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及其管理初探*

2018-04-13张圆媛张忠彬高子清孙艳秋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效作业管理劳动者

张圆媛, 张忠彬, 高子清, 孙艳秋,陈 刚

(1.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29;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尘毒危害预防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0 引言

职业工效学是职业卫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利用人机工效(人机工程)原理,研究人、设备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实现人职业活动中的健康、安全和舒适,并提升工作效率[1]。职业工效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除了劳动者自身的生理、心理和习服等个体特征外,还包括影响劳动者安全与生理、心理健康及工作效率的众多因素,包括工艺设备、环境、作业过程和管理等因素[2]。识别、评估和有效干预上述因素,是预防、控制和消除工作场所存在的不良工效因素,实现劳动者职业活动安全健康与工作效能统一的基本途径。本文在概述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来源、特点等基础上,就其评价及管理作初步探讨,旨在为广大用人单位有效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提供参考。

1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分类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既包括工作系统直接相关的“人、机、环”因素,也包括间接影响到工作系统的工艺设备及其布局、作业管理等其他因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6个大类,即个体特征、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工作系统设计、作业环境、作业管理和社会心理因素。

1.1 个体特征

“人—机”系统中,人是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3]。劳动者自身固有的生理、心理特征及匹配作业任务的情况,包括健康状况、心理特征、工作熟练程度、工作习惯等,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职业活动中劳动者自身及他人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这一因素主要考虑个体能否”适应”职业活动,从预防的角度消除人的“隐患”,以确保劳动者与职业活动相关的作业任务相匹配、契合。

1.2 工艺设备及其布局

不同类型的工艺和设备,其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对职业工效的影响不尽相同。同时,即便相同类型工艺和设备,其布局的差异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工作场所的职业工效特征。一方面,工艺、设备的布局是否遵循《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4],使其在平面、空间布局上符合职业危害防控的要求,直接影响到工作场所整体或局部的作业环境,并间接影响到“人—机—环”系统的整体效能;另一方面,工艺、设备布局是否遵循工作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5],确保工艺流程顺畅、避免对职工操作等的影响及减少不必要的负荷作业等,则直接影响到“人—机”系统的交互、效能和职业工效负荷特性。

1.3 工作系统设计

工作系统是人机工效学研究的核心。基于工艺设备水平及劳动者特征,充分考虑“人—机”、“人—人”交互的工作系统设计,可通过“人—机—环”的合理与高效交互,实现“人—机—环”高度协调基础上的工作效能提升,并确保劳动者职业活动中的安全与健康。工作系统设计通常包括:工作站与作业空间的设计要求、工作站相对微观的作业环境要求、作业用设备和劳动工具等的工效学要求(如:显示器、控制器、手持工具等),以及作业流程、劳动负荷与作业持续时间等作业设计内容[5],是影响劳动者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核心要素,与工业化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等密切相关。

1.4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既包括工作场所整体上的环境,也包括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的微观环境,是影响劳动者心理、生理健康及感官舒适性的因素。这类因素既包括通常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例如噪声、振动、高温与辐射等,也涵盖温湿度、照度、风速等常见的车间建筑卫生学因素[3,6],以及劳动者职业活动的环境颜色设置、空气质量等内容。

1.5 作业管理

作业管理是影响劳动者各种职业工效负荷能否有效防控的重要因素,也是实施工效干预和管理的基本途径。广义或宏观层面的作业管理包括对作业实施构成要素的管理,涵盖劳动者、作业工具、作业过程等内容,与劳动者个体特征、工作系统设计等内容有所交叉。狭义或微观层面的作业管理,主要在于保持与持续改进、优化工作系统设计所确定的作业负荷、作业流程、作业与休息时间,以预防作业过程中不良职业工效负荷的累积。

1.6 社会心理因素

泛指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之外的各种经济、文化、认知和心理等因素[2],与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心理特征等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个体心理负荷、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应激能力,常见有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经济和社会压力、工作满意度、工作关系与价值观等因素。

2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的关系

与劳动者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多种工效学因素,虽有属性的不同、来源的差异,但并非完全孤立和割裂,各因素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如图1所示),并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工效特点及宏观层面工作场所整体的工效特征。

