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可控因素分析
2018-04-12刘桢帆胡建萍董文菊
李 鑫,刘桢帆,胡建萍,董文菊,龙 霖,2⋆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川北医学院护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前列地尔属于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脑血管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1]。前列地尔的主要成份是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E1,PGE1),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但是,由于PGE1本身属于致痛、致炎类物质,故其不当的保存方法、配制方法及输注方式等均可导致PGE1的脂微球发生破裂,刺激患者的局部血管,从而损伤其内皮细胞,增加其血管的通透性,进而导致其静脉血管发生炎性改变而引起外周静脉炎。为了探讨降低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笔者对前列地尔的制剂特点、配制方式、输液器的选择、药物的浓度、进行输注的方式和输注的速度等可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前列地尔制剂的特点
前列地尔主要在15 羟PG 脱氢酶的催化下进行代谢,而15 羟PG 脱氢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肺、肝、肾和脂肪等器官及组织中。多数学者认为,前列地尔进入人体后,有80 %以上的该药会在肺内被灭活。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前列地尔主要是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 Lipo PGE1) 。此剂型是将前列地尔(Alprostsdil) 封入直径为0.2 um 的脂微球( Lipid Micropheres) 中,利用脂微球的载体特性将药物运送到患者的病变部位,以达到靶向性治疗的效果。此剂型具有持续性、高效性及用药安全性高等特点[2]。前列地尔的半衰期在5~10min以上,此代谢特点决定了前列地尔的给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另外,此代谢特点也表明,在停药后前列地尔的药效及其所致的不良反应均不能持久。但是,该药不当的保存方法、配制方式、输注方式均可破坏其载体制剂中脂微球的结构,致使PGE1直接接触患者血管的内皮而引发外周静脉炎。
2 对导致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可控因素的临床研究
2.1 前列地尔配制方式与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关系
胡敏等[3]对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的药物配制方式进行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采用针尖直刺进入瓶盖后在距液面5cm注入药液的配制方法相比,将溶媒瓶倒置后将针尖埋入液面的配制方式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比率更低。这说明,采用溶媒瓶倒置的方式配制前列地尔,能有效地降低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这是因为,用溶媒瓶倒置的方式配制前列地尔,药液可自下而上轻轻注入溶媒内,可减少震荡对前列地尔脂微球结构的破坏,保持脂微球的完整,避免PGE1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从而减少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几率。
2.2 输液器的类型与患者发生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关系
罗薇[4]和高绘等[5]的研究均表明,用一次性精密过滤器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能够有效地预防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或减轻其外周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金逸等[6]的研究表明,用前馈控制法联合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几率,提高其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用精密的输液器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可有效地防止或减少PGE1不溶性微粒对人体所造成的危害[7]。
2.3 前列地尔的药物浓度与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关系
陈玲红[8]的研究发现,与将10 μ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100ml浓度为0.9%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相比,将10 μg的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其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这说明,降低前列地尔的药物浓度,可明显减少患者的输液反应。钟文逸等[9]的研究发现,将10 μg、20 μg的前列地尔分别溶于250ml浓度为5%的GS中(或溶于250ml浓度为0.9%的NS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这说明,前列地尔浓度的增加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但在该研究的设计中未规避不同溶剂可能产生偏倚的情况,此实验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2.4 前列地尔的输注速度与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关系
陈海萍等[10]的研究发现,将10 ug的前列地尔溶于20ml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时,在10min内推完此药液与在2min推完此药液相比,在2min推完此药液的患者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张莉等[11]的研究发现,在使用前列地尔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时,与进行缓慢(在20min内滴注完毕)滴注相比,进行加压(在5min内滴注完毕)滴注可有效地降低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这是因为,采用快速输液法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药液在快速进入其血管后会形成与血液平行且独立分层的液体流,可减少药液对其血管内壁的刺激,从而减少其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几率。有研究表明,当前列地尔溶液的流速与血液的流速逐渐接近时,前列地尔溶液能够迅速与患者的血液混合,减轻PGE1对其血管内壁的刺激。因此,此研究认为,为患者快速输注前列地尔,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较低。相关的研究表明[9,11],为患者快速输注前列地尔,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几率。
2.5 前列地尔的输注方式与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关系
韩锋华等[12]的研究结果显示,将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加入到250ml 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溶液中,与对患者进行缓慢静脉推注(持续的时间为4~5min)相比,对其进行静脉滴注(持续的时间约为1小时40 分)能够减少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或减轻其外周静脉炎的严重程度。陈依鸽[13]的研究表明,在为患者使用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时,与进行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相比,对其进行静脉侧壶滴注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更低。郑娅雯等[14]的研究结果显示,与静脉推注前列地尔相比,使用静脉微量泵为患者泵入前列地尔,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上述的研究结果说明,使用静脉微泵为患者泵入前列地尔,能够有效地降低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率。但是,在上述研究中,多数研究均未规避不同的输注方式因药物的浓度及进行输注的时间所带来的偏倚。
3 小结
前列地尔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护理人员应从药物的保存、药液的配制、进行输注的方法等可控方面进行控制,以减少患者发生外周静脉炎的几率。笔者认为,采用溶媒瓶倒置的方式配制前列地尔、使用精密的输液器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为患者快速输注前列地尔、采用静脉侧壶的方式及静脉微量泵泵入的方式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均能有效地控制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但是,由于前列地尔的半衰期短,故在为患者快速滴注前列地尔虽可减少其外周静脉炎的发生,但是否能够确保其疗效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由于护理人员的能力参差不齐其所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同,临床护理人员很难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来指导自身的具体工作。因此,护理人员在为患者输注前列地尔时,可按照循证护理方法将相关的研究结果转化为客观的证据,再根据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可控因素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询证护理,以减少前列地尔所致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1]唐捷,李勇.前列地尔的药理研究进展[J].西南军医,2006(6):79-81.
[2]李月红,白丽娜,周旻.前列地尔脂微球载体制剂的药理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8(1):47-50.
[3]胡敏,娄秋英.2种方法配制前列地尔对静脉影响的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 ,2012(7):93-94.
[4]罗薇.精细过滤输液器对静脉滴注前列地尔致静脉炎的预防[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230-231.
[5]高绘,姜燕.精细过滤输液器预防前列地尔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9(15):56-57.
[6]金逸,曹蓉,陆群.前馈控制联合超低密度聚乙烯输液器输注前列地尔注射液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3(8):725-726.
[7]王华生,宋婉丽.药液注射过滤器在临床上的应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5):61-62.
[8]陈玲红.不同输液浓度对前列地尔输液反应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3(2):212-213.
[9]钟文逸,张晓艳,徐淑芬,等.老年患者输入不同浓度前列地尔的局部反应观察及护理[J].华西医学,2008(6):1445.
[10]陈海萍,祝筠,靳昭芳,等.前列地尔静脉注射速度对静脉炎发生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4):333-334.
[11]张莉,李庆国,陈俪,等.前列地尔注射液入壶后不同输液速度引起静脉炎的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5(2):174-176.
[12]韩锋华,王菊萍,赵海荣,等.前列地尔不同输注方法对静脉血管影响的比较[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9(3):317-318.
[13]陈依鸽.静脉侧壶滴注前列地尔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 ,2011(12):1663-1665.
[14]郑娅雯,袁敬芳,王静.静脉微量泵泵入前列地尔所致静脉炎的临床观察[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2(6):519-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