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舞者脊柱的影响

2018-04-11

丝路艺术 2018年1期
关键词:芭蕾骨盆基本功

刘 鹏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0)

前言

高贵典雅是对芭蕾的最好地诠释,准确优美的身体姿态是艺术表演完美与否的重要前提。芭蕾基本功训练是舞蹈的根基,它可以改造自然状态的形体,能给学生带来健康、快乐;带来形体美、姿态美。

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舞者脊柱的影响。通过对舞者脊柱的研究与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运动原理分析,去发现两者相互作用下的不同影响,从而进行科学的指导与纠正。通过正确的科学方法提高学者的素质,完美舞者状态。使学者从中得到健康有益的成长。

一、脊柱的结构与生理弯曲

(一)颈椎的结构

颈椎,指颈椎骨,英文名为:cervical vertebra。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个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每个颈椎都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呈椭圆形的柱状体,与椎体相连的是椎弓,二者共同形成椎孔。所有的椎孔相连就构成了椎管,脊髓就容纳其中。颈椎又是脊柱椎骨中体积最小,但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负重较大的节段。

颈椎活动范围

颈椎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需要有较大而敏锐的可动性。因此,颈椎的活动范围要比胸椎和腰椎大得多,如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以及上述运动综合形成的环转运动。

在医学上,关节活动范围称为关节活动度,一般用量角器进行测定。测量时颈部自然伸直,下颔内收。一般情况下,颈椎的前屈、后伸(俗称低头、仰头)分别为45°颈椎的前屈、后伸运动是上下椎体的椎间关节前后滑动的结果。过度前屈受后纵韧带、黄韧带、项韧带和颈后肌群限制;过度后伸则受前纵韧带和颈前肌群的约束。颈椎的屈伸活动主要由第二至第七颈椎完成。左右侧屈各为45°,主要依靠对侧的关节囊及韧带限制过度侧屈,侧屈主要由中段颈椎完成。左右旋转各为75°,主要由寰枢关节来完成。环转运动则是上述活动的连贯作用来完成。点头动作发生在寰枕关节;摇头动作发生在寰枢关节。颈椎的活动度个体差异较大,与年龄、职业、锻炼情况有关。一般随年龄增长,颈部活动亦渐受限制。

(二)胸椎的结构

人的胸椎骨有12块。

1 )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横断面呈心形,其两个侧面上、下缘分别有上、下肋凹,与肋头相关节。

2 )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凹与肋结节相关节。

3 )第一胸椎和第九胸椎以下各胸椎的肋凹不典型。

4 )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

5 )棘突较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

(三)腰椎的结构

腰椎(lumbar vertebrae):椎体较大;棘突板状水平伸向后方,相邻棘突间间隙宽,可作腰椎穿刺用,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舞者有五个腰椎,每一个腰椎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附件组成。椎板内缘成弓形,椎弓与椎体后缘围成椎孔,上下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有脊髓和神经通过,两个椎体之间的联合部分就是椎间盘。它是由纤维环和髓核两部分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它是一种富含水分、呈胶冻状的弹性蛋白。在髓核的周围是纤维环,一层层的纤维环把两个椎体连接在一起,并把髓核牢牢地固定在中央。

(四)骶尾椎的结构

骶尾椎是指第五腰椎以下的部位,第五腰椎以下是骶骨(由5个骶椎融合而成),呈三角形,底向上,尖向下。骶骨下面是尾骨(由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所以骶骨和尾骨的部位称为骶尾部。

(五)脊柱的生理弯曲

正常脊柱各段均有一定弧度,称为生理曲度。成人胸段及骶段均向后方,颈段及腰段均向前方,胸段,骶段后曲于婴儿出生后即存在,称为原发曲度;颈段及腰段前曲是当幼儿能抬头及站立时方逐渐形成,称为继发曲度。继发曲度的形成系因各椎体及椎间盘前宽后窄(但以椎间盘为主)所致。这种继发曲度使躯干的重力在站立时更容易向下传达,减少肌肉负担。腰椎前凸的程度因性别而异,女性一般较男性大。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凸的顶部为第3和第4腰椎体前面,直立时从侧面观,脊柱的垂直轴应经过各段曲度交界处治疗脊柱疾患时需注意保留和维持脊柱生理曲度,否则可引起相应部位的劳损性疼痛。