图1 职业工效学相关因素及其关系示意Fig.1 Factors related to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and the relationship

1)社会心理因素与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密切相关,且存在一定程度的交互影响,二者既受到作业管理的影响,也会反馈于作业管理的改进。

2)工作系统设计,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功能分配与劳动者的职业活动效能,既受劳动者个体特征、系统内多个劳动者情况下“人—人”的交互效能、工艺设备及其布局和作业设计与管理等的影响,也会通过工作系统效能、劳动者工作负荷情况反馈于作业管理,在促进作业管理改善的同时,实现工作系统设计效能的优化。

3)工艺设备及其布局,既影响到工作系统设计的“机”的层面,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机界面的微环境和劳动者职业活动的整体环境,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和社会心理等。

4)作业环境既涉及到一个工作系统的微环境,也包括整体工作场所的大环境,直接影响到劳动者职业活动过程的效能及舒适性等,进而对其心理负荷等个体特征与社会心理因素等产生影响,相应的,劳动者作业环境暴露情况,则可反馈于作业管理的调整,以确保“人—机—环”的协调与效能。

5)作业管理是促进工作系统良好运行、持续改进与优化的干预性因素,主要与工作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效能以及劳动者的个体特征、部分社会心理因素交互影响;对于作业环境,主要是以反馈的方式影响到其管理改进。

3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的评价

3.1 个体特征

个体因素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即便是同一个体,在不同状况下,也可能会出现个体特征的差异,通常表现为个体职业禁忌证、心理负荷、工作认知和熟练程度的差异以及工作习惯的不同。反映个体特征的因素有多种,因其属性不同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也有差别。对于职业禁忌证可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的方式进行定性评价[7],对于心理负荷、工作认知、工作熟练程度或习服情况、工作习惯等因素,通常采用量表评价的方法进行定性或半定量评价,也可采用反映职业紧张与应激等的可测量的指标,通过实验室模拟等测试分析的方式对心理负荷进行定量评价[8-10]。

3.2 工艺设备及其布局

对于工作场所工艺设备及其布局的工效学特征评价,包含3个层面:对工艺设备选型先进性的考虑,即工作场所是否选用了有利于职业工效管理的工艺和设备;从相对宏观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的角度,评价多个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之间相关工艺、设备布局的合理性;从相对微观的劳动者工作效能和工效负荷控制的角度,评价相对独立的工作系统内部工艺设备的布局,是否顺畅和有利于提升职业活动效能、减少不良负荷作业。

对于工艺设备选型工效先进性的评价,目前尚缺乏参考或指导标准,较少开展;对宏观层面工艺设备布局合理性的评价,可在现场调查、工程分析等的基础上,按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不同工作系统中工艺设备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对其布局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对微观层面工艺设备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是在现场调查、作业分析等的基础上,按照《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基本原则》等标准的要求,结合工作系统中作业设计的情况进行评价。宏观层面评价的重点在于相关布局是否遵循“危害区分、避免交互影响”的基本原则,即对于不同属性、不同严重程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否采取合理措施分别控制,以避免交互影响及因此导致的对劳动者不良职业健康效应的叠加;微观层面评价的重点在于基于作业的工效学分析等(如OWAS分析等)评价工艺流程顺畅程度、不良负荷控制情况等。

3.3 作业环境

作业环境的评价,通常包括常见物理性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同时也包括暖通与空调、采光与照明、微小气候、颜色设置、空气质量分析等评价;既有工作场所整体环境的评价内容,也包括对劳动者工作站局部环境状况的评价。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检测检验的方法,对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的大环境和微环境状况进行测试、分析和评价。

3.4 工作系统设计

工作系统是“人—机—环”交互的综合系统,本身涉及多种要素,评价的核心内容为工作系统中不同要素交互的合理(匹配)性及其效能,即以劳动者的安全、健康为出发点,对工作系统设计中影响到劳动者安全、健康与工作效能的工作站与作业空间设计、作业设计、人机界面设计和作业用具选用等内容进行重点评价[11]。

