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评价如何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04-15袁雅玲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8年7期
关键词:晏子古诗文中华

袁雅玲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发展的主题,语文学科在其中更是担当着重任。新一轮课程改革加大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重,探讨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途徑,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本文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探讨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以期能给同人对语文教学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带来启迪。

一、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误区

当前语文评价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存在诸多误区,比如将考查古诗文相关内容、古代文化常识等同于考查优秀传统文化,注重考查对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的记忆,考查形式局限于试卷等。这些误区主要是由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和考查目的认识不足所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性,它不仅推崇和尊重人,还重视人的道德和修养,这也是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即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自身品格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因此语文评价中应注重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吸收和内化,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考查只是一种手段,促进学生自觉内化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才是根本目的。这也是本文探讨考查优秀传统文化方式的思想基础,一切考查方式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成为一个时代新人。

二、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则

1.遵循知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文献、文物、传统生活方式三大类。语文教学更多面对和依托的是文献典籍,其中最常见的是古代诗文,也就是说,中小学传统文化学习主要是通过学习古诗文来实现的。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古诗文教学中普遍存在重文言知识讲解轻人文教育的现象,语文教学评价倾向于考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而缺乏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考查,这很容易导致学生虽有丰富的知识,但精神世界贫瘠、情感匮乏。温儒敏在《中华文明之光》一书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大显著特征就是包含着强烈的人文精神,一方面尊崇人,另一方面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这些内容渗透在古诗文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智和人格发展。因此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应兼顾知识层面和人文层面,纠正教与学的偏颇。

2.注重全面性与实践性

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知识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书本知识,还包括与实际生活广泛联系的应用知识。语文能力不仅指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读写能力,还包括适应学习、生活、实践、创新的语文实用能力。因此,语文教学评价中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要注重全面性和实践性,使学生语文的智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并促进学生语文整体素养的全面发展。

3.要立足时代发展

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立德树人的落实。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笔者认为,这个“德”应该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德,“人”是现代人。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为了做一个古人或是带有古风的人,更不是学习古人的行事风格与价值取舍,而是为了更好地做一个现代人。传统文化毕竟与现代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现代的学生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时代特点,有着新时代要求其建构的价值观,古诗文中呈现和寄寓的情感态度、文化心理、价值追求与现代生活、现代公民标准都有一定差距。因此,在考查优秀传统文化时要立足时代发展需求,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观念,如平等、自由、博爱、公正、包容,另一方面还要将这些观念进行现代转换,以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比如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渗透着“孝”文化,在考查学生对孝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时,就要将学生的思维往爱心、平等、和谐等符合时代精神方向引导,让学生明白新时代“孝”的内涵已发生变化,进而能更容易认同“孝”的价值理念、践行孝道。

三、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主体性,重视随堂评价

尊重学生主体性,是实现在课堂教学中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实际上,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融入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忽略了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了解学生的学情和性格特征,教学效率低下也是必然。优秀的教师懂得尊重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注重与学生的教学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发声,让评价、考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中把握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理解程度,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比如在《诫子书》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梳理完文章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找出文中自己最喜欢的某句话并谈谈感受。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对思想观念的认同程度,而且学生是基于自身实际来谈,因此这样考查既能把握学生当堂学习状况,又能了解其现实中的学习态度和价值取向,也有利于对其思想认识不足之处进行积极引导。

2.在读中考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在教材中主要是古诗文。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考查古诗文对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影响更重要。读就是一种很好的考查方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反映出其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对文章思想的把握及自身情感的丰富程度等多方面信息。古人学习尤其注重读,在读中体验文字承载的感情,领会意境的妙趣。文言也是一种非常适合读的文字,具有音乐性,即便是“之乎者也”四字,也因带着不同语调语气,每个字的发音有长短、高低之别,韵味无限。古诗文中或者押韵,或者长短句结合,或者对仗工整,读来朗朗上口。比如学习《陈情表》一文后,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读课文,听学生读得是否有感情,来判断其对作者境遇的态度,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对文中渗透的孝文化的认同。学生如果在生活中是一个情感丰富、懂得感恩的人,必会读得动情,甚至情不自已。反之,学生则可能读得枯燥无味,平淡无奇。

