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讨论艺术浅析

2018-04-14江嗣梅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白杨心理情境

江嗣梅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课堂讨论是关键而有效的一环。课堂讨论在目前的语言课堂组织教学中已成为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但同时,我们发现一些单调呆板的讨论形式大大削弱了“课堂讨论”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如何克服这方面的弊端?我诊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尤其是学习心理,针对教学内容和课型特点,从协调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出发,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就这一问题,我想从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积极创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

课堂讨论情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讨论的效果。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不仅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何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情境呢?

1.激发学生的“讨论愿望”。“讨论愿望”是学生参与集体讨论的一种意愿倾向。激发学生讨论愿望主要方法有:(1)反激法。即当我们从正面向学生提问而遇到“启而不发”的僵局时,或学生对某一问题“浅尝辄止”,不愿意再深入讨论时,我们可以从回答问题的反面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促使其产生一种急于用自己的见解来解决问题的愿望。(2)诱引法。即根据学生的探究心理,通过设置矛盾,来引发学生的探究愿望,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掘课文中具有思维价值的“争论点”。“争论点”常见的有质疑型、发散型、求异型、评价型,对学生积极思维具有很大的推动性。有时,可预先在性格外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中物色发言者,让他们先带头争辩驳诘,以鼓励其他同学参与讨论。

2.创设师生平等研讨的课堂情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成熟(如自尊心增强),他们对课堂讨论反而产生“惧说”的心理,其中主要原因是来自“教师权威效应”,怕自己的见解被老师否定而难堪,或只等老师下结论。对此,教师一方面可运用“智力激励法”,即围绕一个中心问题,鼓励所有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哪怕是分数上的),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另一方面教师要经常在充分尊重学生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操作能力。

二、在整体上质疑,选择好课堂讨论的突破点

一篇文章的整体和部分是辩证和统一的,因此,在授课的第一阶段要从整体着眼感知教材,启发学生对照教材,定向质疑。质疑可以从多方面来进行,有的围绕文章思路质疑,有的围绕文章矛盾中心质疑。如《白杨》一文可从课题入手质疑,作为课堂讨论的突破点。

具体方法如下:(1)课文的题目是《白杨》,白杨的外形有什么特点?(2)白杨能在什么地方生长,说明了它的什么特点?(3)遇到恶劣的自然条件白杨还能坚强地生长,这说明白杨还有什么特点?(4)爸爸在介绍白杨特点中表白了自己的心愿?(5)文章最后一句话:“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含意是什么?

在整体感知中除了用质疑法来展开讨论,还可用形象分析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讨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如:在《丰碑》一文中,通过对军需处长临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展开讨论,来深化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感知:①分別划出描写老战士冻僵时的动作、神态、穿着的词。②从“镇定”“安详”中你体会出什么?③从“单薄、破旧”“紧紧贴在”这些词语中你可以明白些什么?④你能从老战士那镇定安详的神态中说说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运用形象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自然感悟出军需处长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三、以行为暗示,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

正如加涅所说,教学就是利用一些外在条件去激发和促进学习者的内部活动,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知识,技能和培养品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扮演双重角色,既是主动者,又是被动者。暗示教学论关于人的可暗示性观点认为:语言、颜色、声音、气味、手势、表情等,都可以对人构成某种暗示,形成一种观念,转化 为一定的行为,产生某种效应,从而激活课堂讨论的气氛。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区别有两个微妙的表现:一是走动的个人和静坐的群体;二是“小型”的学生桌和“大型”的讲台桌。作为背景的黑板构成肃穆的氛围,使学生敬畏有余,活泼不足。

走下讲台,走进学生——这种简单易行的行为暗示,有助于激发学生探讨的激情。教师来到“小型”的学生桌中间,作为学生中的一份子参与学生的讨论,有助于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久而久之,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暗示中,讲台桌与学生桌的物理距离被淡化了,学生心中的“距离感”消失了。在教学流程中,学生产生愉快、轻松的心情,增加讨论的兴趣,思维得到拓展,课堂讨论的气氛活跃了许多,使学生想讨论、敢讨论、乐于讨论,在讨论中掌握知识,升华自我。

猜你喜欢

白杨心理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心理小测试
废园
一个追拍马拉松的人(小小说)
心理感受
白杨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心理小测试
快乐劳动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