1)工作站与作业空间设计的评价,通常是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测量、计算等方式,对照相关标准要求,对其设置的工效合理性及其与劳动者相关生理参数的匹配情况等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评劳动者作业的方便度及心理空间满足情况等。

2)作业设计、人机界面设计的评价,除了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对照标准要求进行合理性评价外,也可借助实验手段,通过对劳动者特定作业过程中的力量负荷、心理负荷、姿势负荷等的特性,以及不同负荷情况下劳动者的劳动生理特性或疲劳、损伤特征等的测试研究,来评价工作系统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作业用具选用的评价,既可通过量表调查,进行劳动者主观反应的工效学特性评价,也可借助实验手段,关联作业用具的相关特征和劳动者的劳动生理指征进行评价。

3.5 作业管理

对用人单位广义上作业管理的职业工效评估,主要是评价用人单位是否从作业管理角度,针对工作场所(工作系统)存在的职业工效影响因素,采取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1)劳动者个体特征与作业任务匹配管理情况:主要评价用人单位是否根据作业任务需求,开展了劳动者职业禁忌或不良健康状况等的筛查与处理。

2)劳动者个体特征优化管理情况:主要评价用人单位是否采取了岗前培训、技能训练等方式促进劳动者的作业习服,以及是否通过在岗定期培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方式促进劳动者个体特征的持续优化。

3)作业设计的保持管理情况:主要评价用人单位是否在既定工作系统设计情况下,采取了确保劳动者遵守作业设计要求的措施。

4)作业设计评估、改进管理情况:主要评价工作任务、作业方式、内容等变更情况下,用人单位是否重新进行作业设计,或是否在作业设计合理性评估基础上予以改进。

上述内容的评价,通常在开展用人单位作业管理制度及实施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前述职业工效相关因素评价结果,对作业管理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3.6 社会心理因素

对社会心理因素的评价,目前通常采用量表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影响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常见社会心理因素,如对职业活动的认知情况、工作满意度、应急能力、人际关系、各种负担情况等进行评价[12]。

3.7 综合评价

不同类型的职业工效相关因素之间并非完全孤立,评价一个工作场所的职业工效负荷及其管理,除了对不同类别的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分别进行评价外,也可采取职业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效应测量、职业健康检查及实验室模拟测试等的基础上,综合评价、研究和分析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工作负荷等的特性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亦即当前国内外普遍开展的工作负荷及其效应评估研究[12-15]。

4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管理

职业工效管理或干预的目的是促进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安全健康与舒适高效,使劳动者能更好地适应于劳动条件,也使劳动条件与劳动者相匹配。同其他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类似,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的管理也涉及前期预防、劳动过程中防护与管理2个阶段。

1)前期预防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宜的工艺、技术、设备和工具,实施劳动者个体特征测试和筛查,并做好相关设计,架构起基本的职业工效管理体系。

2)劳动过程中防护与管理的重点,则应从工作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和劳动者特征管理等入手,实施定期的工效学管理效果评估及评估基础上的持续改进,以促进“人—机—环”交互的协调高效、作业环境不良因素的有效控制,以及劳动者健康等个体特征的不断优化,最终实现宏观工作体系与微观工作系统内职业压力或负荷的平衡,以及劳动者身心健康的良好促进。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管理(干预)示意如图2所示。

4.1 前期预防

在用人单位设立运营前的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初步设计阶段,遵循职业病危害防治管理基本要求,做好职业工效负荷管理的前期预防工作,是从根本上预防、控制相关负荷因素的基本手段。

4.1.1劳动者特征评价、筛查与优化

劳动者特征的评价、筛查与优化,属于个体特征管理的岗前阶段,旨在确保劳动者与作业任务的匹配性,避免不适宜作业劳动者从事相关作业。通过职业健康检查、相关能力测试、心理测试等方式,消除职业禁忌并确保劳动者个体特征与作业任务相匹配,同时可通过岗前技能培训等方式,促进劳动者职业活动的尽快习服和能力提升。

