珂立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2018-04-15陶静
陶 静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小儿肺的成熟度较差且缺乏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致。该病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1]。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呼吸急促、心率较快等。该病患儿若病情严重,可发生肺及其他器官的功能损伤[2]。以往,临床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常进行给氧、抗感染及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有资料显示,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珂立苏进行治疗的效果很好。为此,笔者对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这些患儿均为早产儿,均未患有其他疾病。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珂立苏组,每组各30例患儿。在常规组患儿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胎龄为21~30周,平均胎龄为(25.4±1.6)周。在珂立苏组患儿中,有男9例,女21例;其胎龄为18~29周,平均胎龄为(23.5±2.5)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儿均进行补液、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对其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进行气管插管的操作方法为:让患儿取仰卧位,清除其口、鼻内的分泌物。将喉镜置入患儿会厌的上方,上提喉镜将其会厌抬起,充分暴露患儿的声门裂。在直视下将气管导管插入患儿的气管。在此基础上,对珂立苏组患儿使用珂立苏进行治疗。珂立苏的用法为:经气管导管给药,每次50~80mg/kg,1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15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的第5d及第15d的临床疗效。根据两组患儿进行检查的结果,将其临床疗效分为有效及无效。无效:患儿的SpO2(血氧饱和度)<85%,其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有效:患儿的SpO2≥85%,其处于供氧充足的状态。治疗的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接受治疗的第5d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接受治疗的第5d,在常规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有效的患儿有2例,为无效的患儿有28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6.67%;在珂立苏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有效的患儿有20例,为无效的患儿有10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66.67%,珂立苏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P<0.05)。
2.2 在接受治疗的第15d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的比较
在接受治疗的第15d,在常规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有效的患儿有24例,为无效的患儿有6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0%;在珂立苏组患儿中,临床疗效为有效的患儿有28例,为无效的患儿有2例,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3.33%,珂立苏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患儿(P<0.05)。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常见病。该病患儿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3]。该病患儿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发生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4]。以往,临床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常进行补液、抗感染、机械通气等常规治疗[5],但效果并不理想。珂立苏具有降低肺泡气-液界面表面张力的作用,可维持患儿肺泡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其肺功能。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接受治疗的第5d及第15d,珂立苏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均高于常规组患儿。综上所述,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使用珂立苏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