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 善作善成
——东华理工大学全面推进核科普宣传工作

2018-04-12刘义保魏强林

关键词:东华科普知识核工业

花 榕, 张 雨, 黄 彤, 刘义保, 于 涛, 魏强林, 花 明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核电发展的实践证明,核能发展不仅取决于科技水平的提升,也与公众对核电的认知有很大关系。现如今,核能发展遇到了很大的难题,公众认知和接受成为限制核电发展的重要因素[1],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公众对核电的了解过于片面,不能很好地、客观公正地认识核电。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政府、企业和高校对核电科普知识宣传不到位、不及时、不全面,甚至出现误导现象。其中,日本福岛核事故后发生的抢盐风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2]。

对核电站周围居民的认知调查显示,社会公众对核辐射的知晓情况不是很乐观,尤其是秦山核电站周围的居民,核辐射知晓率只有39.6%[2]。同时,由于核辐射宣教资料缺乏,公众对核科普知识匮乏,无法通过正规途径得到可靠的信息,只能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判断,所以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即看待核问题易侧重于其破坏性和危害性,而忽视核危害发生的小概率性、核能的优点及其带来的利益[1]。因此,核科普知识宣传是我国核力量建设、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当然,党中央、国务院一直是高度重视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的。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理性、协调、并进的中国核安全观,并将核安全纳入国家总体安全体系,写入《国家安全法》[3]。为了让公民更好地树立核安全观,在这部法律中的第一章第十四条,规定了4月15日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2]。

“十三五”以来,东华理工大学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推进绿色发展,解决环境问题,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统筹和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党的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我国核电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将核科普宣传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相结合,坚持以核电科普知识宣传为重点,同步推进核燃料循环、核安保、核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在核安全文化建设、宣传、创作、活动、研究等方面真抓实干,为实现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公众健康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大致说来,东华理工大学在核科普宣传方面,主要做了如下六方面的工作。

1 强调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将核科普宣传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编入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将核安全、核应急、核技术等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写入人才培养大纲。为继承和发扬“核工业精神”,在非“核”专业开设涉“核”校级公共选修课程,把全民科学素质推进工作纳入长期发展战略体系,写入中长期规划,指导核领域的相关二级单位做好统筹协调,注重开展核科普方面课题研究[1]。积极参与制定并认真学习环保部、能源局、科工局等核工业部委牵头组织的《核与辐射安全科普宣传方案》《核工业十三五规划》和《核科普五年规划》等文件,积极组织相关老师开展核文化公众宣传、核科普宣传、核邻避心理等方面研究[2]。

2 完善机制,加强核科普队伍建设

为重视科普工作宣传建设,学校制定了《东华理工大学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机制》,明确了职责分工,注重打造优质高效的宣传队伍,成立了由东华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牵头,具体涉核专业相关学院与科技处、学科建设办、宣传部、校团委、学工处等多部门共同落实的核科普宣传队伍。近五年来,学校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聘请了国内10余名两院院士、国内外近100名核领域专家,每周定期举办的“核心论坛”将会聘请国内核领域的相关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核领域一线的工程师,面向全校师生介绍核领域相关专业知识;每年的4月为科普宣传月,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一道,在南昌、抚州两地的街道、居民社区、中小学,面向普通百姓进行核科普文化宣传;每年均派出相关专业教师、研究生参加核领域相关专业的国际会议以及在IAEA举办的核科普文化的交流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 强调安全主题,举办系列“核”特色鲜明宣传活动

自国家2015年7月设立4.15安全教育主题日以来,学校连续两年举办“核安全文化活动月”活动,通过核安全科普知识讲座、核安全科普知识展览、核安全科普知识竞赛、核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以及“核+X”创意大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核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引导高校师生理性、客观地看待核科学技术发展,发挥大学生群体与社会连接的能动作用,提高公众对核电的接受度和对核安全的置信度,为促进我国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科学理性地发展作出了一份贡献。经过两年的实践,“核安全文化活动月”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例如,2016年学校选送了5个作品参加首届“核+X”大赛,其中由刘义保院长指导的“话说核故事”作品就荣获首届“核+X”全国一等奖,2017年、2018年学校选送的作品也均获得全国二、三等奖;科普知识讲座在核安全局、核能行业协会的支持下,获得一批院士和“杰青”、长江学者为代表的专家的支持,分别做了题为“核化学与放射化学的前沿与发展”、“辐射防护的若干问题思考”、“电子加速器的发展概况及我国核技术应用的现状”的学术报告,院士精彩的学术/科普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核安全知识竞赛和技能大赛活动每年参赛人数达到近千人;核安全科普知识展览更是引来了多家电视媒体的报道。

