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趣味实验探究
2018-04-10王秀丽
王秀丽
摘 要: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关键词:趣味化学;化学实验;初中化学
化学是一门非常具有趣味性的学科,因为它具有许多实验操作。但是在现在很多的初中化学课堂中,化学教师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展开课堂教学,可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化学这门科目的学习。
一了解趣味实验的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一般是教师一个人一边做实验一边讲,学生没有办法全身心地参与到实验当去,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课堂的气氛变得很压抑,教师的教学效果也得不到提高。在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是能够开展趣味实验,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推动教学方式的革新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趣味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全身心地投入化学实验当中去,这绝对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
二知道阻碍实验的因素
在现阶段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影响教师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因素很多。首先就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方式比较刻板和落后。因为化学实验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所以在初中的化学课堂上,大部分的教师为了不出意外、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在做化学实验的时候非常的谨慎,甚至会不让学生靠近。这样一来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同时也可以让化学实验得以顺利完成,但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严重不足,很容易让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其次,教师自己本身开展趣味实验的经验就不足。在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本身就以严肃、安全的观念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传授,很少在课堂开展趣味化学实验,这就造成了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经验不足的尴尬的局面,同时教师自己也会缺少将课堂知识融入趣味实验中的灵活变通的方法。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想过开展趣味实验,但是很多教师因为临场经验不足,结果就会导致在开展化学实验的时候出现教师因为经验不足而手忙脚乱、事与愿违的尴尬局面,甚至严重一点的会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
第三则是学生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不高。现在的课堂教学会出现这样的一种状况,就是哪怕是教师在课堂上开展了趣味化学实验,但是因为学生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影响,所以已经形成了知识灌输式学习的固定思维模式,一时之间还很难打破。这样就导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是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并且把大量精力投入到课堂笔记当中,很少有同学对教师进行提问或者是和教师进行讨论之类的互动,这样一来趣味实验的“趣味”二字就没有办法体现出来了。
三创新开展趣味性实验
为了解决上述影响趣味化学实验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自己需要知道化学实验的目的并不只是演示实验的过程,而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探究,锻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进而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教师在演示二氧化碳变一氧化碳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认真地一步一步看教师进行操作,然后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实验的操作过程进行猜测,并认真做好相关的笔记记录。因此,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不适合现在的教学阶段。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可以自主自觉地参与到趣味化学实验当中,同时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
其次,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在化学课堂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就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學方法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教师需要注意无论采用哪一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始终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在学习浓硫酸稀释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两个实验环节,第一个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一个带有滴管的试剂瓶,然后加入少量浓硫酸,之后向浓硫酸中滴水,让学生去观察稀释浓硫酸的错误做法产生的液体飞溅现象;第二就是准备一个新鲜的鸡腿,叫浓硫酸滴在鸡腿上,让学生观察浓硫酸的强腐蚀性。在实验结束之后让学生自己对实验进行思考,然后相互讨论,进而达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开展趣味化学实验,不仅可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就可以实现化学的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
参考文献:
[1]邵长杰.趣味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6).
[2]马美君.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学.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