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装置的改进
2018-04-15高一帆
高一帆
(宇华实验中学-北大附中河南分校 河南郑州 451171)
引言
中学化学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直观对化学的感知能力,从而在众多的化学现象中寻求化学的真谛。作为中学化学实验满足实验简单容易操作,现象明显,危险系数低等要求。中学化学教材中,钠跟水反应的实验是一个验证性实验[1]。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有重要地位,既作为重要的演示实验,又作为一个学生实验(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的主要内容之一[2]。
在现行高中化学新教材中,进行了钠的两个实验方案:一是将钠固定在装捏扁且满水塑料瓶中内;二是切一块钠放在盛满水的试管口下。第一种的不足:首先金属钠取用的量不好把握,若钠的量比较多,则产生的气体会使瓶塞冲出,瓶内的液体四处飞溅,产生危险;若钠少则产生氢气的量比较少,且取下瓶塞时会有空气混入瓶中,气体不纯,给检验气体带来操作危险[3]。在实际操作中,金属钠颗粒容易脱落,浮出水面,从而导致实验失败。教材中采用挤瘪盛满水的塑料瓶来收集和检验氢气,改变了以往教科书中氢气不容易收集、不容易检验的弊端,能较好的说明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在重复这一实验时发现,该方法常为挤捏不到位,急剧产生的氢气迅速膨胀将橡皮塞迸出,钠与水迅速反应产生的大量的热使氢气遇空气而燃烧爆炸。而且所用塑料瓶中有水,瓶口靠近酒精灯火焰时往往因为气体爆鸣而容易紧张,致使把水洒出,这样化学实验美就难得到充分的体现。教材上第二种方法,虽然装置比较安全可靠,但是操作比较烦琐,有时候会排不出气体,有时候排出的气体不能全部进入试管。在烧杯里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因为有氧气(空气)存在,常发生燃烧和爆炸等危险现象,这不仅不安全,而且防碍了主要现象的观察。用排水法收集氢气时,需要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在烧杯内,即使使用500ml的大烧杯,操作也不太方便,比较麻烦。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检验氢气时同学们只能体验纯净氢气燃烧的情况,而不能对不纯净氢气燃烧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有深刻的认识[4,5]。
为了确保实验安全,避免实验中意外现象的发生,提高实验效果,笔者探索了一种新的思路:实验操作方便,实验现象鲜明,便于观察,方便的收集和验证实验产生的气体;实验方法新颖,能激发增加学生的实验兴趣;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
一、实验部分
1.实验器材与药品:
仪器:长颈漏斗、锥形瓶、试管、导气管、双孔橡皮塞、止气夹、水槽、酒精灯、火柴、滤纸、镊子、小刀等。
药品:钠、水、酚酞试液、煤油。
2.实验装置(见图)
3.实验过程:
图1 排水法收集氢气
图2 排空气法收集氢气
取带有长颈漏斗和导气管的双孔橡皮塞,塞入锥型瓶口,检验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注入三分之二的水并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之后再注入稍小于三分之一的煤油。准备并连接排水收集装置(或者排空气收集装置)。用镊子夹入黄豆大的一小块钠,之后迅速将橡皮塞塞住锥形瓶瓶口,夹紧夹子。应完成后,打开夹子,收集气体。将收集气体的试管用手堵住管口并靠近火焰,并用一小烧杯罩于点燃气体火焰上方。
4.实验现象:
钠穿过煤油层,与水接触时,浮在水面,迅速游动并融化成一闪亮的小球,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钠粒被产生的气体冲起上浮进入煤油层,如此反复直至反应完毕。锥形瓶中水边为红色且长颈漏斗中水上升,锥形瓶内液面下降。
反应完成后,打开夹子,长颈漏斗内液面下降,锥形瓶内气体排出,导气管口有气泡产生,如图1。如果用排空气收集法则用试管直接收集氢气即可,如图2。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用手堵住试管口并靠近火焰,听到“噗噗”声,证明收集气体为氢气且纯度较高。如果排水法收集则用手堵住试管口,靠近火焰则听到爆鸣声,证明收集气体不纯净。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
1.该实验改进后较教材上有以下优点:
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成功率高。
钠与水反应可以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这不仅直观说明了钠跟水反应有气体产生,而且钠跟水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得到了很好的显现(比锌与稀酸的反应要剧烈的多)。
对比明显现象显着。由于下层是水,上层是煤油,可以看到,钠在水和油的分界处,与水反应,此现象能强烈启示观察者对“钠的密度比水小”这一物理性质的认识。
2.该实验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高一教材利用小试管收集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凭听其爆鸣声验证气体似有“主观臆断”之嫌,改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于点燃气体火焰上方,观察到有水珠生成,断定气体为氢气更有理有据,具有科学性。
在钠与水改进实验中,锥形瓶中煤油将钠与水的反应控制在近乎无氧的环境里进行,因此产生氢气可近似认为纯氢气,所以点燃时与空气中少量氧气混合后不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所以该实验产生气体在点燃前可不验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实验趣味性,使教学效果更佳。
结语
以水和煤油为体系研究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明显,过程便于控制,成功率高,危险系数小,更能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