4 密切联系媒体,弘扬核军工文化

东华理工大学在60年来的办学积淀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人物代表,如较早毕业的一批校友已为我国核工业做出突出的贡献,一批中生代杰出校友也已经在核工业领域中崭露头角并成为中坚力量,更有数以千计的优秀的东华理工学子在毕业之际毅然选择核工业,为我国的核事业在各个领域兢兢业业奋斗着,成为核工业的新生力量。东华理工大学正源源不断地为我国核工业输送着人才,所培养的学生被社会高度认可,东华学子已经被打上了“能吃苦、肯钻研,留得住,用得上”的标签,东华理工被视为我国核工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国际原子能事业的宝贵财富。近年来,学校以宣传部为实施单位,紧密联系国内外各大媒体,对学校宋金茹、陈焕文、周义朋等一批献身国防核军工教育科研事业的先进教师代表,通过媒体向国内外报道其先进事例,向社会传播正能量。继宋金如当选首届“感动江西教育十大年度人物”和“中国好人”后,青年教师周义朋再次当选第二届“感动江西教育年度人物”[4]。东华理工大学亦成为全省连续两年推送成功获此殊荣的教育单位。另有陈焕文老师立足革命老区,献身国防[5]。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国内外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下,推动了江西全省学习先进人物、弘扬军工文化浪潮的兴起。

5 强化落实,注重创新

近些年来,学校经常借助学校开展的“大学生三下乡”“送文化下乡”“科技人员入园入企”等公益活动,将核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融入活动之中,通过发放科普宣传读物,播放核知识科普电影,现场演示辐射剂量测定等方法,向基层百姓宣传核、科普核并带领大家走近核科学技术。2017年,为了更好地做好核安全文化的科普工作,学校还开动脑筋,创新开展了“核科普进高校”的夏令营活动,组织来自江西省不同高校的10多名非核专业大学生,赴中国核工业科技馆、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国家核安保技术中心和清华大学核研院,进行参观、学习、交流等多项活动,以解开核“神秘的面纱”,让核走近百姓生活。之后,我们还对参加这次夏令营活动的十多名同学进行了持续的关注。如今,这些同学已经成为自觉参与核科普宣传的志愿者,积极、主动加入到核科普宣传队伍中。这种活动取得的良好效果,也坚定了我们将以类似方式持续进行核科普文化宣传的信念。

6 敬终如始,善作善成,全面推进核科普宣传工作

60年来,东华理工大学始终坚持“核”为特色,在核燃料循环领域培养出了大批人才,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为核能事业既给予了人力支持,又打下了牢固的技术基础[6]。为更好地保持“核”特色,学校特意将“核工程与技术”“辐射防护与核安全”“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三个涉核专业重组合并,建立起全新的核科学与工程学院。同时,学校积极推动涉核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积极参与了《原子能法》的修订工作,为核能开发事业的法制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学校还积极组织相关论著、教材的编写工作,其中正式出版发行的如《铀矿石的化学分析》《钍的资源化学》《工业分析》等系列专著、教材已经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此外,学校还支持和鼓励学生自主编撰与核科普宣传有关的内部杂志。如由学生自己创办的与“兴核”谐音的《星河》院办杂志,至今已有近十年历史了。该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广为读者所接受,为核科普宣传工作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目前,学校正积极组织编写《核你在一起》《核工业发展概论》等核安全科普系列读物。

21世纪以来,东华理工大学把握我国核能事业的发展趋势,继续坚持高举“核”大旗不动摇。今后,东华理工人将一如既往,时刻牢记“为核成立、因核成名,以核成事”的历史使命,继续为核工业全产业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进一步做好核科普宣传工作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东华科普知识核工业
相同的“手” 不同的义
来自广西的中国核工业“ 开业之石”
“质谱技术在核工业中的应用”专辑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公司简介
浅析核工业的发展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李东华,亲手打造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