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8-04-12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2期
关键词:性骨折移位钢板

程 荣

(涟水县中医院,江苏 淮安 223400)

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此病大多是由严重的暴力损伤所致,具有较高的致残率[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手术疗法对有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验证这一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涟水县中医院收治的40例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这40例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在这4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7例;其年龄为23~52岁,平均年龄为(32.6±1.8)岁;其从发生骨折至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为2~7天,平均时间为(4.2±1.0)天。他们中,左侧足发生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1例,右侧足发生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29例。其中,因从高空坠落所致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22例,因交通事故所致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14例,因其他原因所致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患者有4例。我们按照Sanders分型标准[2],对这40例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进行了分型,其中,有19例Ⅱ型骨折患者,有12例Ⅲ型骨折患者,有9例Ⅳ型骨折患者。

1.2 方法

在实施手术治疗前,我院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了跟骨侧位、轴位X线片检查及冠状面、轴向位CT扫描,以明确其骨折部位波及距下关节的情况。之后,对这些患者均采用小切口联合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1)让患者取健侧卧位,并对其进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2)使用碘伏对患者的手术区域皮肤进行消毒,并在其患肢的中上部放置气囊止血带。3)在跟骨外侧足背与足底皮肤的交界处做一个长度为3cm~4cm的切口,然后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至跟骨。4)在皮瓣内保留腓骨长短肌腱和腓肠神经(在操作期间,应注意保护腓骨肌腱和腓肠神经),不需游离,同时锐性分离至跟骨体部。5)取跗骨窦间入路,并在跗骨窦部位做一个长度为3.5cm~4.5cm的横向切口,同时对软组织进行锐性分离。6)向下牵开腓骨肌腱,并在直视下对距下关节面进行复位。根据骰骨与跟骨相应关节面的方向及形态进行对合,并使用克氏针进行临时固定。之后,进一步矫正内翻、外翻及短缩畸形。然后,再从远端切口进入,对跟骨体部骨折进行整复。7)在C型臂X光机的透视下,对跟骨形状的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在确认Lissane'S角、Behlers角和跟骨高度复位满意后,将跟骨解剖钛板从小切口插入,并使之紧贴跟骨外侧壁。然后,钻入螺钉并进行固定[2]。7)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并放置橡皮引流条。然后,使用弹力绷带对切口进行包扎。

手术结束后,对这40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术后2天,指导这些患者进行足趾被动锻炼;在术后4天,指导这些患者进行踝关节主动锻炼。在术后2周,为这些患者拆线,并进一步指导其进行足趾被动锻炼及踝关节主动锻炼;在术后6周,指导跟骨形状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负重行走锻炼,以使其患肢能够尽早恢复完全负重的能力。

1.3 疗效评价标准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3]来评定这40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1)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足底无疼痛感,且其足部功能的评分>90分,可认定其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优。2)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足底有略微的疼痛感,且其足部功能的评分在75分~89分之间,可认定其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良。3)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足底有明显的疼痛感,无法参加体力劳动,且其足部功能的评分在50分~74分之间,可认定其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可。4)接受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踝关节不能正常活动,在日常行走的过程中足底有剧烈的疼痛感,且其足部功能的评分≤49分,可认定其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 %。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了6~48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这40例患者骨折的部位均在其接受手术治疗后的8~15周内愈合,愈合的平均时间为(9.8±0.8)周。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组织液化,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部分裂开,对这2例患者进行换药治疗后,其伤口均愈合良好。有1例患者发生了腓肠神经损伤,未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其病情自行恢复。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这40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有26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优,有11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良,有2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可,有1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差,其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92.5 %(37/40)。

3 讨论

跟骨骨折是骨科的常见病,此病大多是由挤压伤或高处坠落伤造成的。在跟骨骨折中,以粉碎移位性骨折最为常见。过去,临床上常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但此疗法的创伤较大,在术后易引起切口裂开、切口感染以及切口皮肤坏死等多种并发症。因此,该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近年来,随着微创医学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逐渐采用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大量的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对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不仅有利于其跟骨周围组织和骨膜血供循环的重新建立,还能使施术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避开其皮神经区域,在直视下准确恢复其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的解剖关系。因此,该术式一经推广就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的临床治疗中[4]。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了6~48个月的随访,结果发现,这40例患者骨折的部位均在其接受手术治疗后的8~15周内愈合,愈合的平均时间为(9.8±0.8)周。其中,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组织液化,有1例患者发生了切口部分裂开,对这2例患者进行换药治疗后,其伤口均愈合良好;有1例患者发生了腓肠神经损伤,未对其进行特殊处理,其病情自行恢复。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对这40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显示,有26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优,有11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良,有2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可,有1例患者骨折部位的恢复情况为差,其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92.5 %(37/40)。

综上所述,对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患者采用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恢复其足部功能。因此,进行小切口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跟骨粉碎移位性骨折的首选方法。

[1]曲家富,闫荣亮,李生旺,等.“/”形小切口钢板螺栓加压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0):1036-1041.

[2]王海红,宋晓骞,王立庄,等.改良微创小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3,19(2):180-183.

[3]樊巍,李兰涛,王立江,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微创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8):799-801.

[4]连晓东,王海立,李升,等.外侧纵行小切口联合跗骨窦切口治疗跟骨骨折[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6,37(5):600-602.

猜你喜欢

性骨折移位钢板
老年糖尿病患者须警惕骨质疏松性骨折
再生核移位勒让德基函数法求解分数阶微分方程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Σ(X)上权移位算子的不变分布混沌性
超负荷运动时当心疲劳性骨折
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特点及转归分析
临氢设备用125mm超厚2.25Cr1Mo钢板的开发
复合钢板焊接坡口的制定
多指离断手指移位再植拇指25例
15CrMoR(H)+SUS321不锈复合钢板的焊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