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行走在责任的路上
2018-04-16袁银初
袁银初
汪国柱局长虽然比我大好几岁,而我俩却因工作缘由成为了“忘年交”!
1990年,时年28岁的我,正在都昌县苏山一中工作。县教育局新任局长汪国柱上任。他年轻有为,是个有責任、敢担当的“强硬派”人物!作为基层人员,我与汪局长首次见面是9月在造船厂礼堂全县教育会上。汪局长那雷厉风行、果敢进取、责任意识的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1981年参加教育工作,前任老校长杨文轩恩师1989年调任都昌镇一中校长,本当通过考察,我1990年暑期拟调城镇中学工作,无奈正值县局领导换届而搁浅。后来,我与汪局长两人的真正相识相知还是从1991年3月苏山乡的“路教”工作开始的。当时,汪局长兼任县派的苏山乡路线教育工作队队长,历时三个月,汪局长工作在乡政府,住宿在学校。期间,他“十个指头弹钢琴”,一边主政全县的教育工作,一边组织全乡路教工作的开展,还全方位调研指导基层学校(苏山一中)的工作,并帮助学校征收土地三余亩扩大校园。在那时与汪局长三个月的短暂交往,我们俩从此结缘。
1992年3月,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实业股份公司,下设育才印刷厂和文化用品厂,杨文轩校长兼任育才印刷厂厂长。五月,本人的进城一事重新得到组织上的复议,拟调城镇印刷厂工作。不料,现任校长戴扬祖恩师于6月1日突然病逝在工作岗位,身为第一副校长的我,临危受命主持苏山一中工作,并负责料理戴校长的后事。事毕后的暑期,我向组织上交差复命,意至城镇履职。汪局长却面宣留任苏山一中继续主持工作的组织决定,进城一事又一次搁置。我只得无条件接受组织委任。
都昌是个教育大县,学校、教师、学生都是大数据,作为三十岁的正股级校长,自己是全县最年轻的了。面对“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公众担忧,自己没有退路,只有将责任担当起来,全力做好工作才不负众望!1992年6月至1995年6月的三年时间里,苏山一中办学成绩名列全县前茅;目标管理获全县先进单位;编印发行全县首部校志《苏山一中校志》;拍摄《奋进的苏山一中》专题片;《九江日报》长篇报道学校《草绿花愈艳》。自己也作为首届“十佳校长”代表在全县表彰会上发言。
1995年的6月暑期,自己则又奉命借调到慈济中学工程指挥参加筹建工作。县长陆元初亲任总指挥,汪局长任办公室主任,自己同张岭中学校长万开元、蔡岭中小校长余金松任工程管理员,直至1996年12月25日的竣工典礼,可以说与汪局长同时战斗了一年半。这段时日里,更加领略到汪局长的风范!
从1990年上任起来,汪局长争取政府投入,创建桂花垅县城天宇小学;争取台湾佛教慈济慈善基金会捐资(909万元人民币)创建都昌慈济中学;争取资金支持改造县局办公楼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往往是时间紧、任务重。就拿慈济中学来说,以“深圳速度”创建新校:6个建筑公司15个建工队1000余名施工人员同时作业,仅用一年时间一次性新建总投资达1800余万元的204亩校园、36000平方米校舍。工程实施的关键环节,汪局长与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同工同宿,一起摸爬滚打,吃一饭一菜;住指挥部铺板床;蹲工地混泥土浇注现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1996年秋季,200余名教工、4000余名学生,学前班、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同时开学,创江西省农村中学“条件、师资、管理、质量”四个一流,得到前来参加竣工庆典的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以及台湾同胞们的充分肯定。还有天宇小学、县局办公楼等重点工程,凝聚了汪局长多少心血与汗水,至今人们还常念叨他的政绩与贡献!
汪局长事业感强,有责任担当,不仅表现在工作能力上,还体现在其工作作风上。他心胸开阔,襟怀坦荡,爱憎分明,直率廉明,从不回避矛盾,从不推诿责任,敢说敢干,坚持敞开门办公。对待同事,对待部下,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却热心关怀,以兄弟之情待之,他深受群众称道。自1990年4月至1996年底,历任两届局长,长达六年半时间。都昌教育捷报频传,他个人也获得省教委、省妇联授予的“全省扫盲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1997年1月,汪国柱局长奉调至县交通局任局长,不久,他又将全县交通工作做得风生水起,新建路网四通八达,处于全省领先地位。若不是碍于转行因素,我定当跟随他打拼一番交通事业。
工作闲不住的汪局长,退职退休之后,一边尽孝侍奉高龄的老母亲,一边担任九江市都昌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会土塘分会秘书长,坚持热心为驻市乡民服务,这又一次成为他公益事业的责任使然!长期以来,他始终不停步尽职尽责行走在责任使然的路上。汪局长时刻以工作为重,因此,他批评过不少人,但也在事业上帮助过许多人,培养成就过更多的年轻者!就是受过他严厉批评的同志,或是工作上不理解的同志,甚至包括意见相左的同志,在他退职之后,反倒认可他,更加敬重他,甚至还成为了他的“粉丝”。
——选自《湖光》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