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2018-04-12王淑娟凌源市畜牧产业办公室122500
王淑娟 凌源市畜牧产业办公室 122500
子宫内膜炎是奶牛的常发病之一,往往造成奶牛不孕,其主要致病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嗜血杆菌等。据报道,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发病率为30%~40%,90%的奶牛不孕症是由该病引起,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发病原因
(1)外源性感染。病原微生物从奶牛体外经阴道和子宫颈进入子宫而感染。主要是由于平时的操作未经过严格消毒,如输精、助产器具、手臂及母畜外阴部等消毒不严格,致使病原微生物侵入子宫而引起炎症。
(2)内源性感染。一些病原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动物体内但并不表现致病作用,当母牛产道损伤、产后抵抗力降低时,病原菌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系统进入子宫,致使子宫内膜发生炎症。
(3)诱因。日粮不全价,机体所需的某些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时也会诱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而发生子宫内膜炎。
2 临床症状
急性子宫内膜炎表现为病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萎靡不振,有时拱背、努责、频作排尿姿势。一般在产后21天以内病牛子宫异常扩大,产乳量急剧下降,体温上升至40℃,子宫内有脓性分泌物。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主要表现为发情周期紊乱,发情时病牛流出絮状浑浊黏液,屡配不孕或孕后流产。慢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的临床症状不是很明显,病牛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温略微升高,发情周期不规律,阴道有浓汁流出,大腿和尾根处有结痂。
3 诊断方法
可通过直肠检查法和阴道检查法对子宫内膜炎做出诊断。急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时可以明显感觉到1个或2个子宫角粗大而肥厚,收缩反应微弱,同时也可感觉到波动。阴道检查子宫颈外口黏膜充血肿胀,子宫颈管略微开张,阴道底部有炎性分泌物。慢性黏液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时往往会发现子宫角粗大而肥厚,而且比正常子宫松软,收缩反应迟钝缓慢。阴道检查发现阴道和子宫颈外口黏膜充血、肿胀,子宫颈管略微开张,阴道底部有炎性分泌物。慢性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直肠检查发现子宫角明显增大,收缩缓慢,子宫壁薄厚不一。慢性脓性子宫内膜炎症状和检查结果同黏液脓性子宫内膜炎相似,但脓汁恶臭。
4 治疗措施
(1)冲洗子宫疗法。此种疗法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较为常用。将1%~2%的生理盐水2000mL加热至42℃,每天冲洗子宫1次,每次反复冲洗直至回流液清亮为止。
(2)子宫内药物灌注疗法。子宫内药物灌注疗法是子宫冲洗后的进一步治疗,在清除子宫炎性分泌物的基础上利用抗生素治疗。由于子宫内膜炎往往是几种病原菌混合感染,所以在选择药物时可选用多种广谱抗生素配伍使用,如金霉素和土霉素。
(3)全身疗法。如果奶牛患子宫内膜炎和其他产后感染时,常需进行全身性治疗。动物机体在抗病时伴随酸碱失衡和脱水等症候,因此大剂量应用抗生素时要配合强心和补液,如静脉注射葡萄糖,补充生理盐水、维生素C、维生素B以及钙制剂,纠正酸碱平衡,防止酸中毒和脓毒败血症。
5 预防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制定合理的日粮配方,科学合理配比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以及微量元素Se、Mn、Co和矿质元素Ca、P等营养元素,做到科学饲养管理,进而增强奶牛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做好环境卫生,厩舍、产房应当定期清扫、消毒,保持干净、干燥、通风,气温变化时做好厩舍保暖工作。
(2)严格遵守人工授精操作程序。人工授精时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对输精器、手套等输精物品以及奶牛外阴部彻底消毒,以免生殖器官感染致病菌而引发疾病。输精次数和检查次数不能过于频繁。
(3)加强分娩管理,减少产道损伤和感染。将分娩的奶牛单独饲喂,产区严格消毒、清洁。分娩需要助产时要操作规范、细致。当奶牛有子宫脱出和外阴松弛等症状时,要严格消毒后再做进一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