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新课标中“小老师”体育教学的评价策略

2018-04-14邵春海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小老师预学体育

◎邵春海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学生学,即要把教与学联系起来,先生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运用这种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新课标下“小老师”体育教学不但教学生学习运动技能,而且在教学生怎样做老师、怎样解决问题。“教”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学生参与教学,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真正的体现“学为主体、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

一、“小老师”体育教学的提出

“小老师”体育教学是“小先生制”教学在体育课堂中的运用。“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中国近代教育十分落后的情况下提出的。“小先生制”就是“即知即传人”,指人人都要将自己认识的字和学到的文化随时随地教给别人,而学生是这一传授过程的主要承担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教师最好忘记自己是教师。”这就说明教师应该主动地换个角色,试着从学生角度去体会学生所想、所感,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多创设锻炼的机会,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角色置换是一种心理挑战,它让人暂时置身于对立面及他人的社会角色,并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方式、态度行事,以增进人们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通过感受的反馈,更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角色。”据此可以设想在教学中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模拟教师去组织教学,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以实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双主互促”的教学效果。“小老师”体育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尊重保护学生积极性为核心,使学生在体育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提高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素质教育真正体现在体育课堂教学中。

二、“小老师”体育教学的评价策略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新教育理念的体现和实践,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评价的研究,应将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评价的范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对学习评价的参与性,强化评价的发展功能。根据《标准》要求“小老师”教学评价既要考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效果,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能力的养成,既要考核体能锻炼的结果,又须重视学生在心理,价值观,学习态度,创新能力上的培养,促使学生的各种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有所发展,教学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是单纯为达标而达标的应试教育考核模式。评价可以促进新教学方法的发展,也可以扼杀其在萌芽之中。“小老师”体育教学方法能否在新课程标准中发展壮大起来,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经过“小老师”教法在体育课堂上的应用,我认为评价“小老师”可以从备课、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三方面进行,每一方面都要由教师、学生、小老师本人做出评价。评价内容要包括:学习态度、自信心、合作意识、知识的理解、技能和表现等。

1.“小老师”备课的评价

(1)“小老师”自评。通过课后自评可以让“小老师”自己认识到,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做事的能力。“小老师”的自评可以在以下几方面进行:①分析小组成员,包括成员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精神状态等。体育教学有其特殊性,学生的心理、生理、身体、精神状态都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所以在备课中“小老师”一定要先了解本组成员的状态,根据成员的状态设计教学过程,才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②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用简单通俗的语言传授给本小组成员,学生之间的语言可以更好的互相理解,这样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掌握。③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既然是“小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一定会有动作示范,动作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所以“小老师”在备课中就要熟练技术动作,为小组成员做最好的示范。④布置小组成员预学。学习不是“小老师”一个人的事,是所有小组成员的事,所以在备课中要安排好小组成员预学。小组成员在预学的过程中可以提前了解教学内容的由来、发展、演变等,同时也可以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讨论解决。⑤教案设计,包括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语言表达等。“小老师”的教学想法直接表现在教案设计上,流畅的组织,欢快的学练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

(2)学生评价。小组成员人人备课,人人都是“小老师”,学生的评价是自己的备课与“小老师”备课的对比,所以学生的评价是最公平、客观的。学生的评价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分析小组成员。学生要根据“小老师”对自己的询问和判断,来确定“小老师”对自己生理、心理、精神状态是否真的了解。②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根据自己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理解,来评价“小老师”讲解的重点、难点,同时思考自己的理解和表达与“小老师”的理解和表达有什么优劣处。③技术动作。凡是预学的学生,对技术动作都会有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对技术动作的分析,来判断“小老师”在备课中是否认真,示范动作正确熟练。④学生预学。“小老师”在布置预学时,要向学生交代清楚预学内容,学生根据预学内容查资料,了解知识点,拓展知识,提出问题。⑤教案设计。教案是“小老师”教学过程的体现,学生是教案实现的参与者。作为参与者,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分析教案的可行性,来评价教案的好与坏。学生对“小老师”备课的评价,是学生能力的表现,也是检验学生预学效果的最佳方法。