4.1.2工作系统设计及合理布局

工作系统设计的核心工作在于尽可能选择有利于职业工效管理的工艺、技术、设备和工具,基于工艺技术现况、劳动者特征和作业负荷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工作站和作业空间、作业及其组织管理等的设计,以确保人机功能的合理分配和人机交互的协调高效。从相对宏观层面考虑,按照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科学、合理布局工艺设备以避免不同类型工作单元、工艺和设备的交互影响,是预防、控制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甚至其他较为严重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叠加影响劳动者职业健康的有效方式。

4.1.3建立职业工效管理体系

从用人单位职业工效管理的宏观层面考虑,用人单位设立后至投产运行前,宜基于职业工效负荷辨识、评估结果,建立单独或包含职业工效管理内容的制度或管理体系,形成宏观管理层面支撑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管理优化与持续改进的体制、机制。制度或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当基于职业病危害防治的基本要求,遵循通常采用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持续改进策略[16-17]。

图2 职业工效相关因素管理(干预)示意Fig.2 Management or intervention of related factors of occupational ergonomics

4.2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用人单位投产运行之后,职业工效管理的重心是基于已确立的管理制度或管理体系,从工作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和劳动者个体特征管理几个方面具体干预,并按照体系建设要求,实施定期的评估和持续改进。

4.2.1工作场所管理

工作场所职业工效的管理,是在前期预防阶段相关工艺与设备布局、工作系统设计等的基础上,通过定期的测试评估等,动态监测工作场所相关设计、工艺和设备布局及作业环境状况,确保工作场所的大环境和工作系统的微环境符合职业工效相关标准要求。尤其是在工艺、技术、设备和工具发生变更,或工作系统设计发生改变等的情况下,需要按照管理要求,通过对工作场所工艺设备布局、环境和工作系统设计等再次测试,评估相关布局或设计的合理性,以确保相关要素满足工效管理要求。

4.2.2作业管理

狭义作业管理的核心在于,确保工作系统运行中个体与工作任务等的匹配和良好交互,以及良好作业设计的保持与优化。具体管理实施上,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基于职业工效负荷辨识评估情况的作业设计的保持,通常宜根据管理体系要求,建立、健全满足具体作业职业工效管理的单独或包含相关内容的作业规程,并监督指导劳动者按照规程开展工作;另一方面是在作业任务、作业方式、作业内容等变更情况下,及时开展作业设计评估,并基于评估结果改进或优化作业管理。

4.2.3个体特征管理

对于劳动者个体特征的管理,主要目的在于持续优化劳动者个体特征,使之匹配于作业并不断干预。例如,以定期技能培训、定期压力疏导、持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方式[18-19],促进劳动者与作业的更好交互,降低劳动者社会心理等因素带来的负荷影响,提升其工作效能和预防工效相关疾患;同时,应通过定期的个体特征测试评估,及时筛查和妥善管理可能的健康影响人群,以确保劳动者个体特征与工作任务的协调,并预防相关疾患的发生。

5 结论与展望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尤其是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职业工效负荷问题更为凸显,已经成为部分行业领域影响劳动者职业安全与健康,导致劳动者缺勤、工作效率下降等的重要因素[20-21]。关注和解决广大职业人群因不良职业工效因素导致的肌肉骨骼疾患等职业性病损,也日益成为我国近中期重要的职业卫生工作任务之一[22]。实施有效的职业工效管理,前提在于科学辨识、评估职业工效负荷因素,在此基础上采取合理、可行的管理方法进行干预,并持续改进。

1)职业工效负荷相关因素来源广泛,既包括传统的工作系统设计相关因素,也包括工艺设备及其布局、作业管理等要素,“人—机—环—管”不同要素间存在直接或间接关联,阐明其关联性及对职业工效负荷的影响,是做好工作系统职业工效设计,科学评估职业工效负荷和预测其工效相关健康影响的关键。

2)职业工效负荷相关因素的有效管理,也应遵循职业性有害因素防控的基本原则,采用国际通用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持续改进管理策略,在强化前期预防、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的基础上,从工作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和劳动者个体特征管理几个层面实施干预。

3)目前,综合考虑工作场所工艺与设备布局、作业环境控制、作业空间和工作站设置、作业工具选择、作业管理等因素,而具有较好普适性的工作场所职业工效负荷辨识、评价与管理的技术方法体系及辅助工具急需建立,以指导用人单位系统、科学和有效地开展职业工效管理工作。

[1]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 224—2010[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谢庆森,黄艳群.人机工程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4]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S].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5]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GB/T 16251—2008[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6]王熙元.环境设计人机工程学[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10.

