要循着诗文的关键处,引领学生推敲斟酌,使学生的思想和诗人的思想情志在此处撞击融合,以深入体味作者的“所言志,所载道”。这就需要教师找出一个切入点,来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人所传达的情感。在执教《使至塞上》时,笔者首先让学生结合课题,带着问题诵读全诗,自觉地去理解诗歌的大意。而后笔者让学生重点赏析了颔联和颈联中的意象,来体悟诗人情感的变化。

教学片段:

围绕“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抓住其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四个景物的特点,赏析其色彩、层次和意境的美感。

生:黄色的大漠给人画面开阔、无边无际的感觉。

生:孤烟,有孤独之感,而“直”又给人一种竖直、坚毅挺拔

之感。

生:长河,一个长字,写出黄河横贯其间,气势恢宏。

生:红色的落日是“圆”的,就给人亲切温暖、醒目的感受。

师: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让我们感受到丰富的色彩美。落日低垂、河面,河水波光粼粼,有种河水吞吐明的宏阔气势,从而使整个画面更显得雄奇瑰丽。

师:诗人途经这片沙漠,见到千古奇景,心情如何?

生:兴奋、激动、喜悦。

古诗的教学应引导学生由“象”入“境”,由“境”会“意”,由“意”悟“美”。充分感受诗歌的审美境界和诗人所传达的情感,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领略诗词的美。

三、还原创作背景

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气质、创作意图各不相同,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所以只有立体地介绍古代诗歌作品,学生的阅读才会“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教学片段:

师:除了王维,唐朝还有很多诗人爱写边塞诗。为什么唐朝的诗人爱写边塞诗呢?

背景补充:唐王朝马上得天下,统治者亦重视边功,“以从军为荣”的环境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很多本就以“济苍生,安社稷”为理想的文人也纷纷投身边塞,博取功名,保家卫国。

师:因此王维在他的边塞诗的字里行间,也透露了一种什么情感?

生:想去边塞建功立业。

师:从王维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文人的报国志向,更感受到的是特属于唐朝的时代精神。

解读诗歌,我们应把它还原到创作的大背景中,不能只孤立地解读一首诗。“披文入情,沿波讨源”才能领略诗中的情感。

四、有效迁移拓展

古诗教学的拓展作业应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学生才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真正理解诗歌品析的方法,提高鉴赏的能力。笔者在拓展作业中,推荐了王维早期的另一首边塞诗《观猎》,要求学生用文字记下读诗时体会到的画面、意境和情感。

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学生习作: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风的呼啸伴随着弦的鸣响,拉开了全诗的序幕,使打猎时的激情豪放与劲道跃然纸上。“草枯”“雪尽”,仿佛让人看到了沾着点点雪水的枯草在马蹄下摇摆,有一种冬尽春来之感。全诗的点睛之笔在于“疾”“轻”二字。作者暗把猎者比作鹰,写出了狩猎者的眼疾手快,渲染了猎场上的紧张气氛。回归途中用了“忽过”“还归”写出了归猎的时间之快,表达了作者满满的喜悦与轻松之情。最后的“射雕处”,出自《北史·斛律光传》,有暗示将军英勇好猎、弓法超群的意味。诗歌表达了作者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课堂教学的有效不仅体现在课堂上,更应延伸到课外,借教材拓展古诗欣赏的领域,努力寻找教材中选入古诗的某个“迁移点”,或同作者,或同诗作风格,或同时代等,拓展学生古诗欣赏的领域,提升鉴赏能力。

综上所述,古诗的教学首先要确定一个切入点,以诵读为手段,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引导和点拨,从而达到让学生感受意境,体悟情感的目的,并且能够将这种鉴赏的方法迁移到平时的古诗阅读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古诗阅读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荣生.文言文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

[2]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01.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诵读拓展赏析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