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
2018-04-13李军
李军
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障。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老师根据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整合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把原来目标单一(只凸现知识与技能)的课堂转变为目标多维(即上文提到的“三维”)的课堂。在某种意义上,这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理念与实践操作的巨大挑战。因为一般的教师目标设定比较随意,只是在备课的时候草率地抄抄别人的教案,或者随便定几条。教学目标没有任何指向性,教学目标中只有知识技能方面的体现,并且在教学中“功利性”太强,一味追求知识点的落实,而忽略了语文“人文性”的体现。
鉴于以上思考,为了让我们的教学更有效,笔者认为,我们在制定“三维目标”时,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处理好“三维目标”的部分与整体、“叶”与“根”之间的关系
三维目标达成过程中,课文本身和知识目标的达成是“根”,是“整体”;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叶”,是“部分”。在设置教学目标时,只有正确处理好部分与整体、“叶”与“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更有效、更有意义,我们在上课的过程中才更能得心应手。
【例1】《一滴眼泪换一滴水》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
2.学习对比来表现小说主题的方法。
3.把握小说的主题——了解人性的丑和恶。
上面这则案例,大致上按照“三维目标”来设置教学目标,但是仍然有所偏颇。这位老师的“知识和能力”目标很明确——他想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对比、情节的初探,让学生探究小说主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也很明确——他想通过这篇小说让学生了解人性的丑和恶。但是以上目标的实现却只有只言片语——“学习对比”,这种分析很明显是乏力的,因为在这篇小说中,承载小说人物形象和主题的除了人物的对比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语言。作者雨果擅长的就是使用艺术夸张手法和雕塑语言,而语言对于人物心理和小说主题的诠释恰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笔者认为,在“过程与方法”这个环节中要加入语言的品味和赏析,老师要引领学生品味小说中富有深意的语言,这样才能将小说进行深入剖析,否者只能是“浅尝辄止”。
二、处理好“显”与“隐”、“短”与“长”的关系
在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中,知识与技能属于显性、短期目标;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隐性、长期的目标。语文本身具有它自己的特殊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三维目标很好地诠释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这个目标的达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我们上语文课,应充分考虑到语文课的延续性和学生个体的人文发展。
【例2】《西地平线上》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理解词语,感受三次落日不同的美。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通过体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欣赏写景散文。
3.学生能够学会感受自然美,提高审美品位,养成良好的阅读朗诵习惯。
上面这个教学目标较好地把握了三维目标的设定,既有知识技能(理解词语,感受三次落日不同的美),又注重过程方法(能借助“三读”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体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学会感受自然美,提高审美品位,养成良好的阅读朗诵习惯)。
三、处理好单课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之间的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不能太随意,我们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更不能教什么就教什么。一个好的语文老师会把教学目标的基点对准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3】《品质》《老王》教学目标:
1.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
2.通过独立阅读和思考,尝试评价人物。
3.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有所感悟;培养学生表达时语言的准确性与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摘自江苏教育出版社 苏教版《语文培训手册》
《品质》《老王》属于“底层的光芒”板块,这个板块属于“号角,为你而鸣”这个专题。这个专题在《浙江省普高新課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指出:“本专题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围绕‘人与社会的主题,引导学生在研习文本的过程中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教案比较好地阐释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目标中的“通过作品文字的品读,获得信息,有所感悟”“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对其个性与命运的关注,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掌握文中的基本知识,然后以此为中心,让学生“了解普通人在特定时代所表现出的人格追求”,目标中又夹杂着“独立阅读”等方法,让学生去体认、感受文中底层人物身上的光芒。这样的语文课教学目标贴近课程目标,正确处理了板块与专题之间的关系,并非“坐井观天”,而是以课文为核心,讲述整个单元的主题,这样的教学目标也为一堂高水准的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这在某种意义对于明确我们语文课堂目标的地位很有指导意义:教学目标的设计不能天马行空,亦不能人云亦云,在新课标下,我们应该结合自己对于三维目标的深入理解,以“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渗透,处理好上述三个维度之间的三种关系,正确合理地制定每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目标更有效,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有效,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