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林结构分析

2018-04-14刘金山周湘红戴前石齐建文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8年4期
关键词:经济林十二五油茶

刘金山,张 蓓,周湘红,戴前石,齐建文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经济林是以生产油料、干鲜果品、饮料、调料、香料、工业原料、药材及其它副特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木,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自然条件复杂,经济林资源丰富。据统计,现己拥有各种经济林木1000余种,其中大面积主栽树种约200余种[1]。经济林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具有投资周期短、效益高、收获期长等特点,是工业、农业、医药、国防等诸多领域所需原材料的重要来源[2],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就业的重要手段,同时对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加速国土绿化、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多种经营的开展,特别是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经济林面积增长迅速,产量大幅提高。发展经济林已成为改善地方生态环境、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4]。因经济林多以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形式自发种植,且种植年限较长,在树种和品种安排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跟风种植。通过 “十二五”时期各区域经济林种植情况与结构变化趋势分析,以期在种植结构调整上提供参考。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底数据采用第八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2009—2013年),“十二五”期间营造经济林数据采用历年的营造林综合核查数据。

1.2 聚类过程和方法

根据用途不同,将经济林分为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和其它经济林等类型,分省份计算各类型所占的比例。使用SPSS 21.0软件,对经济林本底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欧式距离方法作为距离测度方法,以离差平方和法(Ward 法)进行聚类(Q 型聚类)[5],采用聚类分析法按经济林用途进行分区,以分析各省份经济林种植结构的差异。

2 经济林种植情况

2.1 总体分布情况

据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我国现有经济林面积2056万hm2,占森林面积的10%。经济林构成以果树林和食用原料林为主,分别占55%和26.9%。云南、广西、湖南、辽宁、陕西、广东、江西、浙江等8 省份经济林面积较大,占全国经济林面积的55%。果树林较多的省份有广东、陕西、山东、河北、广西、辽宁、云南、浙江,合计面积占全国果树林面积的54.6%。

在我国经济林中,主要树种有油茶(236万hm2)、柑桔(196万hm2)、茶叶(174万hm2)、苹果(149万hm2)、板栗(147万hm2)、橡胶(130万hm2)、核桃(98万hm2)、梨(95万hm2)、荔枝(77万hm2)、枣(66万hm2),以上10个树种合计面积1 368万hm2,占我国经济林总面积的66.53%。

2.2 “十二五”期间营造经济林情况

根据营造林综合核查结果,“十二五”期间各年度营造经济林占造林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9.4%,15.3%,25.3%,26.6%和28.1%;按照各年度造林面积推算,5年间营造经济林553.3万hm2,占造林面积的25.1%。

按树种分,核桃、油茶、果树类、茶、花椒、板栗占主体地位;面积分别为262万hm2,67万hm2,154万hm2,18万hm2,14万hm2和8万hm2;分别占造林面积的11.9%,3.0%,7.0%,0.8%,0.6%和0.3%。果树类中,主要种植树种为梨桃类、苹果、山杏、柑桔类、枣、葡萄、其它果树;面积分别为24万hm2,23万hm2,20万hm2,20万hm2,15万hm2,10万hm2和42万hm2。

2.3 经济林按用途分区

2.3.1 聚类结果

从聚类图谱(图1)看出,按经济林用途划分,在距离系数等于5时,可以将31个省级单位分为6大类。

图1 经济林分地区聚类图

2.3.2 分区情况及类型特征

据第八次清查统计,截至清查时经济林分区情况及类型特征如下:第1类包括天津、西藏、北京、新疆、河北、上海、山西和山东,该类地区经济林类型以果树林为主,占经济林的92.9%。第2类包括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和江苏,该类地区经济林类型以果树林和其它经济林为主,分别占经济林的49.0%和37.6%。第3类包括贵州、云南和海南,该类地区经济林类型以林化工业原料林、果树林和食用原料林为主;分别占经济林的43.3%,32.2%和23.5%。第4类、第5类、第6类地区均以食用原料林和果树林为主,其中第4类包括江西、湖南和青海,该类地区食用原料林比例高于果树林,两个亚林种合计占经济林的97.4%;第5类地区包括福建、甘肃、浙江、安徽和广西,两个亚林种占经济林的比例为90.6%;第6类地区包括河南、四川、重庆、湖北、陕西、广东和宁夏,两个亚林种占经济林的比例为 83.9%。在图1聚类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按照各省经济林结构将5类和6类地区进行了适当调整。从重新调整后亚林种比例可以看出,5类和6类地区食用原料林有明显差异,重新分区更符合实际情况。经济林各类型所占比例见表1。

“十二五”时期各区域新造经济林类型见表2。可以看出,第1类、2类、3类地区果树林占了较高比例,占所在地区营造经济林面积的75%以上,其中2类和3类地区果树林种植比例增长较大;1类地区中,鲜果类、干果类所占比例相当,在各省区广泛种植,鲜果类主要有苹果、梨桃类、枣、葡萄,干果类主要为核桃,山东把腊树作为林化工业原料林来推广;2类地区中,辽宁发展山杏、苹果、梨桃类,江苏发展梨桃类、苹果,黑龙江发展苹果;3类地区中,海南发展热带果树林,云南、贵州集中发展核桃;4类地区果树林比例有一定的减少,江西、湖南大力发展了油茶、茶等食用原料林;5类和6类地区种植结构基本上与原有种植结构保持一致。

表1 不同类型所占比例的加权平均值分区果树林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其它经济林192.94.20.42.5249.010.13.337.6332.223.543.30.50.5433.364.10.91.70.0550.440.24.10.84.6665.418.54.74.47.0平均55.026.99.31.96.9