脊柱生理弯曲的形成发育过程胚胎早期,脊柱仅是一个“C”形弯曲。人出生时,颈部稍显凸向前的弯曲,而腰部几乎是直的,胸部和骶部则仍保持原来的弯曲。当婴儿开始能抬头、端坐时(约在生后2~8个月),颈部脊柱发生变化,逐渐形成永久性的颈曲,这可使头在身体上保持平衡;当婴儿开始站立、行走时(约在生后1年左右),腰曲开始形成,这可使身体在骶骨上平衡,使上半身的重量经髋骨传至下肢。根据上述各弯曲的形成过程,胸曲、骶曲可视为先天就有的,而颈曲、腰曲则为后天形成的。在老人,因髓核脱水,椎间盘逐渐退化而变窄,颈曲和腰曲可逐渐消失,出现老年性驼背。

正常颈椎、腰椎的曲度呈前凸,颈5后上缘为正常弧度顶点。颈椎侧位X线片上,弧度高度正常为12±5mm。腰3后缘为腰曲正常弧度顶点,自此顶点至胸12椎体后下角至骶1的后上角连线的距离正常为1.8~2.2cm。另外,腰椎的前凸指数(骶1后上角至胸12后下角向下的垂线)正常范围应在2.5cm以内。

骨盆的前倾角对于脊柱曲度的稳定性亦较重要,如前倾角大于30°,就要发生腰椎前凸或形成病理性凹背。此外,脊柱的胸段还常见轻度的侧弯(向右侧),这是由于常用右手工作,右上肢肌肉的牵拉以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上部对脊柱压迫所形成的。

舞者的大梁——脊柱,是躯干的主要支柱。学生上身基本姿态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脊柱能否摆放在最佳的、科学的位置上。自然状态中从前、后观察舞者脊柱是垂直的,而从侧面看则具有四个生理弯曲:七个颈椎凸向前;十二个胸椎向后方隆起;五个腰椎向前弯曲,使下腰部形成一个弧形的凹陷;一块融合的骶尾椎稍向后方突出。

我们知道,舞蹈动作是同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是打破自然、形成非自然的一种状态。根据舞蹈姿态挺拔、直立这一特性,要使舞者生理的四个弯曲,经过芭蕾基本功训练塑造成能够直立的状态,这才是基本功训练的真正目的。

三、芭蕾基本功对舞者脊柱所产生的影响与生理变化

(一)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把杆训练对脊柱的影响

把上练习是指训练的时候扶着固定的物体进行的训练。包括擦地练习、蹲步练习及压腿练习等等。把上练习是塑造姿态美的主要手段,对发展下肢及躯干的力量、柔韧、灵巧、协调,增强对身体重心的控制、脊柱的笔直、提高平衡能力都非常有效,同时使起到身体的姿态规范化的作用。包括基本手位和基本站位及半蹲、全蹲及擦地及小踢腿和划圈等动作。单腿蹲和小弹腿、压前腿、压旁腿、压后腿也是相当重要的训练动作。有芭蕾舞基础的人可以练习基本舞姿与乐感,在芭蕾中,把杆帮助练习者完成动作时调整重心。通过对重心的调整从而对脊柱进行笔直的调整,使舞姿显得轻盈、高雅。

把上训练动作使得自身力量与脊柱内部力量相结合,可以使脊柱更笔直,更具有坚挺力,更具有力量,从而培养优雅和高贵的气质。

(二)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旋转训练对脊柱的影响

舞者有许多部位可以带动身体旋转,但脊椎是一个关健的部位。脊椎是舞者躯干的中轴和支柱,通过它几乎可以把舞者各个部位都联系在一起。脊椎封闭在舞者中间,它不可能单独进行旋转,被它接连的其它部位,如肩、头、骨盆等不可避免地要同时加入转动。也就是说,只要脊椎旋转,必然会带动舞者其它部位的旋转。所偎脊椎旋转实际主要是颈部和胸上部的推体转动而产生整个椎体的旋转。通过旋转,后背肌群最早用上了力量。后背肌的用力是为了带动脊椎的胸段旋转,脊椎旋转是旋转的主要动力。但是脊椎旋转只是一种内力。通过腿部的力量传给脊柱使脊柱瞬间绷紧肌肉,使其笔直。在两者相互作用下,旋转的力量的与肌肉绷紧的过程中,使得脊柱更有力量,更为挺拔!

