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方法与效果观察
2018-04-13谢燕
谢燕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324例接受治疗的ICU患者, 其中21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对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出现的原因制定具体的护理措施, 观察护理干预对患者产生的效果。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 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长期卧床、心肺功能衰竭、呼吸未正压机械通气以及镇静和肌松药物的使用(P<0.05)。在对患者实施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之后, 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结论 临床上有很多种因素都会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所以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关键词】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下肢深静脉血栓;原因;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0.105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由于病情比较严重, 需要长期卧床治疗, 还有其他很多种因素的出现, 都可能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者甚至会危机患者的生命。为了研究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护理方法及效果, 作者特选取了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研究与分析的过程和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ICU患者324例, 其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21例, 其中男13例, 女8例, 年龄20~75岁, 平均年龄(41.8±11.1)岁,
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疼痛、肿胀、下肢浅静脉怒张、皮温升高以及皮肤色泽改变等, 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核查证实为下肢深静脉血栓。
1. 2 方法 对324例患者的卧床时间、心肺功能、动静脉采血次数、机械通气时间以及镇静和肌松药物的适应次数进行统计与分析, 分析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 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因素主要有长期卧床、心肺功能衰竭、呼吸未正压机械通气以及镇静和肌松药物的使用(P<0.05)。下肢血液的回流主要依靠胸腔的负压, 小腿肌肉的收缩以及静脉瓣膜防止血液的回流共同完成, ICU患者经常会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患者大多需要进行长时间的卧床休息, 很多患者由于昏迷或者病情需要进行镇静剂或者肌松药物注射, 导致患者肢体的运动量降低, 下肢肌肉的收缩力严重下降, 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也改变了胸腔内的负压状态, 使患者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与血压下降,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见表1。
2. 2 ICU患者防止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对策及效果
临床上每1例ICU患者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患者, 所以对于长期卧床接受治疗的ICU患者一定要进行密切的观察, 为其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 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积极的预防。对于ICU患者,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左右, 并对患者的下肢进行充分的保暖, 把室温控制在23℃左右, 定期为患者翻身, 减轻患者在卧床时期对下腔静脉以及髂静脉的压迫。对于情况比较特殊的患者, 可以使用弹力绷带为患者包扎小腿, 并调整好松紧度。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被动运动, 定期为患者按摩下肢, 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在为患者留置深静脉导管时, 应该以颈内或者锁骨下的静脉为主, 切忌在一条静脉上进行多次穿刺, 在对患者输注浓度较高或者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 尽量避开患者的下肢深静脉或浅表静脉, 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静脉血管的保护意识, 合理为患者安排输液的顺序。在对患者进行输液的过程中, 如果对患者的同一静脉穿刺采血次数>5次, 要使用50%的硫酸镁对患者进行湿敷, 对于患者身上有硬结形成的静脉再使用红外线灯进行照射。在对患者进行抗凝药物的使用时, 要严格控制药物的使用剂量, 防止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在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 要把呼吸机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争取让患者尽早脱机, 对于末梢循环情况较差的患者, 要对患者的下肢进行适当抬高与充分保暖, 还可以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1]。
确定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之后, 要及时把患者的患者抬高25°左右, 使患者的膝关节屈曲15°左右, 此时不能再对患者的患肢进行按摩, 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者患肢皮温、色泽、水肿情况以及静脉充盈情况的监测, 每日测量患者的大腿和小腿周径, 观察患者患肢的消肿情况。加强对患者患肢的保护, 防止患者的患肢出现擦伤或者碰伤, 增加患者的感染几率。在对患者进行抗凝药物或者溶栓使用时, 要对药物的副作用進行密切的监视, 加强对患者出血倾向的观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高度警惕患者肺栓塞的发生, 如果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或者咳嗽等症状要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及时的处理, 防止患者出现意外情况[2]。
在对21例患者实施积极的临床护理干预之后, 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改善, 临床护理效果显著。
3 讨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ICU患者在康复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对患者的康复效果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 临床上引起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有很多种, 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具体如下。①充分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充分抗凝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最基本治疗方法, 当患者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时, 应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量肝素, 序贯华法林 3~6 个月, 并须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节华法林的剂量[3, 4]。
②溶栓治疗。对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 可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经导管溶栓或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 但是近期出血或手术高龄和控制不佳的高血压病的患者禁忌溶栓治疗。③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指征是存在抗凝绝对禁忌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可通过应用临时下腔静脉滤器, 在危险因素解除时及时移除, 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④机械粉碎或血栓抽吸。由于一些基础病情和出血风险不能进行溶栓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 可应用导管机械粉碎或抽吸血栓的方法治疗。⑤手术清除血栓。对于一些大面积的下肢深静脉血栓, 在溶栓禁忌和其他治疗无效时, 如技术水平等条件允许可行血栓切除术。在对ICU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 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视, 并加强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对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进行有效的预防。临床调查表明, 对ICU患者实施密切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防止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出现, 使患者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5]。
通过本次的研究发现, 临床上有很多种因素都会导致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所以在对ICU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 一定要对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进行仔细的分析, 针对这些问题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这样能够有效防止ICU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黄静, 林婉娜, 罗玉珍.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中国医疗前沿(学术版), 2008, 3(2):125-126.
[2] 史燕飞. ICU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6(2):00176.
[3] 黎巽. 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医药前沿, 2013(2):97.
[4] 牟园芬, 吕丰梅, 龙云. 早期系统护理干预防止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 17(34):4133- 4135.
[5] 陈芳, 王雷, 万磊. 早期系统化护理干預在预防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效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24):3740- 3741.
[收稿日期:2017-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