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妙趣如何横生生物课堂

2018-04-16臧宏伟

新课程·中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生物课禽流感病毒

臧宏伟

老师们大多都有调课的经历,每当我看到学生失望的眼神而又师命难违打开生物课本时,我心中好比打翻了五味瓶。目前不少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厌学情绪,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在决定个体的行为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情绪状态对学生效果的影响存在着显著差异。如何让学生像盼望着上音体美一样望穿秋水地盼一堂生物课呢?我想,我们把以下几方面做好的话,学生也一定非常热爱生物老师,热爱

生物课。

一、保持高昂的情绪进课堂

“教师对教材冷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使其所讲述的材料好像和学生之间隔着一堵墙。”所以每当走进课堂时,教师尽量要面带微笑,亲切自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要始终处于饱满、热情的状态,为学生认知活动创造最佳的情緒背景。教师自己对学科执着追求的精神、对工作的热忱都会自然而然地感染学生。在知识面广博和敬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中,后者则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尊重。尽管我们的知识可能不够渊博,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工作态度足够一流。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兴趣教育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而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需要教师付出艰辛的创造性劳动。

很多为同学们所熟知的成语、歇后语、谜语、谚语中都包含了生物学道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多联系这样的实例,定会使得课堂熠熠生辉。比如这样一些成语,如“肝胆相照”,肝脏和胆囊两个器官相邻,肝脏分泌的胆汁贮存于胆囊,二者的关系非常密切。比喻对人真诚,真心相见。又如,“杯弓蛇影”“望梅止渴”,揭示了条件反射的道理。再如“红杏出墙”属于应激性的实例,一方面出墙红杏为了多争取阳光有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也为墙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不无裨益。

我还注意总结一些简单的口诀便于学生记忆,如人体内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分别为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取其谐音,即“携一两本单色书来”。再如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患病为常显”等。

课堂上这样做,不但可以降低学生理解记忆的难度,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兴趣的延伸和发展。从而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

美是一种感觉,是我们心灵产生出的一种愉悦的情绪体验,而生物之美,无处不在。如动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之美:鸟类中空的骨骼对飞行的适应、鱼类的鳍对水中生活的适应、青蛙对水陆两栖生活的适应;北极熊与冰天雪地颜色一致的保护色、毒蜂腹部黄黑相间的横纹形成的警戒色、尺蠖与它的栖息环境形成的拟态等,无不体现了生物与它们生存环境的和谐;生物体组织器官的结构之美: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DNA分子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师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的同时,也体味着生命的奥妙,体味着科学、美学的珠联璧合。

在语言表述上,也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熏陶。许多生物学知识与古诗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人教版必修一“ATP”一节,教材引用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秋夕》一诗:“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师生在如诗如画的意境中,分析有关ATP转换的问题,真可谓美轮美奂,美不胜收。当然,切忌舍本逐末,喧宾夺主,冲淡主题。

四、运用生物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教材知识枯燥无味,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稍不留神就要满堂灌,所以久而久之,师生定会身心俱疲,而若做到联系实际生活,学以致用,学生定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从而兴趣盎然。比如讲到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时,我会告诉大家如何吃得营养、吃得健康、吃得苗条,爱美的女同学如何正确地进行减肥,告诫学生珍爱健康;讲到内环境的稳定时,我会给学生详细介绍尿毒症、糖尿病等疾病的病理和预防措施;讲到血细胞的正常生理数值时,我还会教给学生如何看血常规的化验单,从而保持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2005年发生了禽流感,从课堂上学的一星半点儿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胃口,他们从多种媒体了解到禽流感病毒和SARS病毒一样也是一种RNA病毒,禽流感病毒只能在人与禽及禽与禽之间传播,并未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是因为人的流感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蛋白质组成成分上存在差异。我把学生的调查研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了交流和讨论,不足的地方我还进行了纠正和补充,真正让学生有了“学以致用”的感觉。

五、浓墨重彩涂染教材中的生物学家,刺激学生奋发向上的欲望

一部科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工具史。科学史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与方法,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对探究本质的理解,为教学中探究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依据。古今中外,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有一部持之以恒、百折不挠、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奋斗史。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我们如何上好45分钟的一堂课,真可谓处处玄机,奥妙无穷。但不同的上课方法却有相去甚远的结果。以上是我的一些拙见,我是这样想的,也是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不当之处,供同仁们切磋商讨,批评指正。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生物课禽流感病毒
感冒病毒
高中生物课教学生活化探寻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人教版”高中生物课标教材中的科学方法体系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鸡大肠杆菌病并发禽流感的诊治
禽流感的防治措施
禽流感的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