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筋小麦苏麦188抗逆高产栽培技术
2018-04-12朱洪文郭维超王月华朱锦磊蔡建华魏昌吉
朱洪文,郭维超,王月华,魏 伟,朱锦磊,蔡建华,魏昌吉
(1.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扬州225064;2.盐城市阜宁县农业委员会,江苏盐城224400;3.仪征市大仪镇农业服务中心,江苏扬州211409;4.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扬州225007)
目前,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小麦优质高产受到严重制约,如:小麦受到春季阴雨天气的影响,常常导致小麦赤霉病的流行频率高,造成小麦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威胁[1];土传病害如小麦黄花叶病病毒,是通过灌溉和耕作传播的一类小麦病毒病,主要因生产主体应用品种抗性差,导致小麦黄花叶病逐年加重[2];生产推广应用的中筋小麦品种普遍存在蛋白质含量偏低、面筋强度偏弱等问题,其品质亟待提高;由于不少土地流转大户承包面积太大,又因水稻收获期普遍延后,导致小麦播种期逐年推迟,使得稻麦两熟周年高产争季节的矛盾逐年增大;同时因实施稻麦秸秆机械还田,往往存在稻草机械还田技术不到位[3]的现象,导致小麦越冬期的冻害死苗和僵苗弱苗现象常有发生。
苏麦188是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从辐照育成的扬辐麦2号剩余变异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而育成的中筋小麦新品种(国审麦2012005),实现了高产、抗赤霉病、矮秆抗倒、分蘖力强、耐迟播、耐寒等性状的有效聚合,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的淮南麦区、湖北中北部、河南信阳、浙江中北部等麦区推广种植。江苏省将其列为淮南小麦主推品种和江苏好品种,并于2016年被列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据国家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苏麦188产量比中筋小麦生产主体品种扬麦16等增产10%以上。本文根据国家区试中苏麦188的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江苏省适宜推广区域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提出苏麦188在产量标准为550 kg/667 m2条件下的品质指标、产量构成和抗逆高产栽培技术,为该品种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1 苏麦188的主要生产表现与特点
1.1 高产稳产
苏麦188是粮食丰产工程丰产示范的首选品种。国家区域试验增产10.1%,增产点次率97.1%;生产试验增产11.1%,增产点次率100%。2013年在金坛市3.3 hm2生产示范核心方平均产量615.27 kg/667 m2;据2014—2015年江苏省32个县(市)高产竞赛结果,在苏南的金坛、苏中的高邮、苏北的滨海均创红麦产量之冠,其中苏麦188在高邮市创实收产量603.4 kg/667 m2的记录;2016年在全省小麦遇连续阴雨减产情况下,高产创建方高邮市最高产量达604.1 kg/667 m2。
1.2 抗病性强而稳定
在2012年赤霉病流行条件下,扬州市江都区全区调查结果显示,生产主体品种中,镇麦168、扬辐麦4号、华麦5号、扬麦20、扬麦15等赤霉病病穗率84%~90%,扬麦16、镇麦9号赤霉病病穗率76%~79%,扬麦21、宁麦13发病较轻,赤霉病病穗率45%~47%,苏麦188赤霉病病穗率仅22%。2012—2017年对梭条花叶病表现高抗,赤霉病表现中抗,抗性稳定[4]。
1.3 耐迟播
近几年,在水稻收获期推迟导致小麦播种较迟的情况下,扬州市江都区宜陵镇苏麦188种植示范2.67 hm2,2011年12月28日播种,实收产量414 kg/667 m2;武坚镇 2.53 hm2,12 月 17 日播种,实收产量410 kg/667 m2,比同期播种的扬麦20、宁麦13平均增产33 kg/667 m2,显现该品种耐迟播特性。
1.4 耐寒
苏麦188在江苏省2015年夏熟总结中,种植区域北移至盐城滨海县,在示范中表现出冻害轻于当地主推的白皮小麦半冬性品种,产量达516.8 kg/667 m2,耐寒性表现突出。
1.5 产量及产量结构
常规产量550 kg/667 m2,穗数30万~32万穗 /667 m2,每穗45~48粒,千粒质量 38~40 g。
1.6 品质指标
容重≥770 g/L,水分≤12.5%,不完善粒≤6.0%,粗蛋白质(干基)含量12%~14%,湿面筋含量≥26%,沉降值(30±2)mL,降落数值 200~300 s,面团稳定时间4.0~7.0 min,吸水率≥50%,拉伸面积≥75 cm2,延伸性≥140 mm。
2 苏麦188抗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2.1 播前准备
2.1.1 种子质量。种子须符合国家标准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有关质量指标。
