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的自我叩问与人文情怀
——评《网络自我互动—网络实践的主体内省》

2018-04-12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内省自律网民

[西南交通大学 成都 610031]

在21世纪,人类全方位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生存、网络交往、网络实践正在成为人的现实存在样态,“我”在实体自我之外衍生了网络自我,这便使得“我是谁?”这一哲学终极问题笼上了一层更为神秘的氤氲浓雾。那么,网络自我是怎样的“我”?实体自我怎样认识网络自我?网络自我如何实现互动?网络自我如何自我建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树祥教授、谢玉进副教授在其所著的《网络自我互动—网络实践的主体内省》一书中,对此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拷问和全面的实践概括,为网络自我研究打开了全新的观察视角,开启了一条清晰的分析理路。

首先,作者从现象学上对网络自我进行了系统梳理。一是多样的网络自我:熟人圈中选择性呈现的“我”、陌生人交往中自主建构的“我”、角色扮演游戏中交替体验的“我”、内省活动中精神张扬的“我”;二是流变的网络自我:随时空流变而漂泊的“我”、随身份流变而变幻的“我”、随信息流变而超载的“我”;三是异化的网络自我:因信息碎片化而碎片的“我”、因迷恋体验而沉溺的“我”、因身份交替而分裂的“我”、因虚拟精神享受而虚幻的“我”;四是假我的网络自我:利益催生的“假我”、娱乐恶搞的“假我”、恶意侵犯的“假我”。作者以现实自我为主体视角,分析了网络自我的多维样态,形成了网络自我的感性认识。

其次,作者力求以理论思维催生理性认识的飞跃。书中分析了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关系:网络自我挤占了现实自我又增强了现实自我,现实自我选择着网络自我又调控着网络自我,网络自我与现实自我渐趋融合、消弥边界。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网络自我互动系统的基本矛盾是“在数字化信息环境中,基于数字化中介系统,实体自我的弱主体性与网络自我的强自主性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为权利感膨胀与义务感丧失之间的矛盾、自由度提升与隐性成本剧增的矛盾、感性愉悦与理性提升的矛盾以及网上与网下零和博弈中的选择分配矛盾。网络自我互动基本矛盾的提出,揭示了网络自我的本质,探讨了网络自我互动的规律,提出了网络自我互动实践的现实问题。

再次,作者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基础上,将研究目光回转到现实中来,将研究重心落脚到现实中去。面向网民自我调适、网络道德规范、网络秩序构建,学者提出了“网民自我的自律”与“网民自我的他律”这对范畴,并在辨析二者内涵、意义、对立统一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自律是网民自我调适的根本手段,他律要通过自律发挥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深刻分析了网民自我的自律秉性—对象性地认识自我、自我同一性目标的实现、自我认识与改造,深入探讨了网民自我自律培育的逻辑进程—以自知为起点,以自制为核心,以自胜为目标,进而给出了网民认识自我、规约自我、提升自我的认识论框架与方法论原则。

综览全书,作者择取“网络自我”这一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基础问题,坚持“以人为中心”,遵循“面向实践—概括实践—回归实践”的社会科学研究基本原则,现象归纳精准全面,理论分析深刻透彻,建议提出具体可行,语言风格朴实清新,读后令人豁然开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与《网络人机互动—网络实践的技术视野》《网络人际互动—网络实践的社会视野》,共同构成了人的网络实践研究“三部曲”,三部论著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系统地回答了网络人–机关系、网络人–人关系、网络人–我关系三对核心关系,展现出作者对网络虚拟现实的自我叩问与人文情怀,对于网络社会道德建设、网络社会秩序构建、网络公民素质培养乃至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有着很强的参考借鉴意义,是近年来该领域众多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当然,正如作者在结束语中所指出的,网络自我作为一个崭新命题,在理论研究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在实践体系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这都有待于更多的各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关注、共同参与。

猜你喜欢

内省自律网民
“一三七”内省法助力学生高质量学习
能自律者为俊杰
自律成就美好
知耻自律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商务英语课程体系下学生肢体语言智能、内省智能及探索智能的培养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原本性体验 内省中歌唱
如何书写民族内省视角的藏族电影——探赜万玛才旦《静静的嘛呢石》电影剧本的自觉性藏族书写
以他律促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