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2018-04-10陈加星
陈加星
摘 要:新课改对于地理学科提出了知识与能力发展并重的教学目标。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已然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需要与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需要。为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教师就需对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进行积极地调整与优化,以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本文就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策略做些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地理;问题;合作;实践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初中地理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与应试技巧,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应在及时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的基础上,借助问题导入、合作学习和实践教学等多重有效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以课堂主体的身份来吸收、内化并运用所学知识,以达成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 问题导入,启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既是驱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情感的最佳纽带。在初中地理教学之初,教師不妨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教学的具体内容来设置相关问题,以使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新课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进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调。
在教学“板块的运动”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出示了近期世界各地有关地震的新闻报道,再罗列了最近几年日本的地震记录,学生便很容易从新闻热点中发现日本地震频繁。之后,我顺水推舟,向学生问道:“为什么日本会频繁大规模地爆发地震?还有哪些地方也是经常性地爆发地震?这些地方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待学生简要发表了自己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后,我顺势引出了新课内容——《板块的运动》。如此,通过在导入环节围绕学生所关心的时事热点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启发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地理学习由被动接受变为了主动探索。
二 合作学习,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近年来,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已经逐渐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并将其逐渐运用到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初中地理课堂中,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教师不妨通过引导学生就某一知识点展开合作学习,以便在促进学生课堂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以《人类的聚居地——聚落》这节内容的教学为例,待引导学生比较并分析了不同聚落之间的差异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乡村、城市、牧村和渔村中的居民,并根据自身角色的需要,将自己融入角色的生活场景中,进而联系聚落的相关知识,从角色的日常行为、生活环境、接触人群等几个大的方面来全方位地展现不同聚落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且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较为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如此,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课堂参与,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三 联系生活,实践教学,促进知识吸收内化
新课改对于学习目标虽有具体的界定,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其更加强调课堂的预设与生成。让地理回归现实生活,让地理学习真正为学生生活服务,是初中地理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基于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师,我们除了要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课本内容之外,还应立足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或解决社会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以此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教学完《水资源》这节后,为丰富学生的学习与情感体验,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为学生组织开展了观察河水水质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这之前,我向学生明确了活动内容:观察水质,记录一定范围内河边排污口的数量,估计出污水排放量;观察河边的植被情况,结合周围环境分析河水被污染的原因,最后提出治理方案。这样一来,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而且还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科观念,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此外,在学期结束后,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外出旅游时的导游图或照片,并将其拿到课堂上与大家一同分享,进而借此进行延伸,引出如何看地图、如何画路线图、如何在野外辨别方向等地理知识,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与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之风大力盛行的今天,要想实现初中地理高效化教学,教师一方面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精神,时时反思、不断调整、改进教学,使之能与学生的身心特点相契合;另一方面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探索活动中,并最终达到良好的地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杜秀娟.浅析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7(18):130-131.
[2]李强.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有效课堂教学方法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9):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