2.1.2 拌种或包衣。小麦种子用6%戊唑醇(立克秀)0.3~0.5 mL/kg(有效成份)悬浮种衣剂,或用2.5%咯菌腈(适乐时)15~20 g/kg对水100 mL/kg拌种或包衣,拌种后堆闷3 h,可有效控制小麦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早期根腐病、纹枯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2.1.3 整地。秸秆全量还田,耕翻灭茬,耕深15~20 cm,或反旋耕15 cm灭茬。
2.1.4 开沟。确保内外沟相通。要求每2~3 m开挖1条竖沟,沟深25 cm左右;横沟距横向田埂两端2~3 m开挖,沟深30 cm以上;田外排水外沟要求沟深80 cm以上。
2.2 播种
2.2.1 播种期及播种深度。适播期在10月25日至11月10日。播种深度控制在3~5 cm为宜。
2.2.2 播种量。高肥力田块播种量6 kg/667 m2,基本苗10万株/667 m2左右;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播种量需8 kg/667 m2,确保基本苗12万株/667 m2以上;肥力较差的田块播种量增加到10.0~12.5 kg/667 m2,确保基本苗15万株/667 m2以上。具体播种量可根据田间整地质量和种子质量等,按照下列公式作适当调整:
播种量(kg/667 m2)= 基本苗(万株 /667 m2)/[种子粒数(万粒/kg)×发芽率(%)×出苗率(%)]。
2.3 施肥技术
2.3.1 肥料用量。基础地力产量达到200 kg/667 m2的中等肥力水平田块,施用氮总量14~16kg/667 m2为宜,其质量比为m(N)∶m(P2O5)∶m(K2O)=1.0∶0.6∶0.6。根据不同土质和地力,施氮量可作适当调整。
2.3.2 肥料运筹。氮肥的使用比例是基肥∶壮蘖肥∶拔节肥∶孕穗肥=5∶1∶2∶2,磷、钾肥使用比例是基肥∶拔节肥=5∶5。基肥:稻秸秆全量还田的田块宜施用尿素5~8 kg/667 m2,45%复合肥 [质量比为m(N)∶m(P2O5)∶m(K2O)=15∶15∶15]20~25 kg/667 m2。壮蘖肥:在小麦3~5叶期,早施尿素4~5kg/667 m2,并兼顾促平衡补捉黄塘。拔节肥:一般在3月中旬田间查看,叶龄余数2.5左右、基部第1节间基本定长、田间叶色略褪淡时,施用45%复合肥20~25 kg/667 m2。孕穗肥:叶龄余数0.8~1.2叶、田间叶色略褪淡时,施用尿素5~7 kg/667 m2。
2.4 抗逆技术
2.4.1 抗旱技术。小麦播种后视墒情及时调水出苗,严防大水漫灌;如遇持续干旱及时补调水,确保出全苗、促早生分蘖。冬季持续干旱需及时调水防冻害;春季持续干旱,田间相对持水量低于60%,可调水抗旱。
2.4.2 防渍技术。确保内外沟系畅通,雨止田干;出苗至返青期地下水位控制在0.8 m以下,返青后地下水位控制在1 m以下,确保根系发达。
2.4.3 化控防倒。一般在小麦越冬期或返青至起身期,针对高产田或总苗数较多、苗情较旺田块,用15%多效唑50~70 g/667 m2对水30 kg/667 m2喷雾,达到矮化防倒的目的。
2.4.4 冻害预防与补救。冻害预防:以适期播种、冬前壮苗为基础,在冬季寒潮来临前,在土壤干旱,尤其是秸秆机械还田效果差的田块,采取及时调水保墒护苗防冻害。冻害补救:冻害发生后,根据冻害严重程度,一般小麦叶片受冻不施补救肥;茎蘖发生冻害的根据冻害严重度,如发生茎蘖冻死率15%~30%的田块,施用尿素4~5 kg/667 m2补救;茎蘖冻死率35%~50%的田块,施用尿素8~10 kg/667 m2;茎蘖冻死率超过50%的田块,施用尿素15 kg/667 m2作补救恢复肥。追施补救肥可配合灌越冬水或拔节水时施用,以提高补救效果。
2.5 病虫草害防治
2.5.1 农业防治。苏麦188具有中抗赤霉病、抗梭条花叶病病毒及耐寒等特性,是进行农业防治的首选小麦良种。通过清除沟渠路边杂草,播种前深耕埋茬,精细整地等农业措施,减少病虫草害基数;并通过早施苗肥、精细管理等措施,促进壮苗早发,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达到农业防治的效果。
2.5.2 化学防治。小麦草害应根据不同类型田块的田间调查结果,针对田间杂草基数、草相、墒情及杂草草龄适时防治,一般在播后芽前采用药剂封闭化除;对未封闭或封闭效果差的田块,抓紧在越冬前和返青期气温较高、土壤墒情较好的有利时机及时化除。春节后及时及早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抽穗前至扬花期做好赤霉病防治,防治原则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通过“一喷三防”,采取一喷多效综合增效措施,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配剂施用,把防治病虫害与增产增效措施相结合,争取小麦的丰产丰收。
2.6 收获与贮藏
5月底至6月初,在商品小麦的蜡熟末期及时收割,种子田在完熟期抢在雨前雨后收割,收获后需及时烘(晒)干清选(扬净),确保籽粒含水量低于12.5%,严格按照商品粮或种子贮藏条件或要求进行贮藏与保管。
3 结语
中筋小麦新品种苏麦188具有分蘖性强、中抗赤霉病、高抗梭条花叶病、感白粉病、耐寒、耐迟播、产量较对照扬麦158增产10%及品质好等优良特性,是江苏省主推品种和江苏省好品种。在淮南麦区推广应用过程中,其配套抗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范,是实现苏麦188大面积生产达到高产稳产的有效技术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