[7]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 188—2014[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8]廖斌.劳动负荷与作业能力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6):75-78.

LIAO Bin. Study on labor load and work ability [J]. Journal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3,9(6):75-78.

[9]兰亚佳,张洋.职业紧张研究现状与展望[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29(1):1-6.

LAN Yajia, ZHANG Yang. Status and prospect of occupational stress[J]. Journ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2014,29(1):1-6.

[10]孙崇勇.心理负荷测量方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人类工效学,2012,18(2):88-92.

SUN Chongyong. Status and advance of determining methods for mental workload[J]. Human Ergonomics,2012,18(2):88-92.

[11]刘伟, 袁修干, 柳忠起,等. 人机显示/控制界面适配性综合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4, 14(4):32-35.

LIU Wei, YUAN Xiugan, LIU Zhongqi, et al.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es and evaluation method for manmachine compatibility of display/control interface[J].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2004,14(4):32-35.

[12]周前祥,王春慧.操作者全身疲劳的评价方法综述[J].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2009,22(3):226-230.

ZHOU Qianxiang, WANG Chunhui. Review on body fatigue assessment of human operation[J]. Space Medicine & Medical Engineering,2009,22(3):226-230.

[13]HAGBERG M, VIOLANTE FS, BONFIGLIOLI R, et al. Prevention of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in workers:classification and health surveillance - stat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Occupational Health[J]. 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2012, 13(1):1-6.

[14]陈斐然, 黄德寅, 张倩,等. 手工搬运作业人体工效学评价方法实例应用[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4,27(2):83-86.

CHEN Feiran, HUANG Deyin, ZHANG Qian, et al. Application case of ergonomics evaluation methods for manual handling operations[J]. Chinese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2014,27(2):83-86.

[15]袁志伟,唐仕川,王生,等.工效学负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5,32(9):887-891.

YUAN Zhiwei,TANG Shichuan,WANG Sheng, et al. Research Advance on Evaluation Methods for Ergonomic Exposure[J].J Environ Occup Med,2015,32(9):887-891.

[16]安全监管总局国际合作司.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企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南[EB/OL].(2017-01-23)[2018-03-17].http://www.china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900/2017/0123/282718/content_282718.htm.

[17]ISO.ISO 45001-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EB/OL].[2018-03-25].https://www.iso.org/iso-45001-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html.

[18]张忠彬,孙庆云.作业场所健康促进与职业危害控制[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2):966-969.

ZHANG Zhongbin,SUN Qingyun.Health promotion and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hazards at workplace[J]. Chinese Journal of Health Education,2005,21(12)966-969.

[19]兰亚佳.工作场所的职业紧张与控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2):255-256.

LAN Yajia. Control of occupational stress at workplaces [J]. Modern Preventive Medicine, 2006,33(2):255-256.

[20]何丽华, 王生, 杨磊,等. 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C]// 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13年学术年会. 2013.

[21]徐相蓉, 王生, 余善法,等.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行业流行趋势及进展[J].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6,29(4):278-281.

XU Xiangrong,WANG Sheng,YU Shanfa,et al. The industry trend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n 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J]. Chinese J Ind Med, 2016,29(4):278-281.

[22]安全监管总局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司.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职业病危害治理“十三五”规划》的通知[EB/OL].(2017-07-28)[2018-03-17]. http://www.chinacoal-safety.gov.cn/newpage/Contents/Channel_5330/2017/0728/291648/content_291648.htm.

猜你喜欢

工效作业管理劳动者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作业管理的实践探究
致敬劳动者
“减负增质”理念下作业管理的创新策略
劳动者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隧道衬砌缺陷处理工艺带模注浆与工后注浆综合工效浅析
2019 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暨学术会议通知
浅谈煤炭企业工效挂勾考核办法的深化与完善
众里寻她千百度
大型设备在疑难水工结构施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