(3)教师评价。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才能更好的提高自己。教师的评价首先要肯定“小老师”在备课中所付出的努力,以激励“小老师”的自信心。在根据“小老师”备课的具体情况,指出备课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教师评价的重点要放在学生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创新能力上,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体会学习中成功的快乐。

2.“小老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1)“小老师”自评。“小老师”经过教学实践,能深刻体会到备课和教案中存在的不足,通过自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意见,对于提高“小老师”的教学能力,确保体育课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小老师”的自评可以在以几方面进行:①动作示范,重、难点表达。备课中动作流畅,示范正确,重点和难点表达明确,并不代表“小老师”在课堂上能顺利的完成。面对同学讲课在心理、生理和精神上都是非常大的考验,这种考验是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极好的锻炼。②教学组织。课堂中教学组织是否合理,队伍之间调动的衔接是否流畅,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充足,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小老师”自己的想法与上课中实际产生的偏差有多大,通过“小老师”的思考和自评都可以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组织能力的效果。③教学方法。“小老师”与学生是同一阶段的人,所以“小老师”所采用的方法更能让学生接受。教师要引导“小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安排练习,注意练习的多样性,讲求形式活跃。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参与来检验“小老师”的方法是否合理、有效。④练习密度和强度。练习密度和强度是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是否达到练习的效果等方面自评。

(2)学生评价。体育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评价“小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更能让“小老师”接受。学生评价可以在以下几点进行:①动作示范,重、难点的表达。学生经过预学,对技术动作、教学重点和难点有一定的了解,“小老师”的教学是否能让学生认可,通过学生的评价可以表现出来。②教学组织。整个组织过程学生都是参与者,组织措施是否合理,时间控制是否准确,学生都可以根据“小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做出评价。③教学方法。“小老师”在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让学生的学练达到教学要求,学生是亲身的体验者。通过学生评价给“小老师”明确的结果。④练习密度和强度。“小老师”在课堂上安排的练习密度和强度是否合理,学生最有说话权,练习密度是否能让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强度是否能让学生达到提高身体素质的目的,学生都可以通过评价告诉“小老师”。

(3)教师评价。教师首先要认识听取“小老师”的自评和学生的评价,从中找出评价的亮点,表扬“小老师”和学生在堂中的表现。教师的评价,要让“小老师”在每一次授课后都能不断的提高,激励“小老师”开动脑筋,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再把内化的知识进行创新,然后再去教其他人,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子!”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的学习与交流,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批敢于思考、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优秀学生。总之,教师的评价更多的应放在开拓学生的思维,练习的多样性,讲求形式活跃,以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积极性。

3.“小老师”教学效果的评价 教学效果是整个教学过程有效运行的主要标志,其评价要点包括:(1)教学目标是否完成。(2)教学内容是否有向外拓展延伸。(3)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4)是否培养了小组成员的自信心、合作意识。通过“小老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师评价找出教学效果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其中,教师的评价应全面具体、客观公正、具有鼓励性。教师必须树立现代学生观,启迪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才能,给学生以全面展现自身独特个性魅力的空间,尊重爱护学生,真正激发学生的活力,使他们成为未来世界的创造者。

三、“小老师”教学评价表

?

四、结束语

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体育教学中评价的功能从注重单一的技能和知识传授,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从关注学生体育成绩,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从忽视学生的情感发展,转变为关注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浓厚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和发展。为教师的工作提供了具体、准确的教学信息,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最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才是真正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修》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

[2]黄海镝:体育教学多元化评价体系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6月。

[3]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猜你喜欢

小老师预学体育
明确预学起点 构建教学基点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谈也让学生做老师
2016体育年
预学——在中低段语文课堂绽放别样美丽
小学数学有效预学策略探索
我们的“体育梦”
湖南保靖县:“小老师”派下去农村校活起来
目标导向的高中英语课前预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