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就业能力探究

2016-11-28李平蒲曦陈秀丽李博

中国市场 2016年40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素养高职

李平+蒲曦+陈秀丽+李博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高职财经类专业和学生人数众多,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使其实现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高职;财经类专业; 职业素养; 就业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8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2016年应届毕业生总量达到765万人,创历史之最,预计海外回来30余万名留学生,加上往年未就业大学生人数,预计将有1000万名以上的大学生竞争就业,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的热点、难点。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人数众多,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使其实现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任务。

1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构成

目前,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课题组经过半年的时间,通过深入50余家企业,开展200余名毕业生跟踪,发放300余份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需求和要求,立足企业需求导向和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归纳总结了以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1.1 职业素养构成

1.1.1 专业素养

企业需要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财经专业知识和管理理论知识,以及对专业的认知和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的认同等。企业对高职财经专业学生总体评价是专业素养较好,专业知识基本够用、专业对口率在85%以上。

1.1.2 人文素养

企业需要的人文素养主要包括:勤奋踏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服从、服务的工作态度;诚实守信、廉洁自律的工作道德和规则意识;合作共享的团队意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耐心细心、敢于拼搏、乐观自信的工作形象等。企业对高职财经专业学生总体评价是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甚至欠缺,亟待提高和加强。

1.1.3 职业能力

我们根据调研和统计分析,按照企业需要的职业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能力: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学习、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协作能力;工作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交流和写作能力;社交能力;执行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企业对高职财经专业学生总体评价是职业能力参差不齐,甚至欠缺,亟待提高和加强。

1.2 就业能力构成

1.2.1 就业认知能力

就业认知能力,即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就业的领域及方向,今后从事的职业和岗位,职业规划及调整,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实现,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对自身就业实力的评估能力。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应该从报考专业志愿开始就对所学专业和今后毕业主要面向的行业和企业有所了解。从大一至大三阶段,学校应该将就业指导和就业规划教育贯穿始终,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国家的相关政策、社会经济和就业形势、行业发展状况、企业需求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认知能力。

1.2.2 就业行为能力

就业行为能力,即在就业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具体的就业过程和职业岗位实现的能力。涵盖了就业政策理解和运用能力、社会观察和调查分析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就业推荐材料撰写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礼仪形象塑造能力、面试心理与技巧、抗挫折能力等。

1.2.3 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

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即在职场初期适应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人际环境,心态逐渐稳定并进入工作状态,在此基础上按照职业规划,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涵盖了环境适应能力、专业知识转化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心理自我调适能力、工作抗压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工作创新能力等。

2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现状

2.1 职业素养现状

2.1.1 专业素养不够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认同度和对口率较高。但存在知识结构和知识运用、转化能力欠缺,创新意识不足,岗位相关联知识不足。

2.1.2 人文素养欠缺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文化素质整体存在差距,沉淀不够,比较浮躁。一些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职业忠诚度不高,工作变化频率高,规则意识较差,甚至诚信度不够。“90后”独生子率偏多,个性独立,自我意识较强,合作共享的团队意识不够;高职学生初期工作岗位大多在最基层,有些学生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不端正,缺乏耐心和毅力。

2.1.3 职业能力偏弱

从调研情况看,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一般能胜任岗位工作。但相当多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技巧、沟通协调能力方面较弱,团队合作意识不够,心理比较脆弱,抗压能力较差,文字功底薄弱,写作能力较差,学习创新能力较弱。虽然具有职业资格或从业资格证书,但更多是书本知识,在专业知识转换成职业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2.2 就业能力现状

2.2.1 就业认知能力欠缺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能力欠缺,在校期间为读书而读书的学生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大一、大二年级阶段更多是注重知识学习,没有认真做好职业规划,即使有也只是形式上的规划居多,大部分学生是在大三下学期进入实习阶段才开始深入了解社会和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思考。在校期间,没有深入研究社会大环境和行业、企业的需求和要求,许多学生对今后就业的领域及方向、职业和岗位,职业价值和人生价值实现缺乏严肃认真的思考,对自身就业实力缺乏科学的评估。

2.2.2 就业行为能力较弱

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就业率相对而言较高,但也存在就业层次偏低,就业薪酬参差不齐,就业稳定率不高,职业发展艰难等诸多问题,甚至还有极少数学生失业的现象。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就业行为能力较弱,一些学生没有充分关注和理解运用好国家的就业政策,对社会的认知和企业的需求认识不够,准备不充分。一些学生的就业推荐材料撰写粗糙、文字和语言表达存在问题,在面试应试过程中心理不稳定,紧张焦虑等抗挫折能力较差,一些学生不注重自身的职业礼仪形象导致求职失败等。

2.2.3 职业适应和发展能力不足

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大部分进入生产、流通和服务行业就业,在职业生活中面临复杂的人际交流、沟通协调,需要较强的表达能力、文字书写和公文撰写能力,在激烈的竞争状态中需要心理自我调适和抗压能力、创新能力。“90后”高职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个性自我,在交流沟通方面存在问题。大部分学生生活顺利,没有艰苦的磨炼,抗压能力不够。他们熟练使用现代网络技术,但普遍忽略文字书写。初入职场面临的挫折和困惑,让一些学生很难坚定职业规划,如不及时调整和修正,很难实现职业可持续发展。

3 提升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的途径

针对高职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状况,我们提出必须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自我教育,在此基础上深入社会、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方能提高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从而实现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

3.1 教育培养

3.1.1 社会教育

国家应严格行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让职业教育成为实现人的职业生活和职业梦想的必由之路。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位一体,共同培养职业人才,积极营造和创造更好更优的政策、创业就业机会和平台。

3.1.2 学校教育

学校要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通过实习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教育,提升文化道德素养;开展丰富的集体活动,培养团队意识和责任感;开展优秀毕业生职业典型教育,培养职业观念;做好学生职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育,明确职业方向;加强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促进顺利就业。

3.1.3 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应与学校教育一道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提高学生知识素养和人文素养,明确学生的职业方向,做好其职业规划。

3.1.4 自我教育

学生应该树立职业理想,做好职业规划,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和提高,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2 实践提升

3.2.1 社会实践

通过深入社会实践了解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状况和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找到自身的差距和今后发展方向,有利于自身制订和修正职业发展规划。

3.2.2 职场体验

在校期间鼓励社会兼职、周末节假日打工、校园创业等,提前体验职业要求和职场生活,对促进专业学习和确立职业梦想很有帮助。

3.2.3 实习实践

组织和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按照专业教学计划开展认知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将专业与职业对接,知识与岗位对接,促进学以致用,为真正迈入职场热身,促进学生顺利就业和充分就业。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职业素养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