通过整个旋转过程,脊柱对旋转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旋转对脊柱的影响也极为重要,两者相互作用。使脊柱更为灵活,更有活力。

(三)芭蕾基本功训练的跳跃训练对脊柱的影响

从解剖学考察,芭蕾形体训练的科学性也是确实的。

前面说过,骨盆是脊柱的基座,如果要改变弯腰驼背姿势的的姿势,就要减小骨盆的前倾。

骨盆前倾与否,是由臀部肌群所决定的。臀大肌松弛的时候,由于重力原因,骨盆就前倾;它紧张的时候骨盆就被向后拉紧而直立。所以,矫正不良姿态的关键之一,是使臀部肌群紧张起来。

芭蕾跳跃训练可以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可以比较以下。自然状态下脚是前后方向的,舞者的支撑面是比较大的一个梯形,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好,臀大肌也越容易松弛。芭蕾形体训练时确要求双脚向外打开180度,这样支撑面被缩减为一个长条,这样舞者的稳定性就差了很多,为了保持自身平衡,下肢及臀部肌肉就不得不紧张起来,臀大肌的收缩使骨盆由前倾变为直立。

芭蕾跳跃,那些看似简单的训练动作,能让我们达到腰背细窄,身材匀称的效果,使脊柱具有弹性,更具有活动力。长期坚持甚至能够培养内在的美感,让精神面貌、气质也发生改变。

(四)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舞者脊柱所产生的生理变化

舞者的大梁——脊柱,是躯干的主要支柱。学生上身基本姿态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脊柱能否摆放在最佳的、科学的位置上。自然状态中从前、后观察舞者脊柱是垂直的,而从侧面看则具有四个生理弯曲:七个颈椎凸向前;十二个胸椎向后方隆起;五个腰椎向前弯曲,使下腰部形成一个弧形的凹陷;一块融合的骶尾椎稍向后方突出。

人体重心的前后位置取决于骨盆的态势。如重心位置前移,则骨盆前倾腰部前凸,脊柱的弯曲幅度变大;如重心位置后移,则骨盆直立腰部前凸减小或消失,脊柱姿态显得挺拔。所以一位站位为例,一位训练的人体力学意义就可以认为是:通过对下肢的外开,强制人体重心后移,使人的骨盆趋于直立,腰椎前凸减小,脊柱整体变直。长期的一位训练,自然可以塑造出异常挺拔的非自然体态。

一位训练的过程,总是可以听到老师说道:“向上拔。”让学生的颈椎上拔起,这样原本七个颈椎凸向前的状态,就会慢慢向后凹,从而呈现出颈椎挺拔,直立的状态。

另外十二个胸椎向后方隆起,通过正确的挺胸姿态,使其向前凸起,让舞者感觉坚挺有力。

最后一块融合的骶尾椎稍向后方突出,通过一位站立,双腿外开并收紧臀部,从而使得骶尾椎向前凸起,使人体中段成直立状态

我们知道.舞蹈动作是同自然规律背道而驰的,是打破自然、形成非自然的一种状态。根据舞蹈姿态挺拔、直立这一特性,要使舞者生理的四个弯曲,经过芭蕾基本功训练塑造成能够直立的状态,这才是基本功训练的真正目的。但这一过程是长久,困难的,要以正确的心态,准确的方法去塑造舞者。

