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8-04-11郜惠平
郜惠平
(河南省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郑州 4500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我国DPN发病率为85%,以肢体麻木、疼痛、灼烧感等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甲钴胺、硫辛酸为治疗DPN的常用药物,可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但长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旨在探讨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男53例,女 47例;年龄 56~72岁,平均年龄(65.38±5.02)岁;病程 0.5 年 ~6 年,平均病程(3.21±0.55)年。对照组男51例,女49例;年龄57~72岁,平均年龄(66.01±5.34)岁;病程 0.5年 ~5年,平均病程(3.07±0.59)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均符合2014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的DPN诊断标准[2],排除DPN急性发作期、恶性肿瘤、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其他因素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患者。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并控制饮食、运动锻炼等。对照组给予α-硫辛酸(国药准字H20093235)6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甲钴胺(国药准字J20040024)500 μ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中静脉推注,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木丹颗粒(国药准字Z20080033)治疗,口服,7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与标准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神经传导速度变化,并记录患者四肢麻木、灼热、疼痛症状改善时间。hs-CRP测定:患者晨起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4 ml,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SOD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包括左、右腓总神经与左、右胫神经,采用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生产的Med9200K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2)疗效判定[3],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基本恢复正常或者增加幅度>5 m/s;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增加3~5 m/s;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加<3 m/s。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治疗前后hs-CRP、SOD水平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s-CRP、SOD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SOD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hs-CRP、SOD水平比较
SOD(U/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hs-CRP(mg/mL)治疗前 治疗后100 100 t P 3.53±1.68 3.61±1.55 0.350>0.05 0.69±0.44 14.55±1.07*7.978<0.05 102.03±3.06 101.19±3.22 1.891>0.05 134.41±5.67 120.08±5.38 18.334<0.05
2.3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比较(m/s,
右腓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左胫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右胫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左腓总神经治疗前 治疗后100 100 t P 31.14±2.36 31.05±2.44 0.265>0.05 39.37±3.09 35.21±2.85 9.896<0.05 31.09±2.55 31.12±2.59 0.083>0.05 39.81±3.76 35.57±2.96 8.860<0.05 33.03±3.65 32.12±3.37 1.832>0.05 40.01±4.01 35.59±4.33 7.489<0.05 33.29±2.96 33.06±3.01 0.545>0.05 39.77±4.44 35.71±4.30 6.569<0.05
2.4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观察组四肢麻木、灼热、疼痛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表4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组别 n 麻木 灼热 疼痛观察组对照组100 100 t P 5.32±2.31 8.19±3.05 7.501<0.05 5.01±1.98 7.76±2.59 8.435<0.05 4.31±1.67 7.69±2.75 10.506<0.05
2.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尿常规检查均正常,治疗期间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无低血糖、皮疹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加,DPN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上多认为该病与微血管病变、代谢异常、氧化应激、自身免疫障碍等有关,另外,维生素、神经生长因子缺乏也可引起DPN。主要是由于机体血脂、血糖代谢紊乱,营养神经出现微血管病变,进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及血管内膜增厚,多糖类、脂肪等物质在血管壁沉积,管腔透明变性、狭窄,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导致神经纤维缺氧、缺血等。因此,西医治疗DPN主要以控制血糖及抗氧化为主。α-硫辛酸为治疗DPN的首选药物,具有“抗糖化”的作用,然而单一用药效果不佳,临床多通过与其它药物联合应用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以往,临床多与阿片类止痛药物、抗惊厥药物、三环类忧郁药物联合治疗DPN,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可能造成药物成瘾等严重副作用,因此无法长期使用。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在DPN治疗中控制血糖、抗氧化的同时配合神经营养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功能修复,治疗效果显著。甲钴胺为内源性维生素B12,可参与蛋白质、脂质、核酸的代谢以及物质的甲基转换,直接进入神经细胞,刺激轴浆蛋白质的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4]。
中医学认为[5],糖尿病患者长期气虚血行无力,易导致经络阻滞、瘀血内停,气血运行不畅,这与现代医学血小板聚集、红细胞黏稠度升高导致微循环障碍、血流缓慢等基本一致,因此,在治疗中以通络镇痛、活血益气为主。本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木丹颗粒主要成分为黄芪、三七、延胡索、丹参、赤芍、红花、鸡血藤、苏木等,均为益气活血良药。方中黄芪为君药,可补元气,促进气血运行;三七、延胡索为臣药,可行气止痛、辛温活血,以丹参、赤芍、红花、鸡血藤、苏木等配伍增强活血化瘀之功效,鸡血藤为使药,调和诸药。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s-CRP、SOD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可能是由于药物能够调节免疫、促进血流动力学改善,有效缓解血管内皮损伤。观察组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药木丹颗粒能够调整神经代谢物水平,促进受损神经损伤,增加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微循环。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木丹颗粒可以消除肢体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临床症状。综上所述,木丹颗粒联合硫辛酸、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然而本次研究受到时间限制,未对药物治疗远期疗效进行随访评价,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1]吴小芬,罗晓红,徐进,等.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12):1966-1967,202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4.8
[3]史茂伟,柳青,张静,等.阿魏酸钠联合α-硫辛酸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8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5):388
[4]屈勇,张燕平.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及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0):22-23
[5]李崖雪,闫建华,王丰,等.针刺六经原穴(阴经输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2015,43(5):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