表2 “十二五”时期营造经济林结构分区果树林小计干果类鲜果类食用原料林林化工业原料林药用林其它经济林183.341.641.73.010.43.3286.820.066.89.70.92.50.1376.960.116.813.75.21.52.7413.20.712.680.35.60.8545.519.326.341.111.02.3666.748.118.625.41.25.71.1平均69.944.125.820.04.64.11.5

3 主要经济林树种分布情况

3.1 核桃

我国是世界核桃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6-7]。“十二五”期间,云南大力发展核桃产业,核桃种植面积占造林面积的50.5%。核桃种植比例在20%~50%的有四川、陕西和山西3个省;分别为31.7%,24.9%和22.4%。种植比例在10%~20%的有贵州、湖北、山东、河北、河南和新疆6个省(自治区);分别为18.3%,16.3%,14.5%,11.6%,11.6%和10.4%。种植比例在5%~10%的有天津和甘肃2个省(直辖市),分别为8.6%和5.8%。

3.2 油茶

国务院对食用油发展极为重视,2007年和2008年相继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食用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保障供给安全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种油料作物。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局出台了《国家林业局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油茶是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截至2009年我国油茶面积约有300万hm2,其中江西、湖南和广西三省(自治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到2020年,我国油茶种植的规模将力争达到620万hm2,产量将达到300万t。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共有油茶林面积302.1万hm2,其中:产前期面积12.0万hm2,初产期面积16.0万hm2,盛产期面积131.9万hm2,衰产期面积142.2万hm2;分别占总面积的3.97,%,5.29,%,43.65,%和47.09,%。此外,根据14个油茶主产省区林地资源统计结果,我国油茶主产区现有宜林地面积1 712.8万hm2,其中适宜种植油茶的面积有358.7万hm2。衰产期待改良面积加适宜新种植油茶面积共计500.9万hm2,适宜发展油茶林的土地潜力巨大。

4 经济林发展对策

4.1 协调发展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和销售

“十二五”期间,各地将造林作为发展特色经济林的主要途径,经济林造林面积占造林总面积的25.1%,相当于原有经济林面积的26.9%。在经济林快速增长的同时,为实现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除了集约化栽培管理,还涉及许多下游产业,包括种植、收购、运输、贮藏、产品深加工和销售等,要逐步推进“林—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广“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示范基地+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农户分散、小规模经营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转变,涉及到的政策、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也需要同步完善。

4.2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产业规划

人工经济林占经济林面积比重达95.5%,个人经营的经济林面积占经济林的比重达82.4%[8- 9]。经济林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受到广泛重视,各地为发展经济林产业,对特色树种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由于经济林造林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农地造林的比例较高。市场信息了解渠道不畅,林农多自发栽植时下高经济效益的树种,受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效益好时一哄而上,效益不好卖不出去时弃种或改种,没有规划、盲目发展,经济林稳定性较差,难以形成优势和支柱产业。建议各地在制定产业规划时要避免类同、体现特色,充分考虑到采后和加工利用以及市场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产业规划后加强指导,在原有基础上分时段逐步实施,并从采收、运输、销售等途径对产业发展进行引导,加大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林资源的合理布局,实行产业化、基地化和规模化的规划和发展。

4.3 调整树种结构,强化新产品发展

我国各地均有丰富的特色经济林树种或品种,为了实现经济林栽培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国家林业局分4批次命名了“中国经济林名特优之乡”共300多个,并授予了银杏、板栗、锥栗、枣、柿、油桐、油菜、核桃、山核桃、榛、梨、苹果、柑橘等55个树种为名特优经济林树种的称号[10]。按照国家林业局提出的经济林建设总体构想,全国各地正在加大经济林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和品种[8]。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提高,人们对经济林产品特别是优质产品的需求也在相应增加。各地在经济林发展中,应注重区域布局的调整、林种和树种结构调整、名特优品种的培育与遗传资源的保存和筛选以及低质、低产、低效林分的改造等。一是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适地适品,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和栽培优良品种,重点发展见效快、效益高的干果、调料、香料和药材等经济树种,适当减少大众鲜果的发展;二是对各地挖掘、培育的名特优品种,应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和评价,收集、保护各种有用的或可能有潜在用途的遗传资源,进而筛选出有市场价值的树种或品种,并开展品种适应区域试验,以开辟新产区。

同时经济林栽培品种存在良莠不齐,管理粗放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品质和产量,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由于自然条件差,林分老化,经营管理不善或是造林时未做到适地适树等原因,造成了许多产量低、品质差、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不高的林分[11]。以核桃为例,老核桃园大多以实生、晚实、厚壳为主,普遍存在多年不结果、不丰产、坚果品质差的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核桃产业的发展。优质苗木是保证经济林生产顺利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在发展特色经济林的过程中,应坚持“良种良法”,严格苗木生产管理,从制度、审查、检测等方面着手,严把苗木品质关。对低质、低产、低效的品种,在原有基础上分批、分时段逐步更新改造。

5 结论

“十二五”期间,一是增加了经济林的种植比例,约占造林面积的1/4,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发展经济林产业的热情;二是集中发展了核桃、油茶、果树类、茶、花椒、板栗等树种,尤其是核桃的种植面积有了很大的增长;三是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名、特、优、稀、新经济林产品;四是部分区域调整了经济林种植结构,2类和3类地区果树林种植比例增长较大,4类地区果树林比例有一定的减少,1类、5类和6类地区种植结构基本上与原有种植结构保持一致。在核桃等资源大力发展的同时,为实现经济林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制定产业规划,避免盲目发展;同时,逐步推进“林—工—贸”一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林产品生产、加工、贮藏保鲜、销售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林十二五油茶
油茶种植市场展望及营造林技术探究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家乡的油茶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国油茶花开的春天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