三、对芭蕾基本功训练中出现不良姿态进行分析以及纠正方法

(一)对芭蕾基本功训练中出现的不良姿态的分析

在芭蕾基本姿态的训练中,要求学生头要保持正直,比如:不歪头、不低头、不往前伸脖子。这种状态不仅是从前、后观察,还要从侧面观察。由于学生或者舞者常年坐在教室里上课,颈椎极易疲劳变形,初进芭蕾培训班学习时,易产生歪头、低头的不良姿态。错误的歪头动作使颈椎往横向倾斜.低头的动作则造成本来就凸向前方的颈椎自上而下更加向前倾斜。这些都有悖于芭蕾基本功训练中的直立,在学生初学舞蹈时就应及时地予以纠正。更有为数不少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加过各种类型的舞蹈培训班,由于老师教学水平、悟性参差不齐,致使许多学生在舞姿动作中出现脖子往前伸的不良姿态。歪头、低头以及往前伸脖子的错误动作,不仅有悖于舞蹈艺术的审美标准,并且会导致一系列舞蹈动作的恶性循环。会给以后的舞蹈训练带来许多困难。在基本姿态的训练中,头要保持正直,上身的脊柱要保持直立,这样才能使人精神倍增、赏心悦目,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青春美的享受,才能使舞蹈从容不迫、适应身体形态的干变万化。因此,舞蹈老师要不断地学习,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帮助学生及时地纠正动作,使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少走弯路,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芭蕾基本功训练中出现不良姿态的纠正方法

我们从解剖学考察芭蕾舞的基础练习对脊柱训练的科学性。骨盆是脊柱的基座,它的前倾与否,是由臀部的肌肉群所控制的,松弛的时候骨盆就前倾,会造成挺胸、洼腰、翘臀、驼背等不良的姿态。因此,要减小骨盆的前倾,使松弛的臀部肌肉群紧张起来,才能纠正不良的动作姿态。基本功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面对把杆双脚一位站立,双手轻扶把,整个身躯稍稍往前倾斜。双膝绷直,腿肌收紧上提,臀肌收紧上提,腹肌收紧上提,背肌上提,肩膀放松、稍稍往后打开,肩胛下沉,头保持正直,脸部安详,呼吸正常。其中,头保持正直的要求有三点:一、不能低头;二、不能歪头:三、不能往前伸脖。腹肌收紧也应从三个方面去要求:一、收紧小腹往上顶;二、收住胃部;三、收住肋骨。启发学生把自己的肋骨看作是老式的窗户,用插销固定住不要推开,禁止肋骨的向外扩张.形成错误的挺胸动作。在舞蹈中,关于“挺胸”的动作是有争议的。“挺胸”、“抬头”这一词.会出现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无论是文化课还是体育课,老师都会要求学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要求累得东倒西歪地趴在课桌上的学生要“挺胸”、“抬头”;疲惫不堪地驼着背、低着头在操场上排队的学生要“挺胸”、“抬头”。芭蕾基本功训练中上身的站立姿态是:直立、拔背,头保持正直。戏曲要求“往上提气”,芭蕾则要求“气往下沉、意念往上提”。我们来比较一下,“挺胸”与“拔背”:“提气”与“气往下沉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两种相反的训练方法。过去与现在,传统与今天,从中我们得到一些启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大浪淘沙.教材中不合理的部分必将被淘汰。根据专业所需性上身上拔的要求.只有舞者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颈椎、胸椎、腰椎、骶尾椎都处在直立的位置上,才符合芭蕾基本功训练的标准,舞者才具有艺术性。这时,舞者的身高会比没有经过芭蕾基本功训练的人,在站立时至少能增高二厘米,使舞者处在一个最佳的、科学的状态中。

结语

对于舞蹈演员来说.脊柱不仅要有坚强的控制力,还必须能够运用自如。在保持脊柱姿势正确的同时,韧带和肌肉要相互制约,协同用力,使脊柱能够完成各种繁难复杂的舞蹈动作,以便在舞台上表达出收放自如、张弛有度的轻盈优美的舞姿。芭蕾基本功训练是舞蹈的根基,它可以改造自然状态的形体,能给舞者带来健康、快乐;带来形体美、姿态美。芭蕾基本功训练对舞者脊柱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舞者脊柱同样为芭蕾基本功训练带来重要的影响。在两者相互作用下,舞者才具有艺术性。

参考文献:

[1]王维刚.舞蹈解剖学初探[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2]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学出版社,2006.

[3]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

[4]戴红.人体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5]康健.系统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6]徐达传.局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I.A.KAPANDJI.图解关节运动生理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87.

[8]金秋.舞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

[9]李良标.运动生物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10]郭勇力.运动舞者科学[M].北京:中华文史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芭蕾骨盆基本功
因为你的表演,我爱上了芭蕾
春天的芭蕾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练好“四干”基本功 争当人大出彩人
练好基本功,提升维修能力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我爱芭蕾
冰上芭蕾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