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探究
2018-04-10姜定莹
姜定莹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所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而小学阶段作为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是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黄金时期,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从而打好学生的语文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读书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加以总结评价,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能力培养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课本教学,而轻视了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造成很多学生不擅长朗读,从而导致语文学习没有学号,阅读理解能力相应较差,也影响到了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部分老师在授课时崇尚“填鸭式”教学,把所授知识直接硬塞给学生,而不重视知识的吸收利用。对课文只是粗暴的要求学生记忆,学生往往也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背诵所学知识,效率极低而且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以上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一 营造朗读氛围,创设故事情景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处在良好的朗读环境中时,大家都在进行朗读,不爱朗读的学生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跟着进行朗读,长期如此,可以极大的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营造朗读氛围。
例如,改变传统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的朗读,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中,可以让五位同学为一组,分别扮演旁白、小蝌蚪、鲤鱼妈妈、乌龟、青蛙妈妈,让学生带着感情的进行朗读课文,其中朗读小蝌蚪和青蛙妈妈的同学要特别注意,在朗诵过程中要把小蝌蚪找不到妈妈急切的心情和青蛙妈妈看到长大的小蝌蚪后欣慰的心情表达出来。在本次朗诵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并对其进行鼓励。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来辅导自己的教学,比如在《女娲补天》这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们理解文章的梗概,从而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在之后的阅读中体会到女娲的偉大。
二 开展朗读活动,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促使下,学生可以主动的投入进来,朗读的效果要比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参与进来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朗读活动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使学生喜欢上朗读,并积极参与进来。
例如,在课下,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班级图书大会,让学生们彼此分享自己的童话书、故事书,并且组织学生们两个人互相为一组进行故事对读,比赛看谁读的更好。也可以建立班级读书日,在这一天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们一起进行朗读,相互学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们看一些由少儿读物改编成的动画片,利用低年级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来培养他们读书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班级话剧社,号召喜欢表演而且勇于展示自我的学生参与其中,定期在班级中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阅读之余将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表现出来。
三 发挥评价作用,提升朗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的作用非常重要,评价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三种,即师评、自评、互评,将三种评价方式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不足之处,快速提升阅读能力。1、师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平时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在阅读中出现的不良习惯和发音错误进行及时的更正。防止学生形成不好的阅读习惯,像拖长音、念错字等,但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方式,不要用太过严厉的话,要学会与学生做朋友,减少学生对教师的恐惧心理;2、自评:在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情况进行自评,让学生说出自己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自身的不足;3、互评:在文章朗读时,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文章互读,让彼此之间相互找出对方的错误,这样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参与其中。通过阅读互评,以互评促互动,提升朗读能力,促进双赢。
例如,在进行《彩色的梦》这一课的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以同桌为一组进行相互阅读,在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先对自己的朗读进行自评,然后让对方对自己的阅读进行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对朗读中出现的错误之处进行更正。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挑出朗诵的最好队友感情的同学,让他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示范。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将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重视起来,改变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阅其中,在班级中营造朗读氛围,常见相关的故事情景。同时在班级内要多开展朗读活动,发动学生积极参阅,通过有趣的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朗读结束后要发挥“三评”的作用,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要评价方式,结合师评作为总结性评价,三者相互结合,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前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24):383-384.