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需求视角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及其缺口分析

2018-04-15汪昕宇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

汪昕宇

摘要: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的角度对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及其能力缺口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不高,且总体低于北京地区13所高校的一般水平,就业能力缺口较为明显,需要针对学生的特点,依托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就业能力 能力缺口 北京联合大学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供求总量失衡与结构性失衡的双重压力。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社会各界探讨与研究的重点。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经济环境、劳动力市场供求、社会环境因素,以及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等,但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当前教育体制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脱节。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实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关系高校生存发展的关键。因此,从高校自身出发,根据高校的教育教学方针和学生特点,研究并实施有效模式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北京联合大学作为北京市属综合性大学,学生规模居市属高校首位,所招收的学生以北京生源为主,大部分学生在北京地区就业,学生层次整体较低且良莠参差不齐,学生无论在观念、能力,还是社会资本等方面都与其他高校学生有一定差异,使得学生的就业问题较之其他高校有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研究旨在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就业能力水平的测评,了解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不足和需重点培养的能力,一方面可以为本科学生就业能力测评提供实用性工具,以便及时测评与掌握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动态,另一方面研究结果还可以为学校的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就业指导眼务、就业与创业教育提供依据。

一、数据搜集与研究方法

1.数据搜集

本文数据搜集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方式展开,调查工作包含三部分:一是针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920份,回收有效问卷850份,有效回收率为92.4%。二是对2014年及以前毕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访谈,访谈人数为20人。三是与20家企业进行座谈或访谈,了解企业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实际需求。

问卷调查涉及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工程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包装工程、生物医药工程、工业设计、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自动化、工商管理、信息管理、电子商务、金融学、国际贸易、财务管理等共15个本科专业。

2.研究方法

(1)访谈与问卷调查。运用访谈与调查问卷,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水平以及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现状进行调查,得到相关基础数据。

(2)统计分析法。利用就业能力评价量表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水平进行调查;计算就业能力水平得分,以评价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水平;从岗位需求的角度计算毕业生毕业时具备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即测度能力缺口;利用描述统计、方差检验等方法对不同大类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差异性进行统计与检验。

二、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测度与能力缺口分析

1.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对北京联合大学已毕业半年及以上本科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的访谈,在前期研究建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北京联合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建立了适合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评价指标。指标体系较好地通过了信度与效度检验(Cronbachsa值为0.936,KMO值为0.942),能够保证本文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的评价结果具备与前期针对北京地区13所高校毕业半年及以上毕业生的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

根据前期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专业能力、通用技能和基本素养三个方面对北京联合大学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价。其中,专业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通用技能包括基本工作技能、科学管理技能、学习发展技和自我控制技能;基本素养包括职业素养和品质特征

2.就业能力水平测度与比较分析

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北京联合大学2014属毕业生各项就业能力的测评结果,及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北京地区13所高校2013年之前毕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水平的比较结果见表1所示。其中各指标按照“1、2、3、4、5”五个等级计分,分值越高表示能力水平越高。

从表1~表3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整体不是很高,平均水平为3.52,低于用人单位4.18的需求水平,且此差距,即就业能力缺口,十分显著(能力缺口通过了统计检验)。其中,专业技能、学习发展技能和自我控制技能的能力缺口较大,尤其是在自我控制技能上差距最大,体现了本科生在这些重要就业能力上的不足与差距,以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现实情况,这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是比较一致的。

第二,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2013年及之前毕业的北京地区13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相比也是偏低的。其中,自我控制能力、职业素养上的差距最大。但我校学生的基本工作技能水平是高于北京地区毕业生平均水平的。按照本项目所构建的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工作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北京联合大学学生北京生源居多,北京生源学生在这些能力方面整体优于外地生源的学生,这—评价结果也符合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情况。

第三,不同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方面,其他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毕业生专业能力的差异上,理工类学生的专业能力明显高于人文和经管类专业学生。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4属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平均为3.45,低于全校的平均水平,其中基本工作技能与学校平均水平的差距最大,但基本素养高于学校平均水平。与岗位需求水平相比,自我控制技能的差距最大,其次是学习发展技能和专业技能,基础知识的差距相对较小。

三、总结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毕业生特点的就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体系对2014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测度,并与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额一般水平、用人单位的需求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北京联合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能力整体不高,与北京地区13所高校的一般水平相比偏低一些,且就业能力缺口明显。本文还对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进行了单独测度与比较分析。

针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供需缺口较显著的情况,学校—方面,应加强专业教育中理论教学与集中实践教学的连贯性,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都应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另—方面,应加强集中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尽可能地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对接。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集中实践教学模块为例,可以通过与人力资源管理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合作单位的研讨,确定了薪酬计算、社保福利的计算与缴纳、证件办理与档案管理等3项具体专业技能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对象,采取与用人单位共建的方式,重新设计了培养方案中的“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践”环节(6周,共计144学时),重点采用实操和“模拟大厅”练习的方式,以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彻底改变目前宽泛地培养方式。另外,针对北京联合大学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的现实,应设计更为有效的、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培养环节和培养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就业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项目化管理视角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探究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外语能力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