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效果观察

2018-04-15王庆雄

健康必读 2018年8期
关键词:VAS评分

王庆雄

【摘 要】目的:探究中风疼痛汤在中风后半身疼痛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中选出6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中风疼痛汤服用,对比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等。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0%,组间对比P<0.05;治疗10d后的VAS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中风疼痛汤的应用促进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风疼痛汤;中风后半身疼痛;VAS评分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8-0155-01

中风后半身疼痛往往发生在中风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困扰,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治疗[1-2]。我院应用中风疼痛汤治疗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60例为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组: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43-82岁,平均(61.5?10.2)岁;中风类型: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病程2~9年,平均(5.1?0.5)年。观察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6-83岁,平均(61.9?10.5)岁;中风类型:脑梗死19例,脑出血11例;病程2~10年,平均(5.2?0.7)年。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常规抑制血小板聚集、降压调脂、扩张脑血管等对症治疗,并给予卡马西平止痛,口服卡马西平100mg/次,每日3次,连续服药10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处方:甘草、鸡血藤、白芍各20g,延胡索15g,当归、陈皮、半夏各12g,红花、桃仁、枳壳、白芥子各10g,全蝎4g,蜈蚣3条。每剂煎汁300ml,分成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连续服药10d。

1.3 疗效评估 显效:患者的半身疼痛症状完全消失。有效:半身疼痛症状有一定的好转。无效:疼痛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是加重。

1.4 疼痛程度评估 治疗前、治疗后分别采用VAS法评测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程度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1.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数据的对比应用x2检验,计量数据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10d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 治疗10d后,两组的VAS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中风也即脑卒中,多因气血逆乱、脑脉阻塞、血溢于脑导致,以突然昏迷、半身不遂、肢体麻木、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为主要表现。中风具有发病急、变化迅速等特点,好发病于老年人群,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出现语言障碍、半身不遂等[3]。在中风的恢复期或是后遗症期,极易并发中风后半身疼痛,西医学认为其发病原因主要为:(1)中风伤及感觉传导通路。(2)伤及运动神经,致肢体肌力减弱,关节僵硬,加之运动缺乏导致关节脱位,肌肉组织粘连疼痛。(3)中风后脊髓反射的牵张反射增强,致肌张力提高,肢体痉挛性疼痛。加上多数患者年龄偏大,组织代谢缓慢,易导致组织胺、5-羟色胺等致痛物质增多,引起半身疼痛。卡马西平是常用的精神病药物,其具有膜稳定性,显著降低神经细胞膜对Na+、Ca2+的通透性,降低细胞兴奋性,主要用于抗惊厥、抗神经痛等治疗中[4]。在中风后半身疼痛治疗中具有一定疗效,但是长期应用后不良反应多,因此需探寻更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祖国医学将中风后半身疼痛归属到中医学的“偏枯”范畴,最早在《内经?灵枢热病》中就有记载。认为多因肢体偏瘫、活动受限、脉络阻塞,不通则痛;血气虚,无法濡养,不荣则痛。因此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等为主。王晓玲[5]对中风后疼痛患者应用具有活血通络、行痹止痛之效的身痛逐瘀汤治疗,发现能显著缓解患者的半身疼痛症状。孙阁[6]对患者应用调神通络配穴针刺和腕踝针治疗,认为腕踝针在疼痛治疗中具有独到之效,穴位所在区为十二皮部所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射于体表的相应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区域,经腕踝针治疗后振奋皮部和络脉的经气,推动氣血运行,起到显著的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中风疼痛汤的应用利于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本院应用的中风疼痛汤中的枳壳、白芥子、桃仁、延胡索、红花、鸡血藤、丹参等药具有祛瘀生新、活血化瘀之效;半夏、陈皮、枳壳、白芥子等药具有化痰通络之效;最后再加入虫类药物全蝎、蜈蚣起到搜风通络之效,可根治中风。白芍、甘草具有滋养之效,诸药合用共奏活血通络之效,根治中风后疼痛患者病因,促进疼痛症状缓解。

综上所述,中风疼痛汤在中风后半身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疗效确切,促进患者疼痛症状缓解,改善生活质量,且服药方法简单,不失为一种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崔秀芳.针刺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疼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4,22 (11):16-17.

[2]杨之源,黄平林,徐彩弟,等.自拟偏瘫外洗方用于脑卒中后肢体疼痛的临床研究[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4,36(3):217-219.

[3]佟邵刚.自拟中风疼痛汤配合曲马多治疗中枢性卒中后疼痛[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6,38(5):403-406.

[4]王学平,张占鹏,常晶晶,等.自拟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的临床疗效及NHSS、ADL评分变化观察[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2):238-240.

[5]王晓玲.身痛逐瘀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60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7(5):184-185.

[6]孙阁.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42例[J].中国针灸,2013,33(08):745-746.

猜你喜欢

VAS评分
舒适护理对骨外科术后疼痛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疼痛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腰痛经验方联合推拿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
腹膜外腹腔镜疝气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疗效对比分析
循证护理在骨科患者镇痛中的应用
局麻下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分析
红花如意丸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的效果观察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技术在胸腰椎后凸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剖宫产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124例效果观察
围刺法治疗骶髂关节致密性骨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