我国有吟诵的传统,自古诗文皆可吟诵。《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吟诵是更高形式的读,它需要吟诵者全神贯注、感情真挚、心口相应,欣赏到诗文意境,感受到作者的欢欣、愉悦、愤懑或叹息,与作者的生命融为一体,做到真情迸发。考查古诗文时,可采取这一带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方式,教给学生“平长仄短入声促,依字行腔韵拖长”等吟诵方法。吟诵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诗文情感的审美体验和感性思维能力,还能增强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3.考查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无论何种形式的考查大都离不开问题。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笔者认为,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敢于质疑的创造性思维,是在主动思维中对已知或结论等积极辨析判断,并能有根据地作出肯定接受或否定质疑的断定,在评判中形成主观结论的较为全面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是新课标的题中之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需要在语文教学评价中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去重新思考和分析,找出原结论的缺陷与不足,发现问题,大胆批判。同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和肯定学生独特的思路和不同的见解,并及时进行正确灵活的评价、反馈,甚至给予表扬。比如,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执教《晏子使楚》一文时,不断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其中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今天的一位外交官认为,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总像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对此,你怎么看?”这一问题引发学生重新审视晏子的语言和人格,并思考衡量“智慧”“尊重”的标准。有的学生从晏子的处境考虑认为其虽必须“绕口令”,但确有逞口舌之能之嫌;有的学生换位思考,觉得自己说不出晏子那样既能为祖国赢得尊严又维护楚王颜面的话,很佩服晏子的才华;有的学生对这一问题表示说不清楚,发出了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之问;有的学生表示怀疑这位外交官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嫉妒晏子的才能;等等。最终学生将老师提出的问题推向探讨晏子“真正的智慧”所在。这一问题不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低充分显现,触发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思考,而且深化了学生对蕴含于晏子言行之中的价值观的理解。

4.在考查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

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自觉学习探索传统文化,是语文评价中考查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目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处处渗透着传统文化元素,比如教材中的插图,有山水写意画、水墨画、剪纸画、扇子形状的画、古代名家书法作品,还有汉画像砖上的画、古代墓室壁画等。这些插图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价值,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教师若不提及这些插图,学生也许仅会看看而已,如此就错失了一个拓展学生传统文化视野的良好时机,也辜负了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教学时,教师可将教材中古诗文的插图纳入评价之中,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另外,还可将楹联对仗、诗词歌赋创作、传统节日文化等纳入传统文化考查中,关注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素养和思想韬略的消化吸收。比如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在中华民族文化体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充满人情伦理色彩,可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节日创作一首诗歌。

5.在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中考查

孔子评价学生时主张“闻其言,观其行”,即知行合一。传统书面考查形式只能考查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而言,实践更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应注重知行合一。教师或学校可策划一些传统活动,这些活动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举办,比如“人无信不立——说诚信”的演讲活动、“古诗苑漫步”的传统诗文诵读比赛、传统经典阅读交流活动等;也可以结合校本教材和乡土文化举办,比如“寻找身边的民俗”“家乡方言知识大比拼”等。参与活动的过程不仅能展现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反映其精神面貌、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在考查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拓展了其传统文化视野。

总之,在语文评价中探讨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一方面要注意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遵循文化特性,另一方面还要立足时代发展,明确考查的根本目的,结合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去考查。探索语文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途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本文仅从语文评价角度予以抛砖引玉。

猜你喜欢

晏子古诗文中华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
晏子的车夫
高中教育如何从古诗文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小燕子
强化古诗文教学中的“素读”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何处觅